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渗透策略

2022-02-19 01:45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天誉小学郭梦婷
师道(教研) 2022年2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语文课程笔者

文/ 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天誉小学 郭梦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统编版语文教材编写了许多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课文,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培养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意识。因此,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策略: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打造情境课堂,培养节日文化认同

语文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发挥语文课程的优势,充分挖掘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创设节日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入情地品味蕴涵节日文化底蕴的文化作品,感受传统节日文化带来的精神享受以及传统节日文化带来的自信。比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 课《古诗词三首》时,笔者在搜集与研读关于春节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备课,借助诗句中“爆竹”“屠苏”“新桃”“旧符”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习俗,然后,引导学生在回忆以往过春节的经历,与古代人民的节日活动形成对比并总结:春节的来历及其习俗活动的本质是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最后带着美好祝福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朗读声中感受春节的文化魅力。

二、在习作教学中渗透:拓展节日文化,赋传统以新意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不应只是渗透在教师课堂的讲授中,还应该渗透在传统节日文化的拓展、迁移与延伸中。笔者将小学语文课程中关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课文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拓展相关传统节日的成语故事、谚语、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不仅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发生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比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乞巧》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对七夕节的了解,以此导入学习,调动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习参与度。然后引导学生回归这首诗,寻找和七夕相关的内容“七夕、牵牛织女、渡河桥、乞巧、红丝”等,又适当插入本单元中关于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引导学生通过关键情节体会牛郎织女为了追求幸福而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进一步感受七夕节的文化内涵。在布置作业时,推荐课外阅读与七夕节有关的诗词文章,以扩宽节日文化视野,多角度认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的阅读广度。

三、在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中渗透:分层分类教学,浸润学生心灵

根据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特点与认知发展水平,中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仍然以感知、了解为主,因此,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渗透在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应做到分层分类。以元宵节为例,笔者教授中年级学生时,通过讨论、演讲与交流会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元宵节的来历和关于元宵节的故事,并说出感受和想法。教高年级学生,就结合课程内容编写课本剧或舞台剧,在创作与角色表演过程中,深切理解与传承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的节日场景,引导学生围绕元宵节进行口语交际,比如猜灯谜、讲故事、古诗词朗诵、飞花令等,这样不仅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还能达到渗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目的。

四、在综合性学习与校本课程中渗透:开设校本课程,实施主题教育

在三年级下册中,教材设置了一个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但是它更多的是为习作设置,并未系统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习俗。我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以中国主要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校本教材《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以此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进而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该教材主要以春节、元宵、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和除夕等传统节日为主要内容,分层分类(分年段: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设置主题并实施课程主题教学。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语文课程笔者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老师,别走……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浅析语文课程的运作及其运行机制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