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钱岗八一小学 陆润洪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经典,是记录文明古国重要财富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传统文化可用于农村小学班级建设工作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传统文化两个层面。
教育部门对农村学校的工作进行评估时,主要是看文化课的考试成绩和毕业率。而且,教师的评价和晋升与文化成绩密切相关,学校教师只能跟随文化教育的方向。 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期望是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对与文化成绩无关的其他方面(特别是德育工作),则持消极态度。
由于教育不平衡,农村小学德育缺失,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农村学校没有专职的德育教师,都是文化课教师兼职德育教师。德育投入不足,这是影响德育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德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短期内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是“无用的”。为了盲目追求短期效果,缺少长期跟进教育。这些“抓典型,树榜样”的德育,相反会不利于开展学生德育工作。
农村小学生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支持与配合。形成“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网络,学生德育也应在“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网络中。学校德育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但是,“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并不完善。首先,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气氛还不够。其次,学校教育一直强调文化教育,忽视长期与应试教育体系无关的德育。最后,许多农村家长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关心儿童文化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即使孩子的德育存在问题,家长也没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班级建设策略主要包括:第一,文化引领,环境熏陶。在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班级建设中努力营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通过环境熏陶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的热情,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第二,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规范编制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教材。第三,教师言传身教,成人垂范。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是一种光辉、高大、向往的形象,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利于小学生效仿。第四,中华传统文化课堂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根据小学生的发育特点,结合现代式教育的优势,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发挥到淋漓尽致。第五,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教育机构中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象。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世界文化早已相互渗透,西方文化对中国儿童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深,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认知被慢慢弱化。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这个教育阶段传统文化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立,所以我们必须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班级建设。
1.学习内容
学生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论语》《弟子规》。
2.学习时间
下午课外阅读——《弟子规》。
读书课、早自习——学习《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论语》。
语文教师为我校国学经典诵读辅导教师,负责学习落实《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论语》,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学习《弟子规》,要求学生会背诵、默写。
保证诵读时间;各班指导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语文老师利用每周一节诵读课安排经典诵读的指导和检查。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班级建设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化的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了记忆力、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丰富了其简单的内心世界;其次,小学生通过体裁多样化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到了各种礼仪、道德、文化等,认知了对与错、善与恶;再者,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小学生整体素质;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班级建设活动有助于小学生初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农村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时期,思想意识幼稚肤浅。因此,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质量的高低,对农村小学生将来道德素质水平提高、道德观念形成、人生未来发展状况都有重要的影响。传统文化是农村小学生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