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坤 刘家豪 高庆蕾
摘 要: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质医学人才、满足当前我国医疗水平发展与医疗体制改革对人才培养需要的重大使命,而这一进程的核心环节是把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文章旨在结合妇科肿瘤学科教学特点,探讨如何从课程、教师与学生三个维度将思政教育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实现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达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妇产科学;妇科肿瘤;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3-0088-04
高等医学院校的核心使命是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然而依靠以专业课程为主、思政课等人文社会课程为辅的传统本科教学方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当前我国医疗水平发展与医疗体制改革对人才的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在教授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亦应重视系统化地对医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并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为了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医疗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代祖国医疗行业发展与人民健康生活需要输送可靠人才,医学院校思政课程的全面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实现由既往单一思政课程向多模式课程思政的转变,提高并巩固思想政治教育在医学院校教育框架中的核心地位,并在转型过程中积极贯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政融入、医学人文精神的思政融入、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政融入以及“健康中国”理念的思政融入,在多方位、全过程的新型教育方式中,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医学人才,这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所面临和肩负的重大挑战与伟大使命。本文将以妇科肿瘤教学为例,探讨如何从课堂、教师、学生等多维度,将思政教育融入现代大学教育体系,实现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目的,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医学专业人才。
一、妇科肿瘤教学开展思政教育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一)医学课程具有双重属性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和医学科学发展阶段,医学模式经历了由原始的神明医学模式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向机械唯物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以及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转换,这一转变过程充分体现了医学所具有的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即医学是关于人的科学,医学所关注的重点从来都是患者的整体,应当从整体角度理解患者与疾病的关系,探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医疗活动不是一种技术化的、医生对疾病的单向治疗过程,而是人文化的、医生与病人的双向沟通过程,医患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以医生为中心的传统主动-被动型关系,亦不是病人单方面接受医生指令的指导-合作型关系,而是医生和病人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医患相长的共同参与型关系,因此医学职业要求医者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更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素养,这体现了医学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具有其天然必然性。
(二)妇科肿瘤学科特点要求
妇科肿瘤学科作为妇产科学学科研究范围的一个方面,具有专业性高、实践性强、医患关系复杂等专业特点。因为病种涉及女性生殖器官相关疾病,医师在进行疾病问诊和专科查体等涉及患者隐私的临床操作时,易造成患者情绪的紧张,使其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医务人员需具备标准的操作手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并保护患者的隐私,适时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从而有效建立良好互信的医患关系,为后续的诊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医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自2014年上海高校在教育部指导下率先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工作后,“课程思政”已经由点及面地推广至全国各级高校,而针对“课程思政”展开的相关研究与探讨也已成为领域内的热点话题[2]。“课程思政”是目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与高等教育行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截至目前,发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 CSSCI 期刊上的“课程思政”相关论文已有八百余篇,进一步搜索“课程思政+医学”关键词,检索到相关论文共计51篇,若将搜索范围缩小到“课程思政+妇产科学”,则只有7篇文献,可见虽然“课程思政”是热点研究方向,但针对医学专业教育结合课程思政的探讨不够深入广泛,仍需更多的研究。事实上,目前的高校课程思政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探索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使得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教育未达到预期效果,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当前思政课程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仍秉持既往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缺乏与新兴教学方法的结合,需要在课程的创新性和时代性上寻找突破口[3];二是目前课程思政教育开展尚不够深入,这体现在临床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将思政教学任务当作独立于专业课程的模块,不能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使得思政教育效果欠佳[4];三是思政课程在教学体系中角色较弱,未能实现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缺乏课程设计的整体规划,“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目标尚未实现。
三、妇科肿瘤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探索
(一)革新课程体系,提升教学效果
1. 做好顶层设计,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课程在思政教育中起到了主渠道作用,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课程思政的核心工作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要做到思政教育的全程、全方位进行,强调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贯彻思政教育的轴心地位,这就要求临床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以思政教育为纲,以专业教学为本,时刻注重思政教育因素在課程中的中心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即在妇科肿瘤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色融入思政元素,这意味着临床教学者不能将思政教育生硬地搬到专业教学的模式中,而是需要依照具体课程所具有的特点,将思政因素与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创造兼容的课程体系,最终做到将单一依靠思政课教学的模式转变为多学科、多课程融入的全课程教学格局,实现“同向同行”的教学目标。
2. 精心设计教学,挖掘妇科肿瘤学科课程的思政元素
在开展妇科肿瘤学科的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课程相关思政元素,发挥学科特点,才能将思政教学的效益最大化。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医学人文故事、妇科肿瘤学科的发展史、妇科肿瘤学科的杰出人物以及先进代表事迹等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与热情,为思政教育的导入打下坚实基础;教学过程中引入相关案例,引发学生讨论,在探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精神,如举出临床實践中的真实案例作为讨论主题,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践行临床知识,在贴近临床的实践过程中体会思政教学的现实意义所在;课程结束前教师要做好总结与升华,并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与反思,将思政教育穿插于妇科肿瘤学科教学的整个流程中,贯彻以思政教育始、以思政教育止的教学模式。
3.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思政教育应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新兴技术以实现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革新,思政教育亦应紧跟潮流,在传统课程的框架外融入新的教学领域,应用网络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利用慕课等网课平台方便教学的开展、利用微课等教学体系实现思政教育的全方位覆盖,尽快实现教学的数字化。除此以外,随着新兴自媒体手段的不断涌现,思政教育应开辟传统课堂教学与目前盛行的网络教学之外的新天地,如利用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网站等新媒体途径传播思政知识、开设短视频模式的思政教学,丰富思政实践,使学生的思政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实践方式得到不断的改善与补充。
4. 改变评价体系,突出课程本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改变思政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突出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是保障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既往教学模式将教学效果评价集中于课程结束后进行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动态评估,往往会使学生过分关注结课考核而对于平时的课程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也会使教师疏忽平时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师生双方对课程本身的轻视。因此,教师应变革评价体系,将课堂本身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在每节课上都安排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并参与团队协作,让学生在课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效,并在课后布置思考任务,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应用,做到课内与课外考核并重,建立全程动态评价体系,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提高师资素质,发挥引导作用
1. 建设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
临床教师均为医学专业出身,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易出现对思政教育重视不足、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恰当等问题。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高校应通过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和德育教育、开展思政教育相关讲座、积极进行交流活动等措施,强化师资队伍的思政建设,构建一支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较高政治思想觉悟的教师团队,这是思政教学过程的根基。
高校还可建立教师思想政治考核制度,督促教师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和思政教学能力,做到使“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2. 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5],为人师表意味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即所谓的“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因此,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
结合妇科肿瘤学科实践来看,临床教师除了要具备精深的专业技术外,更要有崇高的医德医风,在接诊患者时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尊重患者的隐私,在诊治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做到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而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要给予足够的心理沟通和心理安慰,做好人文关怀。在临床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时刻重视对患者的关怀,这是妇科肿瘤学科医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也是引导学生培养良好专业素养的必备素质,可为带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 结合教授课程特点,融入思政教育特色
由于临床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各有其侧重,且临床实践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故在教授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需要结合不同课程内容灵活变动。
例如,讲授子宫颈肿瘤疾病时,教师可以海拉细胞的起源作为切入点,介绍海拉的生平事迹与她对医学发展的贡献,在讲故事中融入医学人文关怀的思考;在讲授卵巢癌相关内容时则可将传统中医理论导入课程,介绍中医“癥瘕”“积聚”等病证的概念[6],让学生认识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弘扬祖国传统医学的独到之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凸显学生地位,注重教学相长
1. 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
妇科肿瘤的教学会针对不同学业阶段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应注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对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则更应侧重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对不同学业阶段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而采取不同的形式,教授低年级学生时,为将思政教育融入理论教学,教师可利用新兴教学技术丰富课堂形式,更新理论知识紧跟时代潮流,提高课堂的创新性;在高年级学生教学中则应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临床实践,一方面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践行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成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
2. 革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兴趣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与思想特质,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应当转变观念,注重课程的新颖性与创新性,采用新型课程教学方式,如融入网络教学模式、尝试自媒体教学手段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所采用的案例应当结合时事热点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学者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思维模式;还应注重构建平等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将单方面的教授过程转化为师生协作完成的教学相长过程,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反馈之间构成平衡的互动关系,这既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也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课程。
3. 鼓励学生参与,促进自主学习
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与指导者,在课程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反馈全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课程参与,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教师备课时紧贴时事,以學生关心的社会事件入手,由浅入深地带领学生进入课程;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增加和学生的互动;课后提出富有创新性与挑战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课后继续探讨思索,使课程取得走出课堂、贴近生活;课程评价上将课程的评价权力从教师转移至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对课程以及同学的评价,更多地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建议,使学生明确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在完成对他人评价的同时完成自我评价与反思。
四、结语
妇科肿瘤学科思政教育的实现需要通过革新课程体系、提高师资素质以及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等方法实现。革新课程体系意味着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挖掘妇科肿瘤学科课程独具的思政元素、建立全程动态评价体系,这是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所必需的;提高师资素质需要着力于建设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发挥引导作用;凸显学生地位要做到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相长。综合以上方法来实现妇科肿瘤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可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张玥,张露青,王锦帆. 医学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逻辑解释与实现路径[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5):411- 414.
[3] 杨静,钟天鹰,刘蔚,等. 妇产科学课程思政发展现状探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3):65-69.
[4] 蔡华忠,吴莺,张娣,等. 三全育人视角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 教育观察,2020,9(37):27-29+34.
[5]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8-05-03.
[6] 孙立新. 妇科肿瘤的中医病机及论治浅析[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1(03):221-222.
(责任编辑:陈华康)
基金项目: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项目编号:YY202006);2020年医学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A0769)。
作者简介:彭子坤(1997—),男,博士在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研究方向:卵巢癌的诊治;刘家豪(1995—),男,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医师,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卵巢癌的分子机制;高庆蕾(1975—),女,博士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肿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妇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