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徐川思政工作法”对提高高校辅导员理论素养的启示

2018-01-22 23:57胡春
科技视界 2017年30期
关键词:理论素养辅导员

胡春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有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文章以“徐川思政工作法”为思考契机,提出了辅导员提高理论素养的重要性,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徐川思政工作法;辅导员;理论素养

习主席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提供优质的人才,进行有力的智力支撑。这里面最为关键的就是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新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设立始于1953年的清华大学,大学辅导员制度是我国的特色,是促进高校人才培养和稳定的重要保障。2012年开始,国家举办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启动了“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计划”、“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等方案,希望能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从而能够培养出有符合我国发展形势的优秀人才。

但现实中是辅导员队伍在学历、学科、理论素养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高校辅导员队伍目前的职业能力还是较弱,影响了辅导員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职业归属感,难以实现自我价值,辅导员进入职业高原期反映。2016年5月24日,新华社发表通讯《把“我”变“我们”——一个“80后”思政教师的党课》,让徐川这个人走进了广大辅导员的视野。通过网络搜索、加入“南航徐川”微信公众号,终于明了,这段时间困扰辅导员的是两个“成长”——辅导员的成长、学生的成长。

1 辅导员对工作要有热情

辅导员要能够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用心关爱学生,把它当作事业来做,为这份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努力积累。辅导员工作比较繁琐,要求24小时开机,所带学生数量日益增多,工作内容日益庞杂,每天忙于琐事,职业荣誉感不高,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不大。没有对这份工作的执着,没有一定的理想情节,是非常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徐川老师除了课堂教学,还利用网络平台用自己亲身经历与学生进行交心,积极正面的引导迷茫中的青年学生们。徐川老师的公众微信号推送的都是正能量,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贴近,反映出了其对工作满满的热情:节日谈、碎碎念、听我说,没有对工作的热爱,又怎能做到呢?因为对工作的热爱,才有形成这套形式新颖、行之有效的“徐川思政工作法”的前提。

2 辅导员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辅导员在我国高校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形式,记得2010年12月份笔者的入学面试提问中,有一位专家问怎么看待辅导员的身份?笔者回答辅导员是教师与领导干部的双重身份。身份有些尴尬,要求很高,社会地位和待遇一般。说是教师,因为精力的限制等主客观原因有时候学生觉得辅导员理论不够;说是干部,从事的工作又是那么的琐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非常关注青年的成长成才,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要求“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国家、坚持改革创新,源源不断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高校中宣传党的理论最直接的人,非常有必要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徐川老师的微信中无不透露出知识面的宽广、自我信仰的坚定与认识的透彻、对工作的无限热情和享受。徐川老师给辅导员的启发是结合自身的气质和性格,综合制定自己的成长计划,职业发展目标。一定要有一种不断学习的人生态度,这里的学习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根据自己的人格类型和工作性质,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管理学、教育学、职业指导知识、心理学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等,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理论素养,从而能够以人为本、较好地完成充满活力与无限希望的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时珍惜学校给予的每一次学习提升机会,合理安排自己各种社会角色关系,排除困难,全力以赴,抓住机会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辅导员自身要有健康的心态,真诚地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徐川老师的思政工作法让辅导员明白了:只有怀有坚定的信仰才会在一条艰难的路上不断向前。他的“让‘我变成‘我们”的工作信念深深感染着我。多年的辅导员工作中有收获也有困惑,对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工作有时不得其解,难以释怀。徐川老师“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的工作思路让辅导员豁然开朗。静下心来仔细想想,辅导员工作琐碎的背后,关系到一个个鲜活青年人的成长,寄托了社会最基础的细胞“家庭”的期盼,确实意义重大。繁琐、重复中,辅导员只有自我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才会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大意义,用“有意思”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辅导员是深入学生之中的政工干部,离学生最近,对学生的感染最深,正如徐川老师所说“走‘近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只有用最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工作中,才能够感召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喜爱辅导员这份工作,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够与学生共情,共同进步。

大学生经历高考后步入了新的生活领域,为知识的获取、为就业、为实现理想而拼搏。虽然解除了原有高考的紧张,但是改革三十多年后社会诚信危机、教育改革对就业的冲击、网络片化信息的爆发等使得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对未来忐忑不安的心情让他们处于不断的焦虑之中。此时,把社会需要变为压力还是动力,是所有大学生的共同问题,也是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容易扭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对未来的职业的选择。加之我国教育模式,让很多大学生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不匹配,大学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是青年对社会的“延缓偿付期”,是一种社会的延缓,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延缓。辅导员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坚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职业能力,关爱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徐川思政工作法”的前提就是辅导员的自我成长,这是让青年学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杜玉波.高校辅导员[J].瞭望新闻周刊,2016(10).

[2]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

[3]李祥林.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讨[J].高教研究, 2010(6).

[4]徐万彬.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新西部,201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素养辅导员
享思想交流盛筵 促理论素养提升
——评《北京大学理论名家大讲堂》(第二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有效提升初中英语教师知识管理能力的三个支点
浅析油田基层班子建设的重要性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理论宣讲员要注重理论素养的修炼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