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英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通常由高校领导、教育部门为主导,教师共同参与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课程等的组织设置,加强不同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德育内容的融合教学,以产生不同学科互相促进发展的协同效应。特别在“新文科”教育发展背景下,高校英語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从课内教材理论知识、课外实践应用内容等角度出发,挖掘正确的思政理念、价值观念,对学生展开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念的引导教育,从而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育人”教学的统一发展。
关键词:新文科;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2-00-03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而基于英语学科专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方向,努力践行“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英语课堂的基础理论知识、思想观念传达作用,向学生传达英语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价值观念,以达到“课程思政”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效果。
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内涵及其与英语专业的关联性
“课程思政”是对高校原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进与完善,将思想政治教材教育、学科德育理念进行融合,把学生德育任务分解到每门课程之中,以充分体现不同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自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国内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开始将“立德树人”“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作为学科德育的重要方向。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教师需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对不同专业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修养等进行全方位教育,尽可能实现“课程思政”教学任务的落细落实。
而英语专业作为高校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等教材中,存在着大量口语对话、阅读理解、写作实践等内容。这些生动有趣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蕴含着一系列思想认知碰撞、价值理念,可作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的素材,在不同英语词汇、语法、句式等内容的教学中予以展现。因此,“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是新时代对学生思想价值观、行为方式的导向教育,与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性,运用英语基础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资源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可以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英语专业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学知识体系
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以词汇、语法、句式等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教师往往以教材大纲为主导,进行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执行流程的组织设置。而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引入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转变教师原有以英语课程大纲、基础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的教育理念。同时增加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教学内容,完善英语专业的教学知识体系,从而打破英语教材中英美文化、西方价值观念传播的局面,开发出符合广大学生思想政治需求的教学内容。
(二)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英语课程内容的衔接融合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等作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公共必修课,主要任务在于根据不同学生的英语认知、学习状况,向学生讲解英语词汇、语法、句式、阅读理解等内容,以保证学生听力对话、口语表达及课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新文科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开展英语课程政治理念、思政内容的组织教育,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英语专业知识、思想政治的教学课时,并利用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网络设备,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英语知识内容之间的衔接、融合[2],以实现英语课堂课程思政的协同教育作用。
三、目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方向指引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组织,通常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讲授”方法,进行英语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内容教育,而忽略思想政治理念、具体理论内容的引导教育。这一思政教育理念的偏差,一方面在于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认知不到位,认为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主要是向学生传达词汇、语法、句式等理论知识,过于注重英语教学的“应试教育”导向;另一方面,即使部分英语教师专业课程内容的讲解,将思想政治理念、道德素养等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也只是向学生传达英美的文化背景、交际规范和文学知识,而缺乏“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挖掘、实践教育待完善
在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多数院校已引入多媒体软件、PPT课件等网络教学手段,根据英语教材大纲的理论知识设置[3],进行在线英语听力、口语表达、语义翻译和写作实践的教育,但很少为学生提供社会思想政治实践的机会。首先,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更加注重语言知识的习得性,主要针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交际实践等需求,对课内词句、语法和阅读理解内容进行挖掘,整体上缺少课内外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收集、利用,且语言“习得式”在整个英语课堂中占有较大比重。其次,教师没有组织有关思想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等的实践活动,也缺乏英语课堂中道德素质、行为规范教育,英语应用表达案例、思想政治内容之间的融合性不强,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到位。
(三)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专业学科理论、实践内容的结合不紧密
虽然目前在大学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部分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价值观念指引和传达的重要性,并开始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等教材内容,与思政教学资源、时事政治案例进行有效结合,但整体来看两者之间的融合度较低。比如某些教师缺乏学科融合的教育技巧,只是将思想政治价值观念、社会实际案例,生搬硬套到具体的英语对话、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情境之中,容易使广大学生在思政理论、实践内容的学习中,产生积极性不高、抵触等情绪;同时英语课程也很少设置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学生难以开展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知识等的融合性学习。
(四)课程思政教育软硬件、校企合作建设落后
课程思政作为长期潜移默化的文化引导式教育,不仅需要课上思想政治内容的讲授,更需要运用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在线教学平台,建立起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途径。但目前高校缺乏课程思政教学的网络渠道,并没有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介,与学生开展实时互动交流,因而学生在英语专业课程中的学习参与感不高,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学习效果较差。
四、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英语课程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教育培养目标
新文科语境下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围绕“立德树人”教育发展理念,以及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内容,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英语专业学习能力。通过转变原有的英语课程教学观念,创建多元化、个性化、普惠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案例等内容的整合,并将多种思想政治理念、教学内容融入大学英语专业课程的教育之中。比如针对《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的“金课”建设方向,坚持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本、以专业英语知识讲授为主,进行思政价值观的引导、指导教育,将校史馆、校报、课外思政宣传的内容,整合为一期期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主题,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价值理念的传达,强化学生英语学习的责任意识、文化意识引领[4],发挥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育人作用,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引入与挖掘以思想政治理念为主的英语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一方面在于其本身具有的英语词汇、语法、句式等语言教育功能,另一方面在于英语教材大纲、教材知识体系所传达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念。因而在英语专业理论知识、阅读及写作实践的教学中,围绕《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等学科,在教材大纲、专业理论内容设置的基础上,由具有思政教育经验的教师,引入课内外思想政治理论、道德教育内容,开展学生课程思政的“引导式”教学,以此促進英语知识、思想政治内容的融合教育。比如在《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词汇、句式、语法、阅读理解等知识点讲解中,可以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再结合具体的课内阅读素材、课外交际对话内容,引入马丁·路德·金②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 today》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关内容,进行思想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的剖析,解读个人梦想、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之间的关联性,带领学生完成英语学科理论知识、思政意识形态的学习和掌握。
(三)创新英语课程教学方式以挖掘思政育人价值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要以学生作为“三全育人”培养教育的中心,根据不同学生主体的思想政治认知、课程学习状况[5],制定一系列线下课程内容设置、线上交互式教学的方案。
一是打破原有以知识“传达—获取”为主的灌输教育方案,强调通过引入更多网络化教学手段,如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教育渠道,转变教师知识传播、学生被动接受的角色定位。由高校教师、辅导员等主体共同参与,利用多媒体软件等网络设备,对原有的“灌输讲授式”教学做出改革创新,制作出符合学生认知的思政在线视频,进行英语课程中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的讲解教育。二是依托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介,搭建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在课上或课下针对某一思想政治内容、新闻事件等,展开广泛的问题探究、互动交流,深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提高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参与性、自主探究性、在线学习与交流思维,逐渐完成学生思想价值观念、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塑造。
(四)加强英语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社会哲学等多学科的教育融合
在综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中,需要引入理工科、社会哲学等的交叉学科,改革创新原有的课程知识体系、教育课时、教学方式,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区隔状态。比如《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课程的教学,要增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等思政内容,不仅对学生开展多学科的通识教育、思想价值观念教育,而且要重视英语专业理论、思想政治专业内容的融合,以正确价值观念引导、指导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完成其跨学科思维意识、学习方式、日常行为习惯的综合素质教育。
(五)注重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校企合作建设
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思想价值引领的“大思政”角度入手,将现有的英语专业教材内容、课内教学资源,与企业ERP教育及管理系统进行有效融合,通过校企合作挖掘专业育人元素,建构大学英语课程的立体化思政格局。先由国际商贸企业、商务或管理英语企业,制订有关课程思政的教育计划,包括教育主题、互动与交流话题,引导学生参与英语商务礼仪、职业素养、敬业精神等内容的学习,指导学生开展商贸英语的思政对话学习、英语思想政治创新课题的设计。之后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室负责人为主导,精心研制教学计划、拟定思政教学专题,结合具体实践案例,组织课外思想政治教学任务、项目参与活动,对学生做出思想道德修养、思政价值观念等的理实融合教育[6],深化学院与企业产业、企业战略合作之间的融合,培育学生的职业专业核心能力、敬业精神和价值观,助力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目标的达成。
(六)加强与完善英语课程的思政实践以提升育人质量
不同高校英语专业思想政治内容的教学,应牢牢把握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方向,由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英语教师,组织相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及课外专题讲座、思政读本阅读、文化交流培训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政治理念、价值观念的学习实践,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价值观践行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网易新闻、腾讯新闻、学习强国等App客户端,推动英语思政课与互联网、主流党媒之间的深入融合。由高校管理人员、思政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秉持着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的教育理念,丰富课程素材,搜集时政新闻,创新英语思政课的呈现形式,通过对国家政策的权威解读、新闻资讯的全面梳理与展示,带领学生学习与了解党史、英雄先烈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党的伟大贡献、铭记党的光辉历史、感悟党的初心宗旨、传承党的伟大精神,向学生解答遇到的思想政治疑难问题,以保证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质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文科学科教育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围绕课程思政设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目标,开展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针对大学生思政认知状况、社会人才需求,引入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在线教学平台,以及课外思想政治理念、时政新闻等教学内容,进行学生政治信仰、价值观念与道德素质的全方位教育,可以在英语语言理论知识、思想政治内容融合教学的同时,达到英语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晓佳,李墨.推进新时代美术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维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8):41-44.
[2]王倩.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生学习获得感的研究[J].科技资讯,2020(36):225-227.
[3]黎珂.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21(2):96-99.
[4]崔天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研究[J].数码世界,2020(11):214-215.
[5]刘妍,李粉粉,郭晓飞.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研究[J].国际公关,2020(9):122-123.
[6]张晓娜.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J].校园英语,2020(41):107-108.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