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合唱与指挥实践”项目化课程建设研究

2022-02-19 00:41郝世录
今天 2022年1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过程课程

郝世录

(黄河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高校合唱与指挥实践的课程建设在新世纪之后迎来了快速稳定的发展,不仅在专业教学领域培养出许多专业指挥人才,还通过合唱教学与排演过程,使更多的高校学生理解了合唱的审美标准,聆听合唱的魅力,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在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随着合唱艺术发展的不断纵深,对于人才培养也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尤其在民办高校“合唱与指挥实践”课程的推进中,“项目化”的理念与方案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并立足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寻求良好的方案设计。

1.项目化课程建设的先导元素

“项目化”教学理论的提出,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所设计和打造的一种教学模式,力求通过在校内教育和多元化实践平台中,通过教师所提出的项目实践内容,由学生主导并形成全面的项目实施流程,在此期间各司其职,以求达到充分的锻炼,并形成对既定知识外延的拓展和亲历性的锻炼。项目化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当前高校教学中的各个学科,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主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标准,也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项目化课程建设的先导元素,在民办高校“合唱与指挥实践”中需要注重基本的现实性问题。

首先,民办高校的属性问题决定了项目化课程建设的迫在眉睫。民办高校向来是我国高校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特殊的学校教育属性与角色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大的发展动力与紧迫感,需要通过自身的不断转变来为学生谋求良好的学习效果和未来就业出路。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民办高校在与公立高校的竞争和角逐中存在着许多自身发展上的危机,甚至在生源质量、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方面往往会处于劣势地位。这也决定了民办高校必须自强不息,凭借着在教学领域的全身心投入,进而达到与公立院校同步,甚至具有超越性的教学品质。这一目标的设立显然任重道远,因此在每一个专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均应当立足于对先进教学方法的快速接受与应用普及。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显然项目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民办高校的教学建设中应当缜密思考,并形成在教学领域的实践尝试,结合学科和专业自身的特征,形成对于项目化教学的良好把控,以获得良好的教学前景。

其次,对于项目化教学的正确理解也是教学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化教学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社会实践应用领域实际情况进行一种必要的模拟,并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脱离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寻求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涉猎形态。为确保项目化教学在民办高校的顺利开展,有几方面问题必须得到重视。比如:要确保教师角色形象由主导变为引导,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当指引者的形象,为学生预留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要注意对于项目计划设定的科学合理性。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所学阶段量入为出地设定教学目标和项目具体的形态,避免因项目内容过深造成学生无法完成而出现自卑心理,也避免项目内容过于简单而达不到应有的锻炼目的;对于项目内容的设定过程中,也应当号召学生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避免单打独斗的方式。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各司其职,良好完成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并对未来职业领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良好的模拟实践尝试。

此外,依据“合唱与指挥实践”这门专业课程方向,应当对项目的内容进行多元化丰富的设定,以完成不同成员在实践过程中的多层面锻炼。这一课程属性中已经明确了合唱与指挥的两种不同分工类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合唱与指挥所分属的角色不同,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设计方案也必然有着明显的差异。作为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目标,一方面是促进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专业能力锻炼,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到合唱指挥本身的艺术传播能力和传播影响力,促进合唱事业能够在全社会范畴内得到更好的拓展。这种即面向实体教学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又趋向于未来社会应用推广层面的考量,显然是具有科学性和方向性的。因此,在项目化教学的设定过程中必须良好布局,依照学科自身的特征对其量身定做内容与形式。

2.项目化课程建设的流程规划

民办高校在“合唱与指挥实践”的课程体系建设中,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分别由项目设定、项目内容计划、分步实施、分布总结、成果汇报等几个流程组成。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流程规划:

一方面,“合唱与指挥实践”的课程体系在项目化运行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理论研讨作为支撑。有关项目化在高校音乐学科中实践应用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虽然在“合唱与指挥实践”领域的相关探讨还略显不足,但其它专业方向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良好的借鉴参照。根据现有的教学研究理论显示,在项目化教学的立项和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学科特征与项目实施的平台特征,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调能力,并保障项目本身具有充分的价值和意义,能够与社会应用领域之间保持良好的衔接关系,这显然是十分重要的。之所以在高校开展项目化教学,首先是由于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许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做到开放性以及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良好衔接。这造成了很多课堂中的知识无法学以致用,导致高校的教学模式封闭保守,也造成了与社会职业领域的衔接脱节,致使学生无法适应职业需求。尤其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客观上所承受的择业压力更大,因此在校内学习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对于社会应用能力的衔接和塑造。就合唱指挥专业的特性而言,在项目化内容的设定上应当更显精妙之处,模拟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锻炼,进而获得更加的实践效果。

另一方面,项目化设计的主要类型划分。在当前的课程内部训练模式中,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和作品分析能力进行的教学,无论是合唱团队中的一员或是指挥位置上的学习,均体现出对于基本合唱及指挥理念的驾驭能力。而作为项目化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当以课内教育的基础知识作为先导,形成对于课堂外延信息内容的良好驾驭。从项目设定的类型而言,特提出以下两方面设想:其一,项目设定应考虑到课堂学习以外的合唱作品内容涉猎,使学生自主选择和学习实践一些新的合唱内容元素。比如:外文经典合唱作品、中国风原创合唱作品、流行改编合唱作品。近年来,我们看到一些作品题材新颖的合唱团体获得了社会大众的喜爱,他们所编创和表演的作品中加入了诸多的新创元素,为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视听审美感受。显然,一些较为固定和老旧的合唱曲目已经失去了创新价值,只有良好面对社会大众的需求,才有可能获得关注和喜爱。因此,应当鼓励学生寻找这一类型的新作品进行合唱化的转换。除了收集现有的新创作品,更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协作,对独唱音乐作品进行自主化的改编尝试。然后再通过团队组建和排演训练,最终完成整部作品的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针对合唱指挥领域的具体操作环节进行实践,还能够锻炼作曲、作品分析等领域的能力,学会主动研究音乐本身的元素,将合唱指挥作品从理论到分析、排演、表演的整个流程形成良好的实践体会,真正将自己放在自主论证作品和解决问题的高度,这显然是十分有益的一种项目化类型设计。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是排演出的新作品作为一种范本,逐渐形成项目团队之间的分工和后续创作进程,最终形成作品体系,能够以音乐会的形式表演。这不仅是一种良好的锻炼,更能够借此机会将合唱艺术的魅力进行二次传播。其二,在项目设定上也可以考虑以教学的方式进行融合,设立专题项目引导学生对社会团体进行一次合唱排练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考虑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特有的方式进行合理解决。这完全是一种对社会实际应用环境的模拟过程,其锻炼价值和未来的应用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

3.项目化课程建设的效果评估

项目化在民办高校“合唱与指挥实践”课程体系中的应用,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尝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会造成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不适应。因此,在对于项目化成果的评估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因素,避免出现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一刀切”问题。

一方面,应当注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相对于本身学习能力的起点状态有了哪些改变,避免出现横向比较造成的各异差异忽视。在民办高校的音乐学科学生构成中,在学前的基础水平以及学习过程中接受能力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存在于项目化训练的任务完成过程中。因此,不能通过简单地考核,根据教师的临场见闻来评价学生的高低优劣,而是应当从对学生自身的变化和发展来准确评估学习成果的完成程度。

另一方面,对于整个项目化内容的评估,同样需要本着与合唱指挥学科属性相一致的理念进行要求,确保评估工作渗透到项目化进程的各个阶段。比如:项目布局阶段、执行初期阶段、综合性实践阶段以及最终成果展示阶段。作为任课教师以及整个评估团体,应当时刻关注每一阶段学生的表现,对他们在项目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自身的成长能力进行实施评测,这才是最为重要和客观的。

民办高校采用项目化的创新方式对“合唱与指挥实践”课程体系进行重建,是针对教学现状进行的一种有力改革。这样的改革方式是本着以人为本和学以致用的目标所开展的,也会形成对于整个校园学习氛围的有力推动。在有力的理论保障下,相信可以形成良好的实践效果,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过程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