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蜜,张敏,王欢,高玫娟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 (湖北武汉 430000)
静脉化疗是临床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是指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及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1]。PICC置管术可有效减少多次静脉穿刺对患者血管造成的损伤,降低药物外渗发生风险,是输入刺激性药物、长期静脉输液、缺乏血管通路、长期卧床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2]。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具有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高等特点,但其对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仍需临床实践验证。鉴于此,本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重点分析其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15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观察组男38例,女37例;年龄58~79岁,平均(67.15±3.62)岁;体质量指数19~26 kg/m2,平均(23.06±0.85)kg/m2;疾病分型,腺癌26例,鳞癌35例,小细胞肺癌14例;穿刺静脉,正中静脉17例,贵要静脉48例,头静脉10例。对照组男39例,女36例;年龄57~80岁,平均(67.27±3.74)岁;体质量指数19~26 kg/m2,平均(23.12±0.81)kg/m2;疾病分型,腺癌25例,鳞癌37例,小细胞肺癌13例;穿刺静脉,正中静脉17例,贵要静脉49例,头静脉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符合《肺癌实验室诊断专家共识》[3]中晚期肺癌相关诊断标准;意识清楚,可配合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败血症、菌血症;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或严重出血;置管部位有外伤史;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对照组采用传统PICC置管术进行穿刺:操作者依据经验选择穿刺点,消毒后,一手固定皮肤,另一手取穿刺针刺入血管,退出针芯,经穿刺鞘置入导管至预期位置,固定。
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进行穿刺:仪器选用site-rite*80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系统(无锡祥生医学影像有限责任公司),穿刺前,操作者手持超声探头,观察待穿刺静脉及血管深度、直径、走向等,标记穿刺点,测量预长度,消毒、建立无菌区;穿刺时,取适量耦合剂涂于超声探头,并套上无菌套袖,再涂抹一层耦合剂,然后将超声探头垂直于穿刺点上方,操作者取穿刺针,刺入血管,穿刺针尾端可见回血溢出后,送入导丝,退出穿刺针,行局部浸润麻醉,并用扩皮刀沿导丝钝性扩皮,再沿导丝送置管鞘,将导丝和扩张器一并退出,沿置管鞘送入导管至预测量长度,轻轻退出置管鞘,修剪导管体,安装连接器,封管并固定。
(1) 一次穿刺成功及组织损伤:记录并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组织损伤发生率。(2)舒适度:采用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心理、生理、社会及环境4个维度共28个项目(其中包括18项反向评分项目),每个项目均采用4级评分制进行评分,总分为112分,评分越高,舒适度越佳[4]。(3)静脉血栓:借助超声观察两组血管横断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将观察结果分为0~Ⅲ级,其中,0级为无静脉血栓,Ⅰ级为血管横断面存在1%~30%狭窄,Ⅱ级为血管横断面存在31%~50%狭窄,Ⅲ级为血管横断面存在50%以上狭窄。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织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组织损伤发生率比较[例(%)]
观察组GCQ评分为(89.15±6.71)分,高于对照组的(81.16±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51,P=0.000)。
观察组静脉血栓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静脉血栓分级比较(例)
PICC置管术在临床应用广泛,将其应用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晚期肺癌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等潜在因素,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可对血液中的凝血因子Ⅴ产生激活作用,增加血液黏滞度,故对此类患者进行PICC置管可损伤血管壁,激活凝血系统,增加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因此,采取高效、安全的PICC置管方式非常必要。在采用传统PICC置管术进行穿刺时,操作者多凭借临床经验进行操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易对患者血管组织造成损伤;加之部分患者存在水肿、肥胖等情况,使操作者无法准确发现置管静脉,穿刺难度较大,导致一次穿刺失败率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织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减少组织损伤。经分析,其原因为,超声技术可提供患者血管直径、走向、管壁厚度、血流图像等信息,帮助操作者对血管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有助于避开弯曲、狭窄区域,选择最佳穿刺点,从而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5];操作者在可视环境下进行置管操作,可减少对临床经验、穿刺熟练程度的依赖,有利于降低组织损伤发生率,减少穿刺痛苦,提高患者舒适度。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静脉血栓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可降低患者的静脉血栓分级。经分析,其原因在于,超声可清晰呈现患者的血管图像、血流运动情况,操作者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规格适宜的导管、最佳穿刺部位及角度,穿刺过程中还可实时观察针头的位置,便于及时调整进针方向,将穿刺针精准刺入目标血管腔内,减少因误穿而导致的血管或周围神经损伤,进而降低静脉血栓分级[6]。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过程中,操作者在见回血后勿急于撤下超声探头,应先固定穿刺针,置入导丝,必要时切开患者的皮肤辅助置管;若穿刺失败,则需另取血管进行穿刺,避免在同一血管穿刺超过2次。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可提高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组织损伤,增加患者舒适度,预防静脉血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