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容
【摘要】 教学的最大意义在于学生的高效学习,在于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核心是构建学习型课堂,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创设任务导向型情境,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改进课堂样态,强调学生立场,关注学习的真正发生,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以学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等教学理念。其中,“先学后教”是首个改革点,即学生的学先于教师的教,“先学”是一种逆向式教学设计,是整个学习型课堂教学系统中的前提,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方式、方法和策略。本文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学导学设计为例,论证精准设置导学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系统枢纽、构筑高效的语文学习型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预学任务;高效驱动;主动学习;高中语文;学习型课堂
一、设置预学任务是构建学习型课堂的必要条件
当下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端是,学生是学习的被动者:被动听、机械记、反复练,课堂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阵地,后知后觉,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结果是不爱学、不会学,容易忘,缺好奇心,无想象力。要打破这种格局,学生必须“翻身作主人”:先学、预学。《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构建学习型课堂,而“以学定教”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是达成目标的杠杆。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旨在使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预习是一个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已具备的能力,对新的知识与现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一个主动求知过程。教取决于学、学取决于做、做取决于动,在做和动的过程中,让思维的容量更大、形成的认识更深刻、体系更加完整,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在课堂前已经正式进入学习的良好状态,教师再根据前置作业的反馈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是明确、充分、深入的,而教师的“教”充分发挥了顶层设计、组织、引领、辅助的作用,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完美结合,实现真正意义的“以学定教”,为“学习型课堂”的教与学助跑,从而使课堂教学更顺畅、更高效。
二、设置预学任务是构建高中语文学习型课堂的关键环节
设置预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确立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为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新的课程结构,即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十八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堂要设计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学习任务,创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学习情境,打造有效支持教学互动的学习共同体,提供有效支持学习全过程的学习资源,组织有效引导学习行为的学习评价活动等,探索学习型课堂的核心特征与实践路径,保障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丰富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经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而预学任务的设置是完成以上行为、达成以上目标的“驱动器”。
设置预学任务是语文学科特质对“学习”的要求。语文学习是一种内省式的升华,是一个积累、酝酿、感悟的过程,如朱熹所言的“涵泳”,如刘勰所说的“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即说,学语文必须以“我是主人”的身份先试水。同时,习得性也是语文学习的一大特征,语文学习的“习得”即学习者置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在真实的生活状态中发生真实的阅读及写作活动,涵养满足社会生活需要的语言运用能力等素养。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在预习的阶段,初意本来不要求弄得完全头头是道,最要紧的还是让他们自己动脑。”所以,语文学习必须先体验、先实践。而预学任务是所有学习任务的驱动任务、关键任务,是先关注学习预期、从学习结果开始作逆向思考,以终点为起点的“逆向式”教学设计,更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助推器”。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非强行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是过程性学习的结果,而非布卢姆线性认知的结果。预学任务更适合高中语文学习,高效的预习促使学生主动去阅读、摸索、思考、理解、质疑、感悟,去“涵泳”,去“习得”。学生真正作为主体者对新鲜的学习内容产生喝“头啖汤”的兴趣,更能激发其求知欲,保证其学习主动者的地位。如果语文教育仅靠外在的刺激和机械的训练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的,没有良好的预习作为基础,通过其它方法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将会更加困难。相反,如果精心设置好预学任务(导学案、前置作业),设计好预习环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深入阅读,那么就能开启学生主动学习系统枢纽,使学生在课堂上如鱼得水,充分享受其知情权、发言权,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应积极地为学生提供“教前”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机会,精准设置预学任务,让“学习真正发生”,使课堂成为真正意义的学习型课堂。
三、精准设置预学任务,高效驱动主动学习系统
精准设计预学作业是构建高中语文学习型课堂的有力保证。所以,高中语文预学作业设计必须体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遵循主体性、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指导性、整体性、学科性原则,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学预设为例进行说明。
(一)精准设置预学任务,实践体验是要領
由于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伟大的复兴——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距较远,其内容对学生的政治素养、历史素养和理论素养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在设置导学案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认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将评价重点放在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上。立德树人、革命传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坚持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因而也不要要求通过一个单元的教学就让学生达到很高的水准。只要学生进行相关学习,完成相关学习行为,在认识上有收获,在情感上有感染,本单元的教学就是有效的。
因此,在第一学时前设置了以下预学案,从纪念建党一百周年学生唱红歌的体验入手,拉近了学生与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上学期,流溪中学开展了班际“红歌”合唱比赛,你们班选了哪首“红歌”?歌词写得好不好?在唱红歌的体验中你收获了什么?
在第二学时前设置了以下前置作业,有效驱动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文本的习惯 ,使学生对香港回归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香港回归,你尚未出生,在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之前,你对香港回归有怎样的认识?之后又有怎样的认识?
(二)精准设置预学任务,学习主题来引领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所以,导学案的设计须把握好单元学习主题。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伟大的复兴”,首要学习目标是:1.通过研读课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奋斗的光辉历史,感受其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充分把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厚内涵,获得崇高的体验;2.结合历史背景研读相关作品,在历史与现实的关照中把握作品的内涵,领略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感受文章的独特魅力。因此,必须以学习主题来引领,才能精准设置预学任务,以下表格的设置,就是在学习主题的引领下对单元进行梳理整合的预学设计,来有效驱动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从微观和宏观上把握单元内容,达成单元学习目标:通过文本回顾历程,体悟革命精神内涵。快速通读课文,浏览背景材料,完成下表。
(三)精准设计预学任务,问题层次要明显
设计预学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学习第一单元前,预设了三个层递性明显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以书面及课前演讲的方式进行反馈,最终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文本反复阅读,并进行对比分析,对单元学习主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能从整册书的角度去理解此单元设置的目的及思考第四课的价值和意义,为课堂教学提效:1.上学期,流溪中学开展了班际“红歌”合唱比赛,你们班选了哪首“红歌”?歌词写得好不好?在唱红歌的体验中你收获了什么?2.选择性必修(上)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什么?第一单元就安排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你认为这样编写的理由是什么?3.七月之前,电子版教科书第一单元并无第四课《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但九月正式使用的教科书却增加了此文,你认为增加后效果如何?
(四)精准设置预学任务,语言建构是基石
革命传统教育是思政、语文、历史等学科都要进行的工作,但是,语文学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有其独特性。语文学科的独特性就在于阅读作品过程中理解革命精神,提升理性思维能力,感受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课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目标,而围绕革命作品品词析句,仍然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語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而第一单元均为实用文,于是设置了一个文体对比的表格作为前置作业,使学生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实用文体有了深刻的认识。如,再读课文,注意体会不同实用文体表达的独特性,填写下表。
再如,第二单元“诸子百家——中华传统经典作品研习”《论语(十二章)》出现“请言其目”的“目”,《大学之道》出现“三纲”“八目”,“纲目”两字的意义很能体现汉字的形音义结合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掌握其规律,在学习《大学之道》前,设计让学生通过偏旁部首推断字义的预学案,成功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动力,并使学生掌握了此种字义推断法:写出以下汉字的本意和引申义,并说出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纲、经、纬、绝、终。
(五)精准设置预学任务,学科融合是要求
“核心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跨领域性与复杂性。”学科融合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必然要求,预学案设计也应利用其它学科的独特形式,大力助推学习的双翅启航。
如,学习第一单元第四课前设计的预学案,就利用了美术学科的画报形式,推动学生去欣赏此文的语言之美: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警钟时时鸣,全民齐防疫,你是社区工作人员,请从《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中选取优美句子,为某小区设计一张防疫宣传画报(略图,不需绘画,但要有主题、宣传语)。
再如,第二单元“诸子百家——中华传统经典作品研习”《论语(十二章)》出现“请言其目”的“目”,《大学之道》出现“三纲”“八目”,“纲目”两字的意义很能体现汉字的形音义结合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掌握其规律,在学习《大学之道》前,借助生物分类系统级别图设置预学案,成功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掌握了字义推断法,填空: 界 → 门 →纲→目→ 科 → 属 → 种 。
四、结语
学生完成预学任务的过程是学生主动理解、联系和建构的过程,是探究基本原理,对相关证据进行权衡、质疑、批判、反思、求证和应用的过程,极大地培养了高阶思维。所以说,精准的预学任务就是一把“钥匙”,能顺利开启学习型课堂的大门;也是一个支点,能有效地驱动主动学习系统的枢纽,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蔡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J].语文学习,2018(12).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