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

2022-02-19 08:42吴海婷
教育观察 2022年2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时代信息技术

吴海婷

(广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700)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教育引导大学生爱国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当下,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等要素。正确应对信息技术给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意蕴,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技术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之时代呼应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更有效地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题中之义。

(一)因事而化:以信息技术化解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难题

因事而化则重在“化事”,即化解时代难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新的任务和新的使命,要求大学生凝聚更强大的爱国意志、生发更强大的爱国动力、迸发更强大的爱国力量以化解新时代新难题。一方面,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对国家制度、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充满复杂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场域由现实空间延伸至虚拟空间,教育渠道更加多元、教育载体更具多样、教育方法更显鲜活,能够有效解决过去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创新性和多元化欠缺,教育内容的有效呈现不足”[2]等难题,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信息技术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回应时代关切的需要,也是解决时代难题的必要。

(二)因时而进:以信息技术谋求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发展

因时而进则强调“顺时”,即把握有利时机。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契机,是谋求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首先,信息技术的生存特征与新时代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成长特点相吻合,信息技术能够将反映时代特征的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给青年大学生,满足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其次,信息技术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要求,打破了受教育者与教育者间交流互动的时空限制,提升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效性。相比更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与校园社团活动、教育场域与空间有限的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借助信息技术的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第一时间将一手信息或时事热点传输给大学生群体,避免信息更新不及时、不对称的不平等处境。最后,信息技术的传播方式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要求,“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VR+爱国主义教育基地”“VR+红色旅游”等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凭借形式新颖、内容鲜活等优势,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爱国之志。

(三)因势而新:以信息技术焕发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活力

因势而新则重在创新,即力求创新发展。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在图文并茂、实时推送、时空转换等方面存在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较难触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共鸣机制,影响大学生久久为功的爱国践履的导引,进而影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催生出微信、微博、其他社交媒体、手机客户端等新的教育平台,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创新提供了重要条件,使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多元。因具备协同、高效、互联互通的内在优势,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在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元素和吸引力十足的形式手段的同时,丰富了大学生的爱国体验,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命力。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VR飞夺泸定桥》《抗美援朝之英雄归来》等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以先进的3D、VR技术将文字、图片等信息具象化,让青年大学生在虚拟现实环境中“亲历”历史事件、感悟爱国主题,在历史与现实间读懂家国情、砥砺报国志。因此,面对信息技术所呈现的优势和发展趋势,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是焕发自身活力的内在要求。

二、信息技术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人类传播方式和教育的革命性飞跃,催生了新的教育形态和教育方式,引发了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层次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的重塑、创新与超越。

(一)重塑:信息技术催生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理念

“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3]信息技术以其信息传递高效、呈现方式多元等优势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崭新的视野,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念创新创造了新的条件。新时代大学生是与祖国共成长、与信息技术同步成长的“网生一代”,也是最为庞大的网民群体,享受着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丰硕成果。由此,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环境等要素都与过去有所不同。一方面,“信息化时代要求各国有全球意识,因为互联网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3],使整个世界连为一体,各国之间命运与共的趋势加强。这意味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立足本国,而且必须面向世界,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生存特征和传播方式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客体提供了便捷、多元、平等的沟通交流渠道,尤其是微信、微博和腾讯QQ等即时通信平台,改变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相对单一的教育路径,催生了如“互联网+思政”“精准思政”“智慧课堂”等教育模式,重塑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二)创新:信息技术丰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完善、设计合理的教育内容,能够帮助广大青少年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认知。”[4]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不仅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营造了全新的教育环境,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平台,而且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呈现力和吸引力。一方面,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视听觉媒介技术和交互数字媒介技术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利用视频、动画等方式创新传统内容的呈现方式,输出视觉逼真、立体鲜活内容图像。例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5G新媒体与中国电影资料馆通过人机交互式AI上色技术修复故事片《永不消逝的电波》,用现代科技技术还原经典,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另一方面,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主要来源于图书、期刊等传统媒介,传统媒介所传递的信息量单一、时效性不高且内容不够丰富。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弥合了旧媒介的不足,海量数据信息经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提炼、加工和处理,形成教育所需的巨大信息资源库,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现代化,从而提升了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三)超越:信息技术提供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方法

“网上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还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即时便捷地发动、组织和实施,也能够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教育反馈信息的实时收集、科学分析,灵活、有效地调整教育进程,从而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5]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的普及,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渐趋多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逐渐发展为人与机的多边互动,推动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微课、远程教育等新的教育形态的生成。比如,在VR虚拟技术加持下,大学生足不出户即可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云计算视域下的“云升旗”“云长征”等“云活动”屡见不鲜。严肃的爱国事件辅之以微言大义,感人的爱国故事见之于动画图文,深刻的爱国道理浓缩于碎片化的系列视频,图文、音频、视频、AR等新鲜灵活的技术手段一改过去爱国主义教育“高大上”说理的呈现方式。电影《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即采用120帧技术、CINITY AMR等多种技术手段对传统的镜头语言和叙事结构进行创新,借助“科技+历史”组合拳传递家国情怀,打破了年轻人与主旋律题材之间的壁垒,深化了新时代大学生珍惜当下,奋斗筑梦的责任与担当。从课上到课下,从线上到线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使晦涩难懂的理论内容透过信息技术的分析解码变得通俗易懂,为广大高校学子所喜闻乐见,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感染力和时代性。

三、信息技术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

近年来,虽然高校在开展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效果明显,但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基于信息技术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重点围绕目标、方法、载体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切实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一)以信息技术善用助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时代新人,信息技术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是助力培养爱国的时代新人。以信息技术善用助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强调“善”,即回归技术服务人的本质。“最好的教育技术,不是限定人强求人的技术,是向人的生命成长开放的技术,是在技术的应用中呈现生命活力的技术,是能够在虚拟课堂讨论中维持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教学法精髓的技术。”[6]信息技术的使用从来不是目的,教育的价值旨归在于促进人的成长成才。故而,信息技术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始终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充分观照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技术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利器”。另一方面,善用信息技术重在如何“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手段,“为我所用”才能发挥工具的最大价值。而“为我所用”的前提是熟知信息技术助力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所在。比如,面对算法推荐技术时,明晰其具备个性化推荐、预测精度较高的内在优势有助于分析新时代大学生价值选择和价值倾向,能够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精准施策,提升爱国主义教育针对性;在选择互联网技术时,了解其扁平化、去结构化的信息传播结构有助于拉近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距离,从而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挖掘信息技术优势,规避技术带来的风险,以信息技术优势转化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优势。

(二)以技术赋能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全面改造升级与增效

技术赋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全面改造升级与增效。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应用蓬勃兴起,技术赋能即“通过信息技术形成一种新的方法或手段,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的变革”[7]。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主要依托课堂讲授、校园讲座、榜样示范、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而信息技术能够赋予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更多“锦囊”,解决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例如,视频资源共享、在线抢答提问、弹幕分享讨论等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线上直播、录播、转播等网络渠道能够打破校园讲座影响的覆盖面和传播度;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无须深入实地,虚拟仿真技术的运用能够将线下基地搬至云平台,满足大学生用户群体“宅家宅校”就能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故而,以技术赋能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全面改造升级与增效,应牢牢把握技术赋能方法关键一招,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数据分析、学情预测、精准推送、情景在线等功能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指导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开展,最终实现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三)以信息媒介综合平台建设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沉浸式体验

信息媒介综合平台是一种具有强大交互功能的信息交流中心,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交往的工具手段,也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现代形态。信息媒介综合平台关注用户体验,以用户为中心,能够给用户以视、听、读等代入式、沉浸式体验,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探索未知、分享观点、寻求共鸣的需要。信息技术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视域下,高校在建设信息媒介综合平台的过程中应始终围绕大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推动各类媒介资源如微信、微博、QQ、抖音等校园媒体平台的有效整合,制作能够体现爱国主义主题的微课、图文、歌曲、短视频等作品,引导大学生体验“在现场”“在经历”的参与感。例如,北京理工大学通过“VR赋能思政课课堂”实践探索,以沉浸式虚拟仿真技术把学生带入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场景,让青年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使爱国主义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更加立体、鲜活。此外,高校应加强与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的合作,实现校内校外信息媒介共通互融。尤其要结合重大纪念活动,依托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定大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意识。比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高校可以利用中央电视台网络频道推出的《我的祖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帮助大学生在交互式体验中享受优质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从而引导大学生沉浸式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时代之问,深化青年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家国情怀。

(四)以教育工作者信息素养提升壮实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导力量

教师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力量,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新媒体素养决定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8]新时代大学生是信息技术时代的“弄潮儿”,要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先受教育,即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以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大学生引路人的使命。提升教育工作者信息素养要侧重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两个层面的培育。一方面,要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意识。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信息意识能够驱使教育工作者生发自觉寻求信息、利用信息、整合信息等行为,能够引导教育工作者充分理解信息技术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和作用,辩证看待信息技术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局限和优势,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方法、丰富教育内容、拓宽教育空间等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爱国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的信息技能,定期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和相关技术指导,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研究基于信息技术、信息思维、信息环境的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理论,积极关注信息技术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度融合实践,熟练掌握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的信息筛选、提炼、整合等技能,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常谈常新的“有话可说”“无话不说”的爱国话题,升级大学生爱国报国的行为“操作”。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时代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