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2016-11-25 00:05汪海伟
科技视界 2016年25期
关键词:专业化建设辅导员队伍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是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在需求,但目前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存在职业倦怠感凸显、培训体系不健全、晋升渠道不通畅、量化考评不精细等问题。本文从健全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构建辅导员三级培训体系、畅通辅导员三线晋升渠道、加强辅导员专业能力评估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进行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1 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现状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内在诉求和时代要求。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推动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一直是困扰着学生工作者的一大难题。2014 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从国家层面确立了辅导员职业这个概念,从而从制度层面为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建设指明了路径和方向。目前,各高职院校均以《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重要指导,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有了实质性的推进,但在辅导员职业理想、培训体系、晋升渠道、量化考评等方面的推进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和困难。

2 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瓶颈

2.1 辅导员职业倦怠感凸显

近年来随着一批又一批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优秀人才的加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迅猛壮大,但是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却日益凸显。笔者经过认真调查,将辅导员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原因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于长时间一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工作激情和工作积极性有所减弱;二是,由于学生管理工作事无巨细,辅导员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过重;三是,由于学生工作成效不易量化,辅导员工作成就感不强;四是,学生工作重要性不被广泛认同,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弱化。

2.2 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培训内容主要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技能的指导,培训形式主要偏向于专题讲座的开设而缺乏案例教学的展示;培训制度不够完善,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6学时)不能够充分保证,培训质量得不到有效评估;培训资源缺乏共享,专家型辅导员成果资源、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学生管理案例资源以及队伍建设培训基地不能有效加以利用。

2.3 辅导员双线晋升不通畅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所以辅导员既可以参加教师系列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也可以通过努力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争取晋升高一级行政管理职务,这种“双重身份,双线晋升”的发展路径,曾大大激发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为学生工作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1]。但是很多高职院校不能很好地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把辅导员激励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主要体现在:辅导员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通道不畅,比之专任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更为困难;辅导员晋升科级以上行政职务的通道不畅,每个二级学院除了党总支副书记、学工办主任或分团委书记是科级以上干部外,其他辅导员无论多么优秀都只能是一般科员,极大地挫伤了辅导员的工作干劲。

2.4 辅导员量化考评不精细

辅导员的量化考核已成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辅导员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缺乏精细的量化考评,更多地是从主观上来判断一个辅导员工作成效的优劣和工作能力的强弱,而缺乏从客观上通过量化的考评标准来科学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能力,从而不能有力地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推进。

3 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路径

3.1 健全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进一步健全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建立以辅导员入职标准(大学本科学历、中国共产党党员、基本职业能力、职业守则、基础职业知识等)、初级辅导员标准(工作年限1-3年、初级职业能力等)、中级辅导员标准(工作年限4-8年、中级职业能力等)、高级辅导员标准(工作年限8年以上、高级职业能力等)为专业发展阶段的纵向维度标准以及个人素养、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工作能力为专业发展内容的横向维度标准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评价标准体系[2],推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发展,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效。

3.2 构建辅导员三级培训体系

以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为指导,健全以高校辅导员师资队伍建设基地专题培训为引领,以高职院校校级理论培训为重点,以二级学院日常培训为基础的分层次、全覆盖、多形式的三级辅导员培训网络,构建起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研究、专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培训内容,以健全完善多级培训网络、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加强培训资源共享建设、建立校级辅导员培训专家库、推进高校辅导员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职业资格证书获取计划、探索高校辅导员培训形式途径、推动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

3.3 畅通辅导员三线晋升渠道

畅通辅导员三线晋升渠道,从提升管理岗位职级、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定职业能力等级等三个方面满足辅导员多线并进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解决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后顾之忧,从而树立辅导员坚定的职业信念。

具体来说,在行政管理岗位职级上,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岗位除了设置1名中层干部(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1-2名科级干部(学工办主任或分团委书记)外,还可以制定更为科学化、人性化的激励政策,比如根据辅导员工作业绩进行定期量化考核,对考核评价优秀的科级以下辅导员给予非领导行政职务(三年考核优秀晋升副主任科员、五年考核优秀晋升主任科员、八年考核优秀晋升助理调研员),享受相应的行政职级待遇。在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上,应该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职称评审单独设置晋升名额,专门制定评审标准(获得各级荣誉、工作业绩考评、科学研究能力等)、单独组织专家评审,使辅导员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评定职业能力等级上,按照辅导员职业能力初级、中级、高级三级标准,每三年对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一次科学的等级评定,颁发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同等级的辅导员给予相应的工作补贴。

3.4 加强辅导员专业能力评估

加强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评估,不断提升辅导员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因此,希望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尽快制定辅导员职业能力三级资格证书(初级、中级、高级)获取条件和报考要求,让广大辅导员有机会获得社会认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希望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更多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让更多的辅导员有机会通过参加具有实战意义的技能竞赛和综合能力展示的人物评选来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希望各高职院校建立相应激励考评制度配套开展辅导员专业能力评估,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来提升整个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考虑借鉴胜任力理论构建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进而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体系,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邱奉兴,张晓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瓶颈及突破路径[J]﹒高校辅导员,2012(6).

[2]汪海伟.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应用[J]﹒职教通讯,2014(8).

[责任编辑:李书培]

猜你喜欢
专业化建设辅导员队伍高职院校
政工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研究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探讨
辅导员队伍在独立学院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