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敏
成都八院发挥公立医院的龙头作用,提升基层为老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失能失智老人及家庭“急难愁盼”问题,满足“刚需”老年人群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面对我国“9073”(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的养老格局,医养结合被看作是“中国式”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支撑,是满足我国老龄人口对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需求的有力抓手。
医养结合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同时,基层医养服务力量仍然较为薄弱。怎样发挥公立医院的龙头作用,提升基层为老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失能失智老人及家庭“急难愁盼”问题,满足“刚需”老年人群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四川省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成都八院”)以公立医院主力军的担当,给出了答案。
自2006年起,成都八院致力于医养结合服务探索创新,构建形成了“医疗康复为核心、专业照护显特色、机构社区广覆盖、社会关爱聚能量”的新型医养服务模式,探索出了公立医院发展医养服务的特色道路。
医院内“医、护、康、养”一体化服务模式,为有机构医养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健康评估、干预、促进和效果评价,提供住院治疗、健康监护、功能康复、安宁疗护、生活照护等医养服务,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其家庭负担。医院分析老年疾病谱,根据老年人患病率高、多病共存等特点,确立医院学科重点发展方向。
一是建设康复重点专科,以老年人常见的骨关节病、神经功能、心肺功能、传统中医养生康复4个亚专业为发展方向,运用运动疗法、物理治疗、作业疗法、言语矫治等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与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康复技术,对失能、半失能老人进行床旁康复治疗,年诊疗服务10万余人次。通过专业康复治疗和训练,最大程度维护或改善老人机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二是面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急剧增加,家庭缺乏专业人员照顾的现实,为减轻社会负担,建立“阿尔茨海默病中心”,设置床位100余张,提供“基础医疗+工娱康复+专业照护”服务。创新开展“怀旧疗法”,通过模拟场景、物件联想、怀旧话题,刺激患者记忆,舒缓情绪,延缓病情发展,有效维护和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三是在全省率先成立临终关怀科,开展“优化结构、优化服务、优化文化”三优服务,打造“五全”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姑息治疗、疼痛管理、临终照护、心理慰藉、灵性关怀等服务。创新打造“阳光驿站”,让患者临终前感受、融入阳光与自然,力图使其身、心、灵释然安详,尽力减轻患者、家属对死亡的恐惧和离世带来的痛苦,累计服务5000余人次。作为市级临终关怀质控中心和“成都安宁疗护示范中心”,牵头制定“成都安宁疗护服务标准”,引领全市临终关怀学科发展。
医院成立照护部,在全国首家将护理员纳入医院一体化管理。有约50名培训师,着力培养具备“生活照料、护理技能、职业爱心”的专业实用型护理员。编写《护理员工作手册》及相关讲义并不断升级,内容包括老年疾病基础知识、生活照护标准、职业道德要求等。逐步形成老年患者照护评估体系、护理员服务和考核体系,实行医生、护士、护理员“三位一体”患者安全管理模式,实现临床医疗、疾病护理、生活照护的较完美结合。
成都八院发挥龙头作用,以区(市)县卫健局及基层医养结合机构为支撑,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和心理等医养结合服务专业人才,强化医疗(养老)护理员的岗前培训,将医养结合知识、失能失智老人护理技能培训作为重要内容。组织专家编制《老年患者照护培训教材及视频》,培训涵盖“基础照护、老年常见疾病照护、老年综合征照护、临终关怀照护”4个板块,教程科学规范、内容易懂、实操性强,成为成都市老年照护培训标准。医院被区民政局、市老龄委认定为“成都市金牛区养老服务实训基地”“成都市老年照护培训基地”,被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命名为西部唯一“老年医疗照护培训基地”,成为“成都市老年照护质控中心”。近3年,医院对外培训考核护理员近9000名,培训合格率超80%。推进照护人员专业化,引领行业规范化,有效提升了全市老年照护水平。
医院全程参与成都市长照险政策调研和制定,以及失能失智等级评审标准、照护服务包的研究制定,并成为全市唯一的“长照险评估员和护理员示训基地”,负责评估员师资培训和失能评定标准试点等工作,多家保险公司主动与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面向全市共同开展健康管理及护理员培训,提升全市老年照护水平。
医院以社区、机构联动为老服务,与40余家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形成“医养协作”关系,启动医养联合体建设工作。组建专业队伍定期到协作社区、养老机构提供巡诊、营养指导、康复指导、健康咨询讲座、健康档案管理、老年照护技能培训等服务,开通绿色快速转诊通道。医院优质医养资源下沉,通过托管日照中心和社区护理站等形式,使卫健、民政、医保政策在社区落地落实,在原有“养”的基础上植入“健康管理、医疗、康复、中医、理疗”等元素,为社区老人开展居家护理和安宁疗护上门等延伸服务,引导、带动社区为老人提供便捷的医养结合服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医养结合模式。着手建设“老年医养健康远程信息中心”,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实时监测,进行远程健康管理,实现医养结合资源共享。
1 “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志愿服务联盟项目作为四川省卫健系统唯一代表,参加首届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共青团中央第四届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全国总决赛,均获银奖。
2 成都八医院在托管的社区医护康养站开展健康服务活动,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2021年,成都市卫生健康委印发《成都市关于加强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鼓励成都八院先行试点,并牵头指导各区(市)县开展居家医疗服务,进一步增加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供给,精准对接老年人群多样化、差异化的迫切医疗服务需求。服务内容主要包括适宜居家提供的诊疗服务(包括健康评估、体格检查、药物治疗、诊疗操作等)、医疗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专项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指导等)、药学服务(包括用药评估、用药指导等)、安宁疗护(包括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等)、中医服务(包括中医辨证论治、中医技术、健康指导等)等医疗服务。
成都八院制定老年综合评估标准,通过制作培训视频等学习资料,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有效提高了各区(市)县卫健局及各基层医疗机构对老年健康、医养结合服务规范等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数据和相关医疗信息为老年人开展健康风险及失能等级综合评估和提供健康监测服务,并为老年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建议。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26.7%,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率17.1%。2个指标均高于国家和省级目标任务。
成都八院倾力打造“孝爱医”和合文化,以文化人。一是每年开展“争当一日护工”活动,全院干部职工每人每年到病房做一日护工,亲临其中发现老人的需求和工作中的不足。二是携手市慈善总会,成立以医院冠名的爱心助老基金,共募集42万元,惠及失能、失独、贫困和高龄老人1000余人。三是成立“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志愿联盟,已招募100余家来自政府部门、学校、企事业单位加入联盟,拥有1.1万余名稳定的志愿者,为老人开展工娱活动,给予精神慰藉,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共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服务老人2.5万余人次。医院以“关爱老人志愿服务联盟项目”为载体,成为金牛区、成都树德中学等20所中小学“孝文化教育基地”。2018年,志愿服务联盟项目作为四川省卫生计生系统唯一代表,参加了首届卫生健康行业和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两个全国总决赛,均获银奖。通过这些举措,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形成爱老敬老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