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 慧
自2017年起,教育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各高校不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此大背景下,国内高校院系纷纷争创改革试点单位,将育人工作融入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构建大思政格局下的育人体系,形成“三全育人”长效机制。作为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前线堡垒园地,学院如何基于不同专业和学科特色及“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要点构建协同育人模式,是“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真正落地实践的重要课题。
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各高校应“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要求各高校充分发挥十大育人功能,做好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工作。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高等院校教育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切切实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十三五”期间,两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先后建立。迈入“十四五”,高校也将持续推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制度轴向集中的微观一体化“三全育人”体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生为本,党建铸魂,以心传心,注重引领,统筹协调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人才培养各个方面、协同育人各个领域的育人力量和资源,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为目标,建立起全员参与、多维协同、综合施策的“三全育人”机制。
高校特别是高校的二级学院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亟待建立适应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特点和院系特色的协同育人机制。高校二级院系应当对标对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教育部党组相关文件精神,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旗帜指引下坚持突出价值引领导向,深化党建铸魂塑人,搭建起全员长效育人机制;坚持注重精准施策,解决实际问题,健全全过程育人模式;坚持协同联动发展,构造全方位育人平台,从而建立起各院系不同的,和高校特色、学院特点相适应的“三全育人”体系[1]。
高校院系应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和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创新为重、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将“三全育人”作为根本遵循和重要目标融入学院发展顶层设计和发展细节当中,瞄准育人体系中思政教育的相关环节,聚焦主责主业,联动党团组织,细分各类组织育人职责;强化师德统领,夯实科学研究育人功能;重塑课程模式,提高专业课程育人实效;推进多级联动,明确管理岗位育人元素;通过明确主线,建章立制,靶向施策,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高校院系应依托学院教学科研资源优势,面向全体本科生制订具有学院特色的学生成长引领计划,凸显全员、全程、全向要求,可以以科研育人为切入点,以科研项目为抓手集中开展导师导学的新探索,贯穿科研、实践、课程等育人维度,注重精神引领、价值塑造、潜移默化、育人无声。项目可从大一到大四贯穿始终,保证四年连续有坡度,因年施策有力度。
针对当前的综合素养课程更多的是内容叠加而非内涵迭代、学生自主支配时间不足、双创实践和社会实践存在质量不高的现象,高校院系应对基础课程、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素质拓展和实践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提质减负,将形势政策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打通重构,通过“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渗透思政育人,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打造服务于立德树人的课程体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建校87年以来,一直延绵着中国高校最长的红色根脉,形成了以工为主、多科并进的鲜明特色,始终面向国防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信息特色鲜明的行业型高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追求以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厚基础、宽口径、精术业、强实践,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为目标,育人部门同心同德,育人举措同频共振。
201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获批第二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明确主线,建章立制,靶向施策,以“赓续红色根脉、厚植家国情怀、弘扬航天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主线,以坚定广大学生“四个自信”为落脚点,以课程、网络、文化、实践和科研五个育人维度为突破,抓好全员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两个关键环节,将“三全育人”作为根本遵循融入学院发展顶层设计中,通过改方法、拓载体,创新构建育人内容完善、管理运行科学、评价标准健全、后勤保障有力、培养成效显著的“三全育人”院系协同育人模式。
1.通融共进,教育与教学并举。从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的教育思想中汲取时代启迪,以“现代科学教育体系”理论指导培养方案修订,将学校红色基因与专业教育紧密耦合,充分发挥基于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创新科研体系的育人作用,构建思想统一、全员参与、成才导向、多维协同的“三全育人”贯通联动试验区。
2.守正出新,课程与思政并重。坚持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对标对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当中对于培养目标、课程大纲、毕业要求等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发挥学院各系所专业教师队伍的主体作用,制订学院课程思政方案。专业课程授课中凸显学校前辈宿儒许党许国、攻坚克难的感人事迹,让学校红色基因血脉相承,红色文化历久弥新,培育3~5门特色鲜明、彰显学院厚重底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为学生成才“树魂、立根、打底色”,构筑起课程传授和思政育人同向同行的加速器。
3.相得益彰,管理与服务并济。坚持以学校《章程》为准绳,规范要求教育教学等各环节,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养的保障功能;深入构建“三级防控、四维疏导、五步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动体系和“物质保障、心理帮扶、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资助育人体系,为学生精准提供靶向服务,打造管理与服务相互补位的育人共同体。
1.聚焦“四航”工程,打造全员育人新模式
关爱引领导航方向,教师学者通过与宿舍匹配结对,深入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既当德育的楷模,又做智育的先锋;思想教育引航梦想,依托主题团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深入开展“道德实践在行动”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提高审美、完善人格;构建群体教育、网络渗透、咨询干预的“三个体系”;朋辈校友助航成长,挖掘优秀典型,开展“十佳学长”优秀毕业生选树活动,发挥头雁领航作用,引导学生学习标杆,成为新标杆;汇聚校友优势资源,延伸校友育人边界,通过校友返校讲座、校友企业实习、设立奖助学金等途径助力学生成长;学生党建领航信念,增强两个认同(学生党员增强身份认同,党支部书记增强职责认同),做好四项具体工作(做好党员宿舍树标杆、党员“一帮一”、“身边好党员”榜样选树、严格学生支部组织生活)。
2. 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新途径
学院深入挖掘钱学森红色航天精神和家国情怀并创造性转化为教育资源,贯穿于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中,同时开展“神舟创新”工程,引导学生尽早进课题、进团队、进项目,提升参与感,将航天精神和家国情怀教育与自身的提升、学院的发展并轨,有力支撑“三全育人”格局。
3.基于激励引导,助力学生发展新体系
学院构建并优化激励和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合理定位;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和载体,改变学生应试教育的学习模式和习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巩固扎实学识基础,优化自我发展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围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内容,开展寓教于乐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涵养家国情怀。
4.引导学思笃行,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学院以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为切入点,持续完善创新实践体系和科研育人体系,形成“启航—学业—科研—发展”多层次创新实践育人和科研育人共同体。
启航:行思践悟,打造思政教育“行走”课堂,把思政元素融入科技创新史、地方发展史、企业奋进史当中,先后组织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航天测控装备博物馆、蓝箭航空等地,将航天金课开到航天行业名企去,将航天企业名师请进学校来。
学业: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北斗+”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学生创新俱乐部,夯实由“竞赛导师团+创新实验室+科技兴趣组”组成的创新实践平台,强化“创客训练营+跨界大讲堂+专家面对面”指导培训体系,选送优秀毕业生赴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室开展毕业设计,拓展西安航光卫星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等多个实习基地,以“短期海外访学+长期海外引课+新国大311联合培养项目”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
科研:把各高校和各学院的重大科研项目、重要科研成果等转化为育人优势,促进推动科教融合,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新时代高校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本科生实施全员项目导师制,参与老师科研项目测试等基础环节,研究生参与学院973项目、重大仪器专项等重要科研项目技术攻关。
发展:促进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学院和学院优秀校友企业蜂语科技联合共建创新创业工作坊,以卫星通信、物联网、智能硬件等为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办IOT创新创业实验班,助力高校学生从创新创业实践到产品化到产业化落地,实现“真需求、真创新、真产品、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