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习效果的策略

2022-02-21 06:32杨思捷
中国教师 2022年2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

杨思捷

【摘 要】高中思政課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上好高中思政课的基础,而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提升其理论素养的重要方法,因此,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应加强对经典著作的研习,夯实理论基础。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师在研习经典著作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策略,旨在提升思政课教师研习经典著作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思政课教师 理论素养 经典著作研习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为核心的课程,而承担这份重担的是高中思政课教师,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学习理论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为高中思政课教师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提供了根本遵循,即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当作一种日常习惯,最重要的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做到知信行统一。

一、高中思政课教师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必要性

首先,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提升其理论素养的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即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重点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对学生开展理论教育,而这一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便是思政课教师。“理论”反过来说就是“论理”,论理就应该把理论讲清楚,怎样才能讲清楚?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想应对职业道路上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必须把来之不易的“武功秘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运用好,深度挖掘“秘籍”中的精髓,不断提高自身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针对性、实效性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高中生正处于三观待成之际,可塑性强,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我国中学现行的诸门学科课程当中,思想政治学科呈现鲜明的综合性、时政性与变化性特征。”[3]因此,讲好思政课十分不易。如何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是所有思政课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政课的核心内容,而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学理性、抽象性,学生凭现有的认知能力很难掌握,因此,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就在于要把学生心中有疑问的地方讲清楚,特别是要对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之中,因此,对经典原著的研习能够帮助思政课教师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要想让学生爱上思政课,提升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必须得在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上下重功夫,进而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心中的疑问解决好,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

最后,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高度重视的要求。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所处的时代已大不相同,“从时代主题的转换来看,和平与发展逐步取代了战争与革命而成为时代的新主题。”[4]即便如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这一事实不会随之改变。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全党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加快推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研习,这对于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思政课教师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兴趣较高,但是研习效率不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涉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个领域,涉及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党建等各个方面。”[5]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涉及的内容之多、之广既可以打开研习者的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其对研习经典著作的兴趣。但是,一些高中思政课教师在研习经典著作的过程中反映如下几点问题:第一,原著枯燥难懂,付出大量的时间却回报太少。第二,高中学段教学任务压力大、工作忙,没有更多精力能用来研习经典著作。第三,部分青年教师刚开始接触经典原著的时候兴趣很高,但是,因为没有掌握研习经典著作的方法论,导致将兴趣转化为能力与知识的难度大大提高。

其次,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深度不够,进而无法解决时代所提出的新问题。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来自西方的各种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社会思潮传入国内,对青少年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如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因此,面对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问题,高中思政课教师应该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这是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现有问题的关键一招。部分思政课教师由于在认识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容的选择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进而导致学习内容的深度不够。随着新版高中思政教材的启用,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于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要求是非常高的。比如,教材中的许多板块都直接引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原篇、原段、原句。例如,“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出现了对《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名篇的直接引用。但是,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没有精读过上述名篇,而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因此,这会导致其无法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讲不清楚原理,仅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在理论的学习过程中,绝对来不得半点马虎,经典原著没读几本,就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做法与科学精神相悖。读经典著作需要原原本本地读,对于经典著作中的名篇甚至需要反复读、长期读。毛泽东同志就曾这样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会翻阅它,每次都有新的收获。”[6]因此,要想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做到心中有谱、上课有底,就必须做好“坐冷板凳”的打算,下真功夫,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长期读、重复读,提高研习内容的深度,用好经典著作,做到“用新眼光看旧事物”。

最后,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在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存在着几种错误倾向。第一,存在着教条主义的倾向。恩格斯一再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发展着的理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品质。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割裂,面对问题时,拿出“本本”,不考虑实际来“指点江山”,这种行为曾给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带来重大损失。针对此现象,毛泽东同志曾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来批判之。第二,存在着实用主义的倾向。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对待经典著作中所出现的一些重要论断,用一种“生拉硬拽式”的粗暴的“剪裁”方式,在课堂上直接给学生讲授,不考虑论断所处的历史背景是否适用于当下。这样的讲授往往是不贴合实际的,也是无法令学生信服的,这也会直接影响思政课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第三,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在党和国家对研习经典著作的高度重视下,不少学校自发组织教师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并且会围绕此主题开展相应的比赛,以激发教师对学习经典著作的兴趣。但是,在实际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只重视形式、不重視内容的不良现象,进而影响研习经典著作的效果。主要表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比较肤浅,没有深挖,看似热闹,收获不大;在部分教师所撰写的论文中,出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论断的直接引用,但是相应的描述却不符合论断的时代语境,看似给论文锦上添花,实际效果是南辕北辙。

三、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师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效果的实践路径

首先,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坚持自己阅读与精选名家导读相统一。恩格斯曾多次指出对原著本身进行学习的重要性:“我请您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是根据第二手的材料来进行研究。”[7]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原原本本地读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要途径。然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说,高中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繁多,教学时长又相对不够,部分思政课教师反映要做好教学设计并备好课,时间已耗去许多,要是再加上对经典著作原原本本地阅读,实难兼顾,因此不妨采用阅读名家导读的方式来入门。阅读是主体一次精神的旅行,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这一浩瀚无穷的大海中,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向导,可能会产生误入歧途的现象,那么就可能做了“在马列主义大门外东张西望的流浪汉”[8]。选择阅读名家导读是一个较好的入门方式,但不能用导读来取代阅读原著本身,不能本末倒置,“辅餐正吃”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其次,研习经典著作要坚持精读与泛读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本人所撰写的著作多如牛毛。马克思对于自己著作的评价是“我的著作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列宁也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整块钢铁,其理论逻辑“完整而严密”。对于刚入职的高中思政课教师,甚至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说,估计没有人敢说自己阅读了全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此,在研习经典著作中要坚持精读与泛读相统一。可以高中思政课教材为参考,以教材中所出现的经典著作为阅读重点。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为例,其中涉及了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哲学笔记》以及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深入地研习这些经典著作,可以有效地帮助思政课教师厘清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更好地向学生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对于难度比较大的,学理性、抽象性比较强的,如《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等名篇可以采用泛读的形式。泛读不代表不读,而是在确实掌握精读篇目之后,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之后,再继续阅读。

最后,研习经典著作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应该被束之高阁、放入高墙之中沉浸着,而应该被每个人掌握。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是党和人民的强大思想武器,每一位志存高远的思政课教师必须掌握之,通过对经典原著的研习,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但是,如何学以致用,将所学到的理论传授给学生以推动其养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质量成为摆在高中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难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建立这一理论体系的时代与现如今已截然不同,因此思政课教师心中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即任何的理论产生以及运用都有其时代条件,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错误的态度,要坚持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关切的问题,在学思践悟中增强理想信念,真切地感受这一理论的魅力。在研习经典原著的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就是贯彻“马克思主义是指南而不是教条”这一根本教义。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不断发展,在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总之,对于高中思政课教师而言,研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条长征路,是一次挑战,但同时更是一种责任。在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来不得半点马虎,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要踏实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正如马克思曾说过:“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9]

参考文献

[1] 张洋.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EB/OL].(2019-03-04)[2021-11-29].http://dangjian.people.com.cn/gb/n1/2019/0304/c117092-30955461.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

[3] 朱晓宏,董颖.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专业自觉[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1):4-7.

[4] 陈士勇,隋秀英.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当代意蕴探析[J].理论界,2013(1):1-3.

[5]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9.

[7]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3.

[8] 张闻天.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95.

[9]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4.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孙昕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
浅议“徐川思政工作法”对提高高校辅导员理论素养的启示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
浅谈习总书记是怎样读书学习的
关于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
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部队党员领导干部须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辅导员提升理论素养的方法探究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应具有的素质
高职院校辅导员理论素养的研究分析
浅析油田基层班子建设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