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优质稻米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2-02-21 00:57李萨利张鑫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产现状发展建议存在问题

李萨利 张鑫

摘 要:该文阐述了优质稻米概念,从气候条件、生产现状等方面分析了宿迁市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优质稻米;生产条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2)02-0051-03

1 优质稻米的概念

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大米加工企业注重出米率高、整精米率高、透明度高的稻谷收购,认为这样的“三高”稻谷加工后就是优质米。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稻米的品质赋予了新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大米的食味性。有的稻谷加工品质并不太好,但由于它们拥有很好的口感食味性,依然深受消费者欢迎,如“武运粳3号”米有腹白,“南粳9108”、日本“乳玉”等许多软米外观不透明且呈雾状。优质食味稻米除口感外,还各具特色,有的香味浓郁、有的耐嚼爽口、有的适合熬粥、有的宜做干饭。还有将不同品种的大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搭配加工,达到色香味俱全的效果。由此可见,优质稻米概念应从侧重加工品质转向侧重食味品质,简而言之——口感食味性好、兼顾特色才是优质米的评价标准。

优质稻米生产,不但受自然条件、品种、栽培技术等多因素的制约,也因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变化。因此,发展优质稻米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2 宿迁市水稻生产条件分析

宿迁市位于北纬33°~34°线的江苏北部,既是黄淮地域的南缘、又是江淮地域的北缘,属南北交界过渡地带,有着丰富的植物多样性,籼稻、粳稻、糯稻均可栽培,尤其适宜杂交中籼稻种植。

从地理区位气候条件看,淮北是中国籼稻种植区的北缘,与南方低纬度稻区相比,宿迁种植籼稻全生育期相对较长,水稻灌浆期间秋高气爽天气居多,昼夜温差大,呼吸消耗少,营养积累足,抽穗至成熟收获长达45d左右,独特的区位自然条件,使籼稻同品种米质可以达到全国最优之一的行列。而种植粳稻位置则受光温自然条件限制,在稻麦轮作情况下,此地多种植生长期较短的中熟中粳稻,其品质既比不上北方的一年一熟粳稻,又不如南方的迟熟中粳和迟熟晚粳,外向销路受到了很大限制。糯稻虽可种植但品质一般,优势不大。

宿迁市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在1%~2%,按照土壤肥力分级标准为4级,属中低产田类型,有机质含量低在(1.5%以下),且盐碱重,生产上大多靠施化肥,导致稻米品质提升空间不大。另外,一年两熟的稻麦轮作方式使耕地长期得不到休田培肥,土壤质地没有明显改善,从而直接限制了高档优质稻米生产。反观东北大米生产,黑土地有机质含量3%以上,化肥用量少,春种秋收1年只种1季,水稻生长期160d左右,昼夜温差比宿迁市大,更有利于优质稻米生产。

3 宿迁市发展优质稻米生产现状

宿迁市年水稻种植面积超过20万hm2,是当地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十年来,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产业升级要求,为推进宿迁优质稻米产业化,众多企事业单位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级财政对此类项目投资累计已达数千万元。目前,知名度较高的有泗洪蟹园大米,其他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品牌大米较少,而泗洪蟹园大米也仅属中档偏低的层次,当初创品牌时采用的水稻品种是“武运粳3号”,后因产量低,种植者愈来愈少,现在种植的水稻品种多为“淮稻5号”,产品品质也呈降低趋势。总体看来,宿迁优质稻米发展步伐不大,任重道远。

4 宿迁市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存在问题

4.1 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 按照东北地区标准,宿迁市从现在开始进行土壤培肥,即便土壤有机质持续年增0.1%,仍有10多年以上差距,改变土壤肥力不足状况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4.2 优质品种占比少 目前,宿迁地区种植的水稻品种不少于40个,但食味能达到中档稻米水平的不超过10个,能达到高档稻米水平的则更少。从稻米类型上看,杂交中籼稻品种尚有可选择的余地,而粳稻品种则寥寥无几,很难找到集高产、优质、抗病、抗倒、稳产、广适于一身的品种,民间有个别口感好的自留粳稻种在种植,但缺点多,不能通过品种审定,不能大面积推广。

4.3 种植者内源动力不足 以前相当一段时间内,国家对自产粮食数量安全评估的基调是“紧平衡”,受重量轻质传统习惯的影响,收购粮品质等级价差很小,缺少科学的优质食味稻米评判标准和产业化链,优质不能优价;另一方面,优质稻不好种,或产量低,或熟期晚,或不抗倒,或病害重,或稳产性差,或成本高等,在缺乏保护机制的情况下,知难而进者少。

4.4 生产者专业化程度低 规模适度、组织化程度、生产晾晒储存条件、科学種田水平、订单购销、品质意识、契约精神等与目标定位往往不匹配。(1)许多人对生产优质稻米的难度和基本要求并不明晰,通过实践发现:品种是首要的先决条件。优质品种才能长好米,配套措施跟不上,好品种不一定能产出好吃的米,普通品种一定生产不出好吃的米。(2)土壤是重要条件。土壤有机质越高地越肥,长出的米质相应提升,一般黏土地优于两合土,两合土优于沙土地。(3)栽培技术存在问题。栽培管理技术条件配套不到位,注重氮肥前移和减少化学品的投入。(4)收获期不当。及时收获品质好,收早收晚都可能影响品质。(5)晾干方式不当。自然晾干的稻谷品质最好,低温烘干次之,高温烘干最次应尽力避免。(6)耐储藏期不同。不同品种稻谷储藏期有差异,籼稻耐储,粳稻次之,软米稻谷和糯稻再次之,容重高较容重低的耐储。

4.5 整体产业化程度低 从科研单位研究导向,到生产者愿望,再到收储加工销售企业追求目标,很少有人把发展优质稻米作为一项事业来干,未对本地优质稻米产业发展进行认真科学谋划。此项工程,始于科研,涉及品种选育、审定(认定)、繁殖、供种、生产、收购、储藏、加工、销售诸多环节,缺少有机整合,短期则很难出效果。

5 宿迁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建议

5.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将优质稻米产业化列为工程项目,明确任务和阶段性目标,启动阶段予以一定的财政资金扶持,其组织、指导、协调、实施职能可指定单位承接或外包(科研院所、协会、企业等),完成资源整合与产供销衔接。

5.2 尊重自然科学规律,从基础抓起,有重点分步实施 (1)技术储备先行:对优质稻品种资源进行收集、试种、品尝、鉴定、归档、储备、利用;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程序,减少生产上的失误;根据不同的水稻品种,科学制定相应的生产操作规程、产品使用说明、种子提纯规程。高档稻米能凸显一个地区的优质稻米发展水平,尤其要关注未审定的品质出众的有苗头的水稻品系。种植产量低可提高售价,缺点多可通过试验摸索逐个克服;鉴于品系未审定不能推广的限制,可以小范围自愿试种,一旦效益溢出,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争取通过审定或认定。(2)改土培肥:通过变换耕作制度方式加速进行,适应优质稻米发展。一般而言,优质稻的生长期较长,后期遇低温往往灌浆不足,成熟度不好,低温时晾晒脱水缓慢,储藏期短,从而影响品质卖不起价;如果1年只种1季春稻,光温资源不弱于东北水稻生长条件,上述问题全迎刃而解,为生产高档稻米创造了条件。休耕的难点在于不种麦,无产出,仍须付地租,若通过节本增收和补贴能补回半年地租,就有很好的可操作性。让耕地休养生息,以前仅是愿望,在粮食产能过剩,稻价下跌背景下有了实现可能。通过发展优质稻米,调优产品结构,有希望做到休耕不减收(春茬稻较麦茬稻增产,育秧移栽费用减少,粮价提升);实际上,休耕并非完全字面意义上的休闲,闲田可以种绿肥改良土壤、可以种菜、还可以养殖等,有多种选择;从科学种田的角度,变换长期单一的耕作方式不仅改良土壤,降低劳作强度,对减轻病虫草害发生,压低化肥农药使用量,恢复生态均有利,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值得认真研究,也是对中央提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一个践行。(3)建设一批稳固的高效示范基地,强化辐射带动效应。重点是构建保障机制,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源,如职能部门单位、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及网络平台等做好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倾斜扶持及保险救灾。对自愿加入并列入优质稻米产业化体系的规模种植大户进行筛选,其生产条件、管理水平、诚信度均必须达到一定水平。(4)发展优质稻米无法急功近利,从筛选品种、土地、耕作方式、配套技术生产到收晒、储藏、加工规范流程包装成为商品,仅走了第1步,从普通商品到品牌产品才是第2步,从品牌商品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才走完全程,然后方能进入良性循环。所以,发展优质稻米并非简单加大投资扶持便能一步到位,乃是循序渐进过程。

5.3 先易后难 宿迁粮食生产多为稻麦轮作,此耕作方式与本地杂交中籼稻栽培相匹配,且将地理区位优势充分发挥,产品销向广销量大;发展优质籼稻不用改变耕作制度和栽培習惯,只需确定优质品种,区域种植,加强指导,改变原来收购时多品种混杂的局面,单收单储单加工,稻谷品质就能上一个台阶,创品牌难度小,见效快。发展优质粳稻难度较大,现麦茬栽培的中熟中粳稻生长期相对较短,米质难上档次;宿迁地区优质粳稻发展途径很可能涉及耕作制度和栽培习惯改变,即利用优质迟熟粳稻作春播或春栽,最终形成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的格局。

5.4 优质稻米产业化不受规模限制,大小齐抓,不可偏废 宏观层面,利用现有基础条件,以规模企业为龙头,走通产业化全程是常规做法。微观层面,个体生产单位也可以走通产业化全程,高档稻米产供一个重要特点是量服从质和有特色,量不一定大,可能也很难做大,这就给小生产者提供了机会。如果一个农场主有了好品种(系),又有一块肥田,按科学要求生产出稻谷,用小型碾米机加工,上自己品牌的包装,直接进入周边市场或网购渠道,鉴于产品货真价实性价比高,消费者品尝认可带来预定,届时小批量即时加工送(发)货,存放期短,米的风味得到保持,口碑好、销售期长,这样就把一二三产全包进去了,做起来难度也不大,加之产地就近辐射,与消费者直通对接,中间环节减少,如果生产、加工、服务长期保持特色和高水准并为消费者认可,其竞争力不可低估。因此,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既要大处着眼,又不忽略萌芽,很可能在高档特色优质稻米品牌的创立过程中,小、微企业更具优势。

5.5 合理使用财政补助资金 据以往经验教训,直接投入生产的补助资金使用效率往往偏低,雪中送炭可救急却未必成事,锦上添花有导向激励放大效应;财政补助宜倾向于科研、种子、晒场建设、休耕、产品购销、质量检测、网站建设等环节以及预留一部分做机动或奖励。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生产现状发展建议存在问题
上海市小白菜高效安全生产现状与建议
祁连县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