吴 伟
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传承分析
吴 伟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公共教学部,山西 太原 030008)
近几年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速度并不乐观,受全球一体化影响,各国文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国际上不断交流和碰撞,许多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其传承与快速发展。文章通过全面详细阐述民族传统体育主要传承方式和传承现状,来深入、全面的探索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民族传统体育;竞技化;传承发展
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有充分的体现,体育文化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带领下,如何重视传统体育的发展,如何积极建设传统体育的竞技化传承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载体可用于承载内容进行传承,例如利用文字、语言、图像等形式进行传承,这些载体在传承过程中都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传播媒介能够使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为传统体育的传承工作提供了便利。一般来说,语言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有着重要意义[1]。其次,文字和图像的传播方式也能够传承体育文化,将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进行分类,通过文字描述搭配相关画面最终编撰成书籍(画册),也能够有效帮助人们通过文献资料学习、了解传统体育文化。
我国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在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主要以音乐、舞蹈和服饰作为传播载体,根据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精神,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传承方式。例如,打铜鼓在瑶族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瑶族人民的重要节日当天,人们会一边打鼓一边跳舞,动作孔武有力,在鼓点节奏不断变化下相互比赛,形成竞争的关系,最终向人群中最优秀的鼓手敬酒,这样的文化发展对于民族团结产生了十分有利的影响。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舞蹈类项目数不胜数,通常以人民的劳动生活、娱乐、信仰、情感等内容作为活动主题,在表现形式方面也不尽相同,涉及范围较广。另外,一部分民族会根据体育项目的需求和民族文化的特色衍生出蕴含其民族精神和文化特色的相关服饰,这些服饰上大多布满花纹,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和历史发展,能够从中直观地感受到来自一个民族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内涵。
在社会发展早期,由于社会生产力较弱、生产方式落后等因素,人们没有建立科学意识,当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常见的自然现象,人们无从解释时,就会对大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不仅仅要依靠自然,还要在自然界求得生存,久而久之就产生了精神信仰。这种信仰在我国许多传统体育文化中也能得到体现。可以说我国的体育文化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同时还寄托着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例如,在舞龙、舞狮活动中,就蕴涵着人们对粮食丰收、生活平安的期待。通过这种精神、信仰的传承,使人民更具凝聚力,令人们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充满民族使命感[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带给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体育运动浪潮。尽管如此,在我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发展和传承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诸多阻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深入,却忽略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中,忽视了本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意义。这直接导致传统体育项目的受众群体出现基数较小、文化程度较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甚至有一些年轻人严重认为太极拳、太极剑、武术、毽球等传统体育项目是老年人的活动,而不是正统体育项目,在认知上存在严重偏差和错误。久而久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就有可能因为群众对其认知不够充分最终消失殆尽。
就我国现今体育事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受活动场地限制,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和推广。从传播角度来看,体育频道在直播或转播中主要以受众面较广具有普遍性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竞技项目为主,其中较少发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身影,尤其是目前发展态势较好的太极拳、武术等项目,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人们逐渐意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通过去健身房健身或者跳广场舞来实现,而在体育活动场地方面,大多都是以篮球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场馆为主。在这些外来的体育文化冲击下,传统体育难以得到发展,有一些较为顽强的项目也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本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许多商家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利用传统体育文化抢注商标,其中比较常见的是以“少林+”为商标的各行各业的企业,而这事实上是一种侵权的行为。这些商家的做法一方面使我国武术资源受到了侵占,另一方面驱使传统体育文化朝着追逐利益的方向发展,这些变化和阻碍说明了我国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法律漏洞,让许多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速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衰败[3]。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落实体育教育刻不容缓,中国传统体育内在不仅蕴含着强身健体、娱乐大众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也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使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建设、科技、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以传统体育的竞技化为核心,大力开展体育竞技活动,设计与当地文化、地理特色相关的体育竞技项目,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通过发展当地体育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借此增加财政收入形成资金循环,促进传统体育竞技化发展,为传统体育的竞技化传承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活动当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引导。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民族运动会就受到全国各省市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追捧和欢迎;壮族的三月三、回族的开斋节、傣族的泼水节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人们通过在节日中的不断沟通交流增加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荣誉感以及民族凝聚力,使民族项目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在当前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民族体育广场以及民族体育旅游文化景观等等,既可以拓宽旅游业,让更多的游客了解该地区的体育运动,在娱乐体验过程中学习和了解到当地民族文化传统项目,同时也加强传统项目在自媒体上的宣传和推广,增强其文化的推广力。例如,每年所举办的龙舟大赛,在东南亚以及全世界都有了广泛的影响,可以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增强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传统文化的整体发展质量。
与此同时,还需要在当前推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该基础设施建设上逐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例如,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城乡地区开展具有针对性、建设性以及指导意义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场地,并且通过配备专业的指导员,不断提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质量,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继承发展中,政府也需要着眼于全局,看到传统体育文化对推动我国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高度重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应站在文化资本、文化资源的角度分析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身所展现的经济价值,努力将其中所蕴含的潜在能力挖掘出来,以此实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目前社会主义的建设已经得到了大力的推进,其最终的目的是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而这一阶段需要不断地去传承、不断展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效果,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思想以及优良道德体系的构建,展现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所蕴含的历史。
人们的生活品质在科技不断发展下日益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逐渐开始强调精神愉悦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更要基于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做出相应调整,在不抛弃项目的内在精神和民族内涵的情况下,以崭新的面貌投入社会。例如,在传统体育项目中,摔跤作为传统的角力项目,在我国诸多民族中普遍存在,比较为人们所熟知的是蒙古族摔跤,那么就可以在内蒙古旅游业中增加摔跤体验项目,在项目中由本地人引导游客参与项目,一方面能够使游客感受到更加原生态的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另一方面也能够使游客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增加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同时也能使更多人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竞技项目。
近年来,我国推出了全民健身计划,这一项目的大力推广促进了人们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计划,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使人们更加了解体育项目强身健体的意义和作用[4]。各地区可以事先展开社会调查,根据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和相关培训,向当地人民科普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精神内涵。开展具有传承意义的体育项目宣传工作,不仅能使人民群众形成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概念,同时也能在活动中感受传统体育的竞技魅力,通过推广传统体育竞技文化真正落实全民健身计划。
在我国一些常见的大型体育竞技活动中,对于体育项目的设置较为守旧,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发展和民族传统体育有待传承的需求。因此要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增设传统体育项目,规范体育项目竞技制度,借此挽救几近消失的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例如,在我国民间始终有踢毽球的体育活动,该项目是从蹴鞠这一传统体育活动演变而来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将该体育活动作为娱乐项目,后来被划入正常比赛项目的行列,尽管有相关的专业赛事,但在一些大型运动会中依然难以发现毽球运动的身影。因此,将一些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体育项目纳入如校运动会、全民运动会等活动中,对于传承传统体育运动、发展其竞技性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推动民族体育的竞技化发展与传承,就要加强对传统体育传承价值的宣传力度,大力宣传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传承意义,将其内在蕴含的道家、儒家等传统思想普及给人民群众,使其深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加强了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5]。在宣传传统民族体育文化过程中将“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理念融入其中,通过开展不同的传统体育竞技体验项目及教育教学讲座,使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内心深处。在进行体育宣传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功能,这同样是一种良好的宣传方式。家庭是每一个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场所,而家庭中的家庭成员的体育锻炼也会引起其他家人对体育运动的好奇心,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我们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才能真的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在当前中国有非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着消失的危险,究其原因大多数都是由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对这些项目本身的参与性相对较低,并且并不了解这些项目。为此,在当前需要不断去激发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参与热情,才能够让这些原本濒临消失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下找到发展的方向,并且能够逐步向前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才可以走出原本的技术困境,改变我国在传统体育项目发展过程中习惯性的对西方进行模仿,只有走出单纯模仿西方经济体育项目这一误区,结合中国各个地区不同的背景、各个民族的本土实际状况,考虑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和传承中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民族性、地域性以及独特性,才能够真正地确保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其效果也才可以得到切实地提升,真正的满足目前的创新发展需求。在经过融合之后,文化之间的共和发展也可以实现差异共存。基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取向应该展现出其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融合,如果在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中,我们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当中的精华与现代世界体育文化优秀成果紧密的结合起来并为我们所用,这样才能构建更加强大的现代体育文化体系。
目前想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进一步传承,还需要不断提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在21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和竞争并存,为此,彼此之间极为明显的竞争和冲突也是无可避免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渐渐走向国际化,也是目前社会发展中的一种趋势,基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需要不断地增强和拓宽中国民族传统体文化中的核心竞争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了解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整体质量。无论是通过利用现代化的理论和技术去创新、构建全新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模式,对原有的传承模式进行突破还是将其与西方经济、体育、文化相融合,其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在进行创新发展过程中,很多运动会渐渐失去其原本的特色。而在同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相融合时,虽然两者均具有非常丰厚的精华,但是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种体育文化渐渐融入另外一种体育文化的状态,而忽略了两者本应该是优势互补的关系。为此,在当前想要真正的确保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宣传发展过程中质量得到提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蕴含了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不适应当前现代化的体育文化部分需要进行不断地修正与调整,使其能够与现代化的体育文化相融合、相互适应,渐渐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完整的理论发展体系,真正地提高其发展的质量,让更多的人能够切实的了解到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内核以及价值,改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倡导的中庸思想,以及“重文轻武”的思想让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之路能够不断地拓宽,避免出现被阻碍的情况,这也是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在当前所需要承担的重大的历史责任。
综上所述,要想传承传统体育竞技文化,就要深入人民群众,以传统体育的竞技化为切入点,引领人们更深入传统体育,创建传统体育竞技化平台,调动人们的参与积极性,使人们有更多机会接触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培养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爱好,为传承发展传统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1]陈青,张忠新,冯巨涛.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传承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21,35(5):90-96.
[2]张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及发展分析[J].今古文创,2021,2(7):121-122.
[3]陶恩海,程传银.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传承的内涵、现状及发展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0,38(1):54-60.
[4]曾强,刘旭东,王凯圆,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困境与突破[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3):39-46.
[5]刘合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体失位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4):54-59.
An Analysis on the Competitive Inheritance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WU Wei
(Shan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Taiyuan 030008, Shanxi, China)
吴伟(1984—),硕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