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玲 王巧珍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必然举措,也是辅导员队伍提升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但辅导员队伍在专业化建设中仍存在诸多问题,致使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发展缓慢。文章从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浅析,并提出可行性的专业化建设对策,进而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向专业化方向建设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 辅导员队伍 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0;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2)01-185-02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要求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组织者、是学生价值思想的引导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对于进一步推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要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需坚决落实这一根本任务。而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主体之一,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专业性,圆满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因此,辅导员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是出色完成大学思想价值引领的基础,是合理高效地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等各种问题的基础。同时辅导员可以通过深入的专业理论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依靠自身高度的政治意识与坚定的政治立场影响学生的思想和选择,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与稳定的发展环境紧密相连,高校辅导员作为主要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主体之一,在和谐发展环境的创建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比较密切,主要开展与学生相关的工作,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过硬的专业能力及时地排除一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相关方面会影响到高校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确保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工作的同时,认真总结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真正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维护学校的和谐稳定,推动高校的持续发展。
(三)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既要做学生们的良师,又要当学生们的益友,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强硬的实践工作能力等。但是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多样化、知识储备不丰富、专业知识体系不完整、生活阅历与实践工作经验欠缺等问题,导致辅导员队伍的自我认同与整体素质不高。因此,只有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才能进一步改善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形象,提高辅导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引导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本职岗位上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2]
(四)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基本需要
新时代的大学生多为“00”后一代,这一代人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同时也容易被不良思潮所影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时刻以学生为本,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并结合大学生群体的多变性、差异性等多种特点,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教育质量,培育时代新人。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專业素养尚待加强,专业化建设程度低
专业素养是高校辅导员的立身之本,是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础。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录用更是看重学生时期的干部经历、获奖情况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对于是否专业对口的要求并没有非常严格,这就导致辅导员队伍学科背景多元、组织结构复杂,专业化程度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辅导员较少,非专业出身的辅导员较多,许多非专业的辅导员并没有非常深厚的理论基础与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这就导致其在开展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与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中多数凭自身经验,没有专业理论基础作为支撑,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导致工作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低效率。加之高校辅导员人数较少,学生的日常事务繁多复杂,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广,专业素养尚待提升等多重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二)工作职责不明确,专业化发展不突出
虽然制度层面关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定位有明确规定,在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辅导员定义为“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他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又是学生的管理者,这为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不仅全盘管理学生的各种大小事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价值引导,而且还要处理很多非本职的工作,比如与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接触,承担处理所属二级学院的行政事务和教学秩序等工作,使得辅导员忙于各种事务之中,疲于应对,而且大量的非本职工作会耽误本职工作,出现本末倒置的问题。再加之部分新入职的辅导员也刚从学校毕业,社会经验缺乏,实践能力欠缺,却要承担起庞大的工作量并做好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工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
(三)辅导员队伍稳定性差,发展前景不明晰
在2017年实施的修订版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人数比不低于1:200,但实际很多高校都存在专职辅导员人数配备不足的情况。[3]辅导员人数不足,但工作量庞大,酬劳也较低,工作压力严重影响了工作热情;加之辅导员作为教师的一员,却很少甚至没有真正承担常规的教学任务,作为学生管理者又不能真正厘清自身的本职工作,这种多重且模糊的角色定位不能使辅导员获得职业认同感,这使辅导员的发展前景变得不明朗,容易产生职业自卑。因此许多辅导员仅把这个岗位当做临时工作,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后就会通过考研、考博或是转岗的方式离职。许多高校辅导员的平均职业寿命不到4年,每年都会有大批辅导员转岗或离职,这就导致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高,加剧了队伍的不稳定性,高校辅导员流失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专业化发展缺少保障,配套机制不完善
健全完善辅导员相关的配套机制可以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队伍建设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但目前高校辅导员相关配套机制仍存在不健全的问题。一是选聘机制不严格。有的高校仍局限在限于本校选聘的传统观念,不利于多种思维的交流碰撞;有的高校缺少严格选聘标准的制定,对辅导员的学科背景、专业能力等方面缺少限制与要求。二是培训存在延迟、脱离实践。高校关于辅导员的相关培训落后于实际工作,培训也缺乏针对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且多数培训都流于形式,缺乏实际可操作性,无法真正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职业发展规划不完善。高校关于辅导员的晋升与发展制度设计不完善,缺少相应的晋升保障机制。在实际工作中交给辅导员大量的工作任务,但却缺乏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规划与引导,导致辅导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四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有的高校对于辅导员的考核指标简单、考核主体单一,考核方式传统,缺少对其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及科研能力等全方位的评价。高校缺少保障配套机制造成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动性大、晋升困难、自我成就感不高等问题,影响了辅导员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信心。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一)提高辅导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
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是其开展工作的前提与基础。高校应加强辅导员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善其开展学生工作的知识体系,提升其自身的专业能力素养,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首先高校要加强辅导员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原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班级组建与学生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系统性与专业性,通过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更加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从而更好地胜任辅导员这份工作。其次高校要定期举办辅导员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并进行相关结业考核,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厚度与实践深度,使辅导员真正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最后高校要加大辅导员的培训发展政策与资金支持,设计规划适用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强化监督。
(二)明确辅导员的本职工作职责及边界
明确的工作范围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教育部43号令对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定要求,高校层面应根据文件要求统筹规划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岗位职责,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力和育人能力,科学定位辅导员的工作职责。高校教书育人是以学生为核心,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也是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的,高校需要转变“学生的事情要找辅导员解决”的一贯观念,使辅导员逐步摆脱“传声筒”“学生保姆”等非职业角色的束缚。辅导员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这两个方面。高校可以根据这两个方面把辅导员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与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辅导员,这样既可以减轻辅导员庞大的工作量,也可以使辅导员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工作效率,逐步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进一步实现精英化。
(三)完善职业发展规划以确保队伍稳定
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专业化建设发展的必要条件。正如马克思认为人的吃喝住穿等物质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当第一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4]。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是否可以与队伍的流动性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这个答案是由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程度是否能够满足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决定的。因此,想要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就要从满足辅导员的需求出发,实施辅导员学历提升计划、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各种访学深造、研讨会、交流会等,多为辅导员队伍提供晋升渠道和发展平台,从满足辅导员的需求出发,围绕“三全育人”的理念,完善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体系,从而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四)健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机制
首先要完善辅导员队伍的专业选聘机制。高校要明确辅导员的选聘标准、配置比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严格选聘合适且优秀的人才。在保證辅导员队伍组成人员专业能力的前提下,根据高校所需进行专业选拔,一方面面向高校毕业生,通过笔试、面试、政治审查等层层考核进行公开选聘;另一方面面向社会,选聘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政治素质过硬的人才担任辅导员,从而促进辅导员队伍多元专业化发展。
其次要健全辅导员的激励考核机制。健全的激励考核机制可以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高校应该要加快推进落实专职辅导员职务职级“双线”晋升机制和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要求与职责、选聘和配备、培训与发展、管理与考核,从而打造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高校应该完善辅导员薪酬福利奖励体系,设立辅导员岗位津贴,奖励标准可以根据所带学生的到课率、成绩单、考研率和就业率等指标挂钩。在辅导员的职称评审考核中,可单独根据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性质设置指标、标准和评审,健全激励措施,从而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与原则,确保辅导员职称评定与职务晋升渠道畅通,激发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热情,从而加强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认同,提升辅导员职业的荣誉感与价值感,最大限度发挥辅导员的工作潜能,充分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辅导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这项伟大光荣的事业之中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王秀彦,张景波,盛立国.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路径选择[J].北京教育(高教),2019(Z1):144-146.
[3] 林蔚华.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龙岩学院学报,2014(05):124-128.
[4]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 吉林吉林 132012)
[作者简介:李东玲(1974—),女,吉林辽源人,副教授,东北电力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巧珍(1996—),女,山东潍坊人,硕士在读,东北电力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