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惠
[摘 要]“现代汉语”在某些高校作为外语专业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在通识教育和思政育人两个方面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研究背景作为切入点,阐述针对外语专业通识必修课现代汉语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的重要意义,重点探讨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外语专业;通识课;现代汉语;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2) 01-0073-03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颁布,使全国各高校各专业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有了明确的方向。本研究基于新文科背景下大连外国语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应用型、复合型外语外交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开展研究。以通识必修课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将“现代汉语”课程知识目标与思政目标相融合,将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主题相融合,旨在培育政治素质过硬、汉语基础扎实,母语文化自信的卓越外語外交人才。
一、研究背景分析
(一)在现代汉语课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与适切性
李琰(2020)指出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即将现代汉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在现代汉语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将母语文的学习与爱国主义情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发现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仍存在一些难点和薄弱环节,进一步推进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唐文静、张明(2021)认为现代汉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课,更应该重视其独特的政治使命。作为一线汉语教师,我们应该在课程设计中考虑如何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发展研究
清华大学顾涛(2021)介绍了清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人文学院人文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蔡爱芳(2021)以中原工学院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大学语文为例,从最近几年相关的课程思政建设入手,从不同的层面思考如何更加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特别是在课程建设的路径选择方面。董博(2021)和董强(2021)两位学者分别从高校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改革路径角度进行阐述,指出当前一些高校在通识教育方面确实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有的是思想认识方面的,有的是改革探索方面的。这些误区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思考方向和改革思路,我们应该通过课程思政加强通识教育的改革,将通识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上日程成为当下改革的突破口。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与时俱进,能够清楚地看到通识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内在联系。想要解决通识教育的当下困境,应该以课程思政融入通识课改革,将二者融为一体,通识教育的改革不能脱离课程思政建设,同样课程思政建设也要通过通识课改革实现。
(三)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现状
关于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有单项研究也有宏观研究。如李卫中(2019)指出现代汉语课程的功能目标应该紧密结合课程思政改革,其举例“现代汉语词汇专题”课程,认为在现代汉语词汇专题这门课中,课程教学目标要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相融合,要体现这门课的思政育人目标,要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母语认同感,要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并热爱自己的母语。汤玫英(2020)认为现代汉语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仅教给学生现代汉语知识和技能,而且让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上一个台阶。周芸、陈晓梅(2021)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影响力为切入点,从当下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建设的要求出发,探索如何加强现代汉语这门课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考虑课程如何定位,教学目标如何设定,在教学目标下如何安排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实施最佳的教学策略。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现代汉语这门课,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其思政育人目标,如何切实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效果是我们当下亟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吴汉江(2019)从立德树人角度探索如何发挥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作用。总体来说,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改革既要体现课程改革的针对性,又要实现课程内容与思政育人目标的融合性,同时还要兼顾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改革中既要有明确的思政育人目标,又要有合理有效的课程思政元素作为支撑,同时还不能脱离教学内容的主体。谭本龙、王洁、陈菊(2020)结合大量案例举例说明如何在现代汉语课中实施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按照语言要素进行分类,每个语言要素合理安排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课堂操练、课后习题、实习实践各个教学环节,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教学内容,又通过老师安排的思政元素的训练在思想觉悟上得到提高,从心底里知道学习这门课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学到了什么,将知识内容与育人目标有机融合,真正实现现代汉语这门课的思政育人价值。
二、针对外语专业通识课现代汉语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的重要意义
国内很多高校外语专业已经将“现代汉语”课作为通识课,外语专业开设现代汉语课的意义已经有很多论证,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现代汉语课程在外语专业育人目标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的论述非常少,我们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证。
(一)提升外语专业学生母语能力和母语认同感,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当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不够全面,对已有的先进文化不够关注;二是受外国思潮的片面影响,对西方文化盲目认同,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因此,作为现代汉语授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解现代汉语的母语知识,更应该融入母语文化,通过课程思政改革,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讲好中国故事的“台”。在课堂中利用这个平台,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讲好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讲好中国人的革命故事。同时也能利用所学专业,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讲好中西文化互鉴的故事。
(二)打造政治素质过硬的“双语人才”,助力外语专业卓越外语外交人才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将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养扎实的优秀外语外交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到日程上来,作为外语类高校,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汉语基本功和新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以及交际谈判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实现需要通过现代汉语课听说读写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现代汉语课程思政改革培育国家所需要的高级外语外交人才。
(三)以课程思政教学为突破口,创新外语专业现代汉语课授课模式,构建“汉语基础+思政元素”的教学体系
以传授汉语知识和培养汉语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汉语”,本身具有思政教学的优势。课程建设中坚持价值目标“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原则,就是把思政元素分化到各个章节。根据现代汉语课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把思政内容分化到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中,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例如,现代汉语词汇章节教学中可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教师可以安排汉语和外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如“红色、黑色、黄色”等颜色词,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掌握颜色词的词义渊源以及所代表的语言文化和民族文化。除此之外,还有动物类词、数字词汇、成语、歇后语等的文化内涵解读。针对外语专业特点,围绕词汇教学开展中外词义文化内涵对比专题讨论,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让外语专业学生更全面更立体地了解汉语词义及其背后隐含的词义文化。
三、外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和“两个紧密围绕”
课程思政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是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现代汉语课程作为我校外语专业学生的通识必修课,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培育政治素养高、语言能力强的高级外语人才。“两个紧密围绕”: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我们的课程思政要紧密围绕以上展开,如红色经典作品朗诵、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习近平外交语言艺术特色分析等。
(二)实现“三个育人目标”,打造“四个思政元素”
为课程思政落实最终目标。通过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实践,让学生更加认同现代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更加热爱自己的语言,产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这也是考核和评价现代汉语课程思政落实与否的关键所在。“四个思政元素”: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母语认同、文化自信。现代汉语课作为外语专业的通识必修课,要担负起应有的课程思政作用。授课过程中要进行价值教育,使学生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要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家国情怀,要树立汉语自信并主动传承汉语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
(三)开拓“五个实施途径”
现代汉語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五个要点:一是寻找课程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最佳结合点;二是创新知识载体,挖掘思政教学资料;三是改进教学内容,将教学单元与思政育人主题一一结合;四是在现代汉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中穿插思政教学方案的实施;五是优化考核方式,加入思政考核元素。词汇部分课程思政可以安排学生完成课下作业,例如,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搜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引用的古诗词,分析其当下含义,做成PPT,介绍古诗词的历史典故、引用场合、引用含义等,在课上推荐给所有同学。修辞教学中让学生搜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辞令讲话的修辞技巧,按照修辞格进行分类,如比喻类、双关类、排比类等,通过搜集相关案例,做成PPT语料库,进行讲解。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高校外语专业通识课现代汉语课程思政需要解决以下主要问题:第一,转变“一个思路”。要抛弃现代汉语是语言课,而语言不过是交流工具,与思政无关的错误观念。要认识到语言课也事关意识形态,现代汉语课程也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责任。特别是在外语院校,加强学生的母语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至关重要。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转变思路,重视现代汉语课在思政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使命。第二,创新“两个模式”:创新外语专业现代汉语课传统授课模式,在思政目标指导下,尝试进行混合教学模式,让他们乐学、乐思、乐问、乐练,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创新课程考核模式,加强评价式考核,融入思政考核元素。现代汉语课程还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在平时和期末考核环节也加入思政相关内容,以巩固教育成果。第三,实现“三个融合”:一是现代汉语课程知识目标与思政目标的融合;二是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主题的融合,梳理课程教学内容,找到思政元素的最佳结合点;三是传统教学方法与思政目标下的教学手段的融合。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希望进一步明确外语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着力思考新文科背景下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培养卓越外语外交本科人才,同时也为高校外语专业本科人才的思政育人目标实现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琰.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的适切性及现状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8):80-81.
[2]唐文静,张明.课程思政视角下在现代汉语课程中提升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3):16-17.
[3]顾涛.品格教育:课程思政在文科课程中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21(02):33-34.
[4]蔡爱芳.课程思政融入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01):35-36.
[5]董博.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课程思政”进路研究[J].江苏高教,2020(12):95-99.
[6]董强.课程思政在通识教育改革中的目标实现与路径探析[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0(03):123-125.
[7]李卫中.现代汉语词汇学专题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决策探索(下),2019(12):50.
[8]汤玫英.在现代汉语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J].实践探索,2020(05):97.
[9]周芸,陈晓梅.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体系设计[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02):83-85.
[10]谭本龙,王洁,陈菊.现代汉语课程思政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0(06):150-153.
(责任编辑: 王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