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价值及其实践路径

2022-02-19 00:41:53刘世映
今天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童谣幼儿园

刘世映

(凯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00)

1.问题的提出

民族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具体表现,又蕴含着浓厚的情感与情怀。具有教育价值的民族民间游戏不仅为幼儿的童年增添了许多趣味,也为幼儿成长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与教育进程的加快,加之民族民间游戏内容、形式、材料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限制性,使其受到了现代游戏的极大冲击。尽管民族民间游戏并未在幼儿的生活中销声匿迹,可其重要性和教育功能却受到了忽视,本身蕴藏的价值未得到深层次挖掘和全面转化,在走进幼儿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着挑战与困境。因而,应科学合理地保留民族民间游戏的有益部分,更新和创造,赋予其丰富性、科学性与时代性,激发其教育性、趣味性等价值,将之有效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

2.民族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价值

2.1 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

民族民间游戏具有生活性和可操作性,游戏材料多来源于生活、取材于自然,大多经由手工制作而成,教师可抓住此特点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参与制作和创造游戏材料,将生活中的丰富资源运用到游戏中。民族民间游戏具有包容性,可收缩性强,形式多元,教师可给予幼儿充分发挥的空间,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游戏玩法,发散幼儿思维,将幼儿的想法与意愿融入游戏。通过激励和留与自主空间等方式让幼儿在游戏中从被动参与者、主动参与者向积极创造者的角色进行转变。[1]幼儿通过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能获得大量机会冲破固有游戏材料与玩法的限定,当他们置身于构思、选材、制作、融合、变换等活动时,可使其自身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由地畅想和有计划地实践。

2.2 促进幼儿身体和动作发展

民族民间游戏形式多样,需参与者运用多种身体动作配合,可发展幼儿身体,使幼儿的身体动作更具灵活性和协调性。例如:“编花篮”需要幼儿单脚站立,另一只脚与其他幼儿的脚勾在一起,朝同一个方向单脚跳;“翻花绳”需要幼儿手和眼相互配合,通过勾、翘、翻等手指动作灵活变换,采用不同方式编出各种花样;“滚铁环”需幼儿手持铁棒控制铁环并不断向前跑动,保持铁环持续滚动不倒;“踩高跷”既要保持身体平衡,又要兼顾手、腿、脚的力度大小,调整行进方向。幼儿通过游戏能充分调动身体各方面机能,发展协调能力、耐力、平衡性、精细动作等,在玩耍中锻炼体能、强健体魄,满足其多种运动需求。

2.3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民族民间游戏中有很多群体性和合作性的游戏,需多人共同完成,为幼儿营造了交流交往的氛围和丰富的社会交往环境。民族民间游戏涉及到幼儿寻找队员、分工合作、制定游戏规则等内容,幼儿在游戏时能体认合力协作的重要性、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乐趣、面对比赛结果。幼儿在民族民间游戏中可通过角色扮演去认识与适应现实社会。[2]多种形式的游戏所带来的共情、交流、互助等功能可助推幼儿积累社会经验,使其在玩中获得社会性发展,逐步适应自己与他人的社会交往模式,尝试构建自我的人际关系。

2.4 增强幼儿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一定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亦与其游戏密不可分,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更受到游戏因素的影响。”[3]民族民间游戏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是一个民族和地区文化形态的体现,折射出生活状态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是幼儿认识、了解、学习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以民族民间游戏为载体,让幼儿从萌芽阶段开始,在鲜活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民族民间游戏中得到熏陶,使幼儿了解和学习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对民族民间游戏进行延续与创生,在“玩”与“乐”中生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喜爱,实为培养幼儿民族认同感、自信心与情感的有效途径。

3.民族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路径

3.1 建立民族民间游戏开发队伍

民族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需建立在熟知与掌握的基础上予以剖析、运用与融入。首先,要求教师树立高度的自觉性,具备认真钻研的精神,积极主动学习并运用有利条件开展民族民间游戏开发工作;其次,幼儿园应拓展开发队伍视野,鼓励和组织教师投入生活实践,体验当地民族风俗,搜集具有本土特质的民族民间游戏案例,深入了解民族民间游戏的形成与发展;再次,加强培训力度,加深教师对民族民间游戏来源、分类、玩法等内容的掌握,提升其在资源的整合利用、融入方式等方面的能力;最后,通过这一师资力量向其他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与推广,增加园所之间互动的机会以及为本园教师提供对外交流和对内互促的平台。

3.2 赋予民族民间游戏新鲜活力

民族民间游戏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和地域特点,因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在材料、玩法、组织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民族民间游戏的开发、运用与实施要立足幼儿本身和适应时代发展。“应选择具有文化底蕴的民间游戏”,[4]在保持其本真和延续价值的层面上结合时代发展,汲取精华,予以创新。如,对童谣进行筛选,避免向幼儿传递消极内容;选择与童谣主题、风格相契合的乐器与之搭配,减少单一的人声念、唱的方式所带来的枯燥与乏味;可根据童谣内容创编手指操、运用动画形式呈现童谣等,使其在表现形式上有更多可能性,让幼儿多维度理解童谣内涵,获得深切体验。教师应将现代教育的科学理念融入民族民间游戏中,持续调整,完善不足之处。同时,“运用分离、嫁接、移植、转换、改造创新等方式,”[5]积极应对民族民间游戏的转型与创新问题,增强民族民间游戏活力,汲取优秀的民族民间游戏内容,多方面、多层次地挖掘、运用民族民间游戏价值,使之更生动化、丰富化。

3.3 加强幼儿园--地方--家庭的合作

民族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不能只依靠幼儿园和教师,还应结合地方和家庭力量。当地的民俗风情、生活方式浓缩于民族民间游戏中,走进地方是幼儿深入民族民间游戏的重要渠道,例如,让幼儿到真实场景中体验划龙舟的热闹气氛,了解龙舟的构造、制作和玩法。幼儿家长的童年游戏经历和感受可成为了解、制定和创新民族民间游戏的重要依据,幼儿园应征集家长关于开展民族民间游戏的建议和意见,充分调动家长力量组织和参与幼儿园民族民间游戏活动,使家长资源有的放矢,例如,“草编”对编织经验和技术有所要求,这就需要掌握草编技艺的家长提供支持。此外,幼儿园还应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与幼儿共同开展民族民间游戏,以绘画、记录、来园交流等形式分享游戏过程与收获。

3.4 将民族民间游戏融于幼儿园一日活动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涵盖了幼儿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将民族民间游戏渗透于一日活动各环节,使幼儿在熟悉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地游戏,教师应根据游戏的性质、时间、内容等,考虑不同游戏对活动所产生的作用。民族民间游戏融于一日活动应是自然、合理、推动幼儿发展的,例如,可将民族民间游戏中的动作融入晨练环节;运用手指游戏、童谣等来维持幼儿秩序;为幼儿的区域活动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开展投壶、踩高跷等户外游戏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游戏。需明确民族民间游戏的融入是为幼儿带来良好影响的,而非给幼儿和教师造成压力的,是轻松愉悦且动静相宜的,而非疲累、冗杂的,应注重游戏与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之间的连贯性、紧密性和适切性。

3.5 寻找民族民间游戏与五大领域的契合点

民族民间游戏与五大领域相结合可使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不能生硬地将民族民间游戏与之结合,应使二者相互融合与契合。就童谣而言,童谣在五大领域教育中可起到导入作用,可作为主要内容呈现,也可发挥延伸功能。在语言领域,教师可使用图片和视频等围绕童谣开展谈话活动,鼓励幼儿描述童谣内容,为幼儿提供表达机会;在艺术领域,可通过绘画表现其中描述的生活场景,还可开展音乐活动,加以不同乐器和表现形式等进行表演;跳房子游戏则可融入数学活动,运用数字、实物或图画等帮助幼儿理解。教师应积极促进民族民间游戏与五大领域教育的水乳交融,而五大领域教育之间本就存在极大的包容性和融通性,因此,还应协调民族民间游戏与五大领域及其各领域之间的关系。

3.6 注重对民族民间游戏开展的评价与改进

民族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是动态的、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家长、幼儿、社会都应成为建议者和反馈者,幼儿园可通过交流会、家长会、联系栏、联系卡、网络通讯等方式收集评价意见,分析、管理与更新评价信息;评价时要兼顾幼儿发展、园所条件、地域差异等现实情况;改进与完善应与民族民间游戏融入的深度与广度紧密结合,对民族民间游戏的价值解读、整合运用以及创新发展皆为融入的必要过程,但民族民间游戏的历史、发源、形式等内容广而深,难以实现短期内的深度融合,因此,需将对民族民间游戏进行认识和实践的阶段性纳入教育活动体系。评价是为了使民族民间游戏的融入对幼儿发展带来更大的促进作用,因而,要促进评价与改进的互动,形成呼应,推进民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融入。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童谣幼儿园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乐府新声(2022年4期)2022-02-28 06:27:46
童谣里的童年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07-23 01:46:32
快乐童谣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冰雪运动(2020年5期)2020-03-29 05:07:52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阿来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2: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