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推进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2022-02-20 06:31冯贝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自信

冯贝

摘  要: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一个重要目标。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作为研究背景,探讨文化自信在其贯穿过程中的培养和发展,旨在通过探索和分析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文化自信的建立和传播历程,以期找到在新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文化自信推进的科学路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伴随文化自信,推进发展各个阶段的回顾,进一步分析基于文化自信构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通过研究分析可知,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推进的步骤中明确文化自信的价值、充分发挥文化自信的优势特征并寻找科学的文化自信推进路径,才能确保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达到文化自信同步推进的目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自信;路径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3-0020-04

文化自信的培养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所追求的重要精神目标。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发展建设中,文化自信的培养是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重要动力。相关的培养工作和文化自信的发展进程也可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中有效实现。为了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自信推进的关键内核,需要对文化自信的价值特色及推进路径进行全方位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推进过程中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培养有利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推进提供思想支撑

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指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体系和传统文化内涵与价值的自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推进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文化产生足够自信,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能够帮助国家建设的承担者以及国家发展思路的引导者,更加充分利用既有的文化和思想资源,做好中国化道路方向规划,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实践工作开展有更加明确的思想支撑,这对于长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进程来说,具有非常关键的指引作用和保障。

(二)文化自信的培养有利于为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提供文化支撑

从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的宏观方面来讲,除了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达到较高水平层次外,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用更为突出。持久的文化自信培养是面向民众开展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综合作用下所需达到的目标。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推进而言,文化层面的支持所能够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培养文化自信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有利于各方面综合文化的宣传推广,有利于通过上述几种途径将文化自信的培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推进实现融合。通过文化和思想上的支撑作用和引导作用的发挥,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前进方向更加科学,实践模式更加合理。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伴随文化自信推进的整体发展阶段

(一)初期阶段

我国具有历史发展悠久,文化內涵和底蕴深厚的特征。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多次统一和分裂,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发展建设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具有复杂性强的典型特征。曲折复杂的经历为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丰富提供了重要动力。从社会的另一个重要支柱性发展维度——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其在我国也经历过辉煌时期,这都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契机。在初期发展阶段,由于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持,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也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认可与拥护[1]。具体到历史发展时期,我国唐朝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都达到巅峰的阶段,从辉煌时期的文化自信建立方面分析,可知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发展都同步进入鼎盛时期。这不仅反映出文化自信培养和提升中多元化元素的参与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文化自信的培养以及建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纵观我国国家发展历史,可知我国文化自信培养在初始阶段经历了非常辉煌的时期。但到了近代,由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都逐渐走向了闭塞的方向,因此文化自信逐渐从巅峰状态跌落到滞后状态,这与国家发展建设所依托的政策与策略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初期发展阶段,由巅峰逐步跌落到谷底状态。这从客观角度上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从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角度上来说,正是经历过高峰和低谷的系统性和动态性的发展状态,实现了我国文化内涵的充分积淀,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在后续发展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积极的角度上来说,正是由于初级阶段从巅峰到谷底的发展滞后,才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开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2]。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成为了我国发展建设在长期以来依托的基本原则和方向。而从滞后或自卑的文化自信发展状态逐步重拾文化自信的过程,也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推进中的积极价值。

(二)民族文化自信发展中的重建阶段

经历了思想状态和物质状态都匮乏和落后的社会与文化发展阶段后,马克思主义为近代我国的发展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动力。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伟大胜利,使得民族文化与封建文化以及资本主义在碰撞和冲突后得到了最终的留存。这种经历过磨难和打击后保留下来的文化自信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自信,也更加坚定、更加正确。在我国漫长的发展阶段,这种文化自信所带来的精神支持力量是不可磨灭的,也是我国民众重拾民族文化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体系进行全面认知和运用的重要阶段。正是因为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合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相关的实践道路,才最终为民族文化自信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3]。

(三)现代社会发展阶段背景下的文化自信传播与发扬阶段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基本道路,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为指导我国发展建设的根本性思想。尤其是在获得了阶段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成效后,国家的发展建设更注重将发展工作的侧重点向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的角度倾斜。文化自信的建设和培养成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基本政策和要求。具体表现在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融入各个行业领域,依托不同产业的发展作为文化自信培养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途径。在文化自信培养的根本性起点上,通过教育政策的改革,将文化自信的培养纳入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力求依托思政类课程或艺术文化类课程达到文化自信培养的目标。这都意味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过程中,文化自信的培养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层次。在未来发展中,文化自信的建设和培养仍然是我国长期发展建设中需要追求的一个核心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过程中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建设分析

(一)文化自信的价值体现

关于文化自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价值,具体来说可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在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中,包含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以及相应的实践成果,正是在基于文化自信培养的过程中形成了实践中的经验,实现了理论维度的同步创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文化自信的坚持与培养过程,实际上也是在我国社会发展建设中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道路的过程。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二是文化自信本身作为一种精神和思想维度的力量,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发挥作用。从国家发展和建设的层次上来讲,虽然从根本上来说经济的发展对国家发展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推动作用,但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更需要文化层面的发展和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思想和精神上的动力[4]。另外,从追求层次上来讲,文化和精神层面的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目标达成后国家发展建设中所追求的更高维度目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角度上来讲,最终实现文化自信的培养和树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升华和实践的重要体现。

三是文化自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根基。由于文化自信的产生和培养与我国国家和社会建设的进程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因此,文化自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推进中发挥着基础的思想和文化支持作用。

四是文化自信对于民族的发展和建设来说具有根本性的支持作用。民族文化是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特征的文化内容,文化自信的建立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来说,更侧重于民族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发挥[5]。我国的文化自信是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这就意味着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发展的文化基础以民族文化为特色和主导,这代表文化自信的发展和建设中,民族文化内容的支持力度更为突出和明显,文化自信的民族自信支持和发扬的作用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五是坚持文化自信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建设中所提出的一项根本性要求。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是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建设基本要求的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的科学路径。只有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依托文化自信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重要动力,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出文化自信建设与培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推进中的积极作用[6]。

(二)培养文化自信的优势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过程中,党组织发挥了核心作用。基于党的发展建设,以党为中心开展国家的建设和社会发展工作是现代社会发展中文化自信建设所追求的核心目标。意味着要想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首先需要坚持文化自信与文化自信中以党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为根本路线和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家建设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还包括在文化自信培养中的支持性核心作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另外,在实践维度上,党的领导能够帮助国家建设者和基层群众找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路径,促使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支持渗透进国家发展建设的各个维度和方面,发挥出思想支持和引领的作用。除此之外,坚持文化自信从本质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种坚持和肯定,能够帮助国家建设者和管理者基于文化自信的精髓内容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整合出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科学路径,最终分别从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总结出相关的核心内容,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和建设提供重要支持。最后,文化自信的培养也是丰富我国民众文化内涵,达到更好的文化知识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文化自信培养必然需要从实践中引入更加多元的文化知识资源和相关内容作为素材和支撑力量。因此,应加大全民范围内的文化传播活动以及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力度。这对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国民众来说,不同地区的民众所接触和了解的传统文化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若能够在宏观的文化自信培养维度上实现各种类型传统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则意味着我国民众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水平也会达到更高的层次,最终实现全民综合文化素质的提升和完善。

(三)基于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路径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知,文化自信的培养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另外,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复杂历程,也是我国文化自信创造辉煌的体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继续坚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和进程的推进中实现文化自信的建设和培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要求。因此,作为承担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岗位工作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才,应当明确个人所担负的社会建设和国家建设使命。教育工作者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承担者,也应当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推进需要以教育作为根本基石和动力,加强教育引导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确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推进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性支持。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的宏观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更需要注入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的文化自信内涵以及实践路径,为两者融合并相互依托的状态维持提供重要的动力。最终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实现对文化自信内涵的丰富,通过文化自信的培养与相关建设工作的同步开展,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在未来行稳致远。

三、结语

综合本文的分析研究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与文化自信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且两者之间具备非常紧密的联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中,文化自信既是重要的推动力,也是典型体现。适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发展方向,并且不断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与推进工作,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应秉承的根本目标和重要前提,更是促进国家发展和建设在未来取得更大阶段性成果的重要基础。只有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建设进程,同步实现文化自信的培养和树立,才能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根本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徐侠侠,陈姝瑾. 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理论与实践高层论坛”综述[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04):161-163.

[2] 杨建新. 习近平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蕴[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3):31-34.

[3] 王浩. 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路径选择——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J]. 领导科学,2019(10): 126.

[4] 张林.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文化自信——评《马克思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J]. 领导科学,2019(15):125.

[5] 张建忠. 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论视域中文化自信的建构逻辑[J]. 理论学刊,2020(03):15-24.

[6] 李心记. 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色论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1):41- 44.

(荐稿人:吴明永,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