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德育功能与教学策略

2022-02-19 03:54王铁东
关键词:道德品质德育语文

王铁东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推进,学生的教育已经不局限于单一的智育范畴,德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主干课程,小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语言应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都有显著的教育作用。基于语文学科自身固有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要肩负起德育的重任,对教材内容进行“由点及面”的深入挖掘,探寻其中适合开展德育的内容,将德育渗透进语文教学工作之中,实现智育与德育的并驾齐驱。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做到身教胜于言传,以身作则地落实德育,确保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与德育融合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形式和教育概念上做出了新的变革。教育体制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发挥自身的学科特性和学科优势,教学工作既要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也要立足学生实际渗透德育。纵观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基础知识教学上,忽略了道德品质教育,学生虽然掌握了语文知识,但文化知识与自身素质、品质并不对等,这也与当前的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理念相悖。因此,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务必有意识地将语文知识学习与德育相融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发挥学科优势,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人才综合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五花八门的信息、观点、言论涌入我们的生活,通过纸媒、电子媒体、网络等快速流传。小学生年龄尚小,对事物的是非判断能力不足,极容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不健康的观念和思想,既不利于个人的成长发展,又不符合当前人才教育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当前优渥的物质生活环境下,学生很少遭受挫折,当困难真正来临时,他们可能会难以面对,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人才综合培养的趋势和要求,培养出品德良好、意志坚强的新时代小学生。

(三)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需要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开展各项教育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下,学生的智育与德育同等重要,学生不仅要完成规定的文化知识学习,还要培养其热爱祖国、人民,树立社会责任感。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于对学习成绩的关注,还要重视培养其综合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道德品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贯彻落实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要求,使智育与德育并驾齐驱。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识字教学与德育相结合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基础内容,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基于识字教学的持续性,教师可以将德育融入其中,在识字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字义、词义,强化学生的道德修养。并且,还可以识字为一个“点”不断向外拓展成为一个“面”,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例如,在生字“美、丑、好、坏”等字的学习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会最基本的读音、字形等知识外,还要对这些字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字真正代表了哪些含义,含义背后又映射什么行为。在分析中,教师要通过字义引导学生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够做,以及怎样建立起多元、辩证的价值观。如在“好”“坏”的分析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看待事物和人,凡事有利有弊,建立起对事物的全面分析观念。并且,要根据教师对字义的分析完成组词、造句等,让学生真正理解字义。依托这样的识字教学,学生的道德品质能够朝着正向的方向发展,对自身建立起严格的要求,对事物的分析和判断也更加科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

(二)课外阅读与德育相结合

一直以来,阅读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重难点环节,不仅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是对语言逻辑、语文思维的检验方式之一。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小学生阅读数量来看,仅通过单一的课内阅读远远无法满足其要求,必须开展相应的课内外联动式阅读,使小学生的阅读量得到保障。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课内外联动的方式,一方面满足学生的阅读量要求,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渗透德育,让文学熏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课外阅读的内容选择并不是随意为之,要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例如,在课内学习“四大名著”的相关文章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继续完成《西游记》的阅读,并将课外阅读活动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教师为学生设定一个预期目标,在一段时间内由学生自主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不仅要涉及故事情节和文学方面的思考,还要带有思想地阅读,探究作品中有哪些道德品质值得学习、值得深思。第二个阶段,达到教师预设的时间和目标后,由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小小读书会”,既完成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检查,也要与学生共同探讨作品中渗透的德育内容。如,经过阅读,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性格和特征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不同的角色身上都展现出了不同的优点,都有值得学习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自主思考将这些德育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

(三)写作教学与德育相结合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全面表达,是学生语文知识与自身思想相结合的展现,通过学生主观思想的表达,能够探究到学生的内心想法和价值观、价值取向,是教师开展德育的又一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内容,一方面引导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阳光、积极地成长;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写作表达中发现学生三观方面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象到的、亲身经历过的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合理运用语文知识,也要兼具写实和想象两方面特征。例如,教师可以在习作环节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写作练习,如在“助人为乐”主题的写作练习中,教师首先可以带领学生解读此主题,引导学生说一说究竟何为“助人为乐”。接下来,在学生明确主题思想后,再选择几名同学像讲故事一般分享自己做过哪些助人为乐的事情,以及帮助别人后自己收获了什么。最后,学生结合刚才的讨论进行艺术加工,以主题“助人为乐”进行作文写作,使德育深入人心,让学生完成内在转化,通过文字进行表达。

(四)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德育效果

德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并不是单纯的理论渗透,也不是架于空中,让学生难以受到以真实生活为指导的教育,而是要将教材、德育、学生实际三者相联系,使德育不仅停留于课堂之上,更能渗透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要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延伸到课外的学生生活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此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德育并不是一个宏观的目标,而是细化在学生生活的点滴之中。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来到校园内、社区内亲自动手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珍惜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观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要像爱护小家一样爱护大环境,并积极地宣传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在课外实践活动结束后,再要求学生以日记、周记的形式表达参加活动的心得,既要以记叙文将活动的过程写出来,也要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社会责任表现出来。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好奇”的代价
乐于助人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