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

2022-02-20 11:16王横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2年1期
关键词:写作训练阅读初中语文

王横

[摘    要]初中生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教师应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高尚的阅读写作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合理有效的指导。阅读与写作是鱼与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写作以阅读为基础,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而随着写作水平的提升,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便可挑选更适合自己的读物。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训练的结合,这样学生更好地从“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进而实现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的“双赢”,从而实现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写作训练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就是说要由此及彼,根据一件事物类推出许多事物的道理,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学习迁移理论的体现。语文学科的内容包罗万象,又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因此我们更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仅仅学会课本中有限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提升语文素养的核心在于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通过学习有限的教材来培养学生无限的学习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教师重视迁移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就是探究如何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迁移关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教学有效结合的历史渊源

最初的读写观是“以读代写,读中求悟”。这种读写观认为只要多读书并从中得到感悟,就能下笔如有神。这种教学规范是先秦时期语文教学的指引。儒家学者认为“有德者必有言”,也就是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更不是“编”出来的,而是通过阅读来感悟出来的。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这足以说明在他心中阅读占据着最最重要的地位。自隋唐至明清,在封建科举制度的荼毒下,人们“死读书,读死书”,不再去探求书中的深意与真理,文人在写作时只会模仿前人的文章,不再加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导致“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由此语文教学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渐渐沦为了应试的奴仆,“为写择读,读以致用”的读写观开始占据统治地位。

二、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教学的问题

受当前教学环境的制约,大多数的语文课交给学生的是知识的罗列以及做题的技巧与模板,很少会带给学生美的体验与熏陶。学生独特的审美体验被技能训练所取代。在写作教学中,讲解理论化,学生的习作往往在教师批改后就结束了,教师往往不会引导学生回顾范文,致使学生独特的审美感受、体验和理解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写作也不会得到升华。语文课的阅读鉴赏活动还只停留在赏析文章上,很少会融入情景式描写等写作训练,缺乏读写互渗的教学机制。由此,教师很难发挥好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的桥梁作用。

(一)浅层阅读使写作无从下笔

当今社会,中考竞争激烈。写作作为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自然备受重视,但阅读现状却远远达不到写作期望:一是阅读时间少;二是阅读兴趣低俗。在学习之余,学生往往选择娱乐性强的读物,本就有限的阅读时间用来看小说、漫画等快餐读物,即使有一点时间读文学著作,也往往图快图多,很少动脑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内化于心,便少了文化积淀,无法给写作提供营养和支撑,那么读得再多也没有用。于是,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无从下笔,话不成句,文不成篇,自然达不到期望。学生在浅层阅读中得不到很好的“吸收”,在写作中自然也无法很好地“倾吐”。因此,写作必须建立在读好书与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如果只是粗泛地读快餐文学,那么学生的写作与阅读能力都不会得到提升。

(二)读写割裂使阅读与写作教学单一化

在传统初中语文教学中,把阅读和写作分为两门不同的课程。很多教师沿用了这一传统教学观,在实际教学中,阅读教学就是阅读文本的教学,写作教学就是作文写作训练课,而每周两节甚至只有一节的写作课很难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把写作穿插于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但大多数教师忽略了这一点。致使“读不能促写”,写作时“无从下笔”。若教师能真正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必能达到提高课堂效率,巩固教学内容的目标。目前,初中语文文本阅读教学,基本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写作教学也呈现出单一,低效的特点。长久以来,二者并未形成“一体化”。

(三)重读轻写,读写割裂的教学弊病

不少教师认为:只要提升阅读量,写作水平就会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于对阅读的指导,然而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未因此得到提高。长期以来,写作课一直被忽视,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每周一两节的写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更何况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读是读,写是写,在平时花费大把时间来讲解阅读时并没有把写作教学融合进去,只用有限的时间来进行写作教学致使其过于单一化、程序化。且写作教学课堂上的时间主要用于教师讲解,学生缺乏针对性训练,往往下课就将教师所讲抛诸脑后了。理论无法付诸实践,花再多的时间也没用。写作训练变得无效,学生也会逐渐丧失耐心和兴趣,在写作上便会草草应付了事。此外,教师很少花时间去研究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在评改时往往一笔带过,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被大而化之。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良性策略

(一)提供阅读与写作良性互动的环境

教材中每个单元都会有写作训练。教师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教学资源,搭建互动平台。每册教材都有一个专题——“单元学习任务”,可以指导本单元的写作教学,引领写作思想。但每册教材内部的写作专题又有不合理之处,如,必修下册第六单元写作指导为“叙事要引人入胜”,指导学生学习写作记叙文,但此阶段学生应以学习议论文为主,记叙文是高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写作文体。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重新编排教材内容,整合写作资源,使写作教学更有条理。

(二)在阅读中提炼写作素材

教材中的课文是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阅读文本的过程也是学生积累写作经验的过程。但如何运用和把握教材一直是语文教育学界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把握好手中的教材,多角度地深入挖掘课程中潜在的写作资源。让写作于阅读为根基,让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引导学生切实从文章中汲取智慧与营养,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在复述中回味意境。复述是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合上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文章内容再度呈现。复述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概括能力。如,教学“藤野先生”时,可以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复述。如从旁观者的角度复述故事梗概,如从不同视角感受人物的内心等等。通过不同角度的复述,学生反复回归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体会文本的意境,从而达到激发出写作的原生动力的作用。文言文的语言简洁,对事物的描写不够详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白话文,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方式,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教学“伤仲永”时,可让学生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改写。学生在改写时,会展开想象还原现场,会把自己代入主人公揣摩其内心,会运用最恰当的语言来描述,通过写作来深化阅读。

(二)写作促进阅读品质的提升

写作教学可以说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阅读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在《文心雕龙·附会》中,刘勰强调“绝笔断章”“首尾相援”“善会者异旨如肝胆,拙会者同音如胡越”。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力的论述要建立在清晰严密的行文结构的基础上。如在指导写作专题中的“平凡与不凡”议论文写作时需要面对的问题:如“平凡”是什么?“不凡”是什么?二者间关系如何?怎样对其进行取舍?初中生对议论文的把握还不够成熟,在行文布局、框架结构上常常“弃术任心”。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首尾相援”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教材范文中找答案。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在写作实践中,就有了行文结构和基本框架。学生在实际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先不作答,让学生先从教材的范文中寻找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写作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让读写结合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及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本文对阅读与写作训练教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究,才能实现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黄良川.谈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J].语文课内外, 2019(3):196.

[2]劉烽.浅谈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11):88.

[3]马露露.谈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教学——“以读悟写”[J].速读(中旬), 2019(6):171.

猜你喜欢
写作训练阅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如何能让中学生写好作文
基于小学英语话题整合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探讨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的良性互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中年段借助阅读教学开展写作训练二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