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海
(环县环城小学 甘肃 庆阳 745700)
课后作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设置,旨在增强学生对课后知识的掌握,并通过对老师和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试。目前,老师安排的大部分任务还是以机械的书写形式完成,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很少。为此,应从改善学生的作业方式入手,以促进学生的有效教学。为此,我国办学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课后作业设置方式很难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要求,因此,在课后作业设置方面,需要老师们主动地进行创新和优化。
目前,学生的数学课后作业设置和老师的批阅情况是:课后的作业种类太少,作业的形式也太单一,课后作业的分量也很大,所以课后作业是很随便的。在许多情况下,老师要做的功课要比课堂上做得更少,课堂上要做的功课要做得更多。另外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学习之间没有任何的交流和联系,导致了学生无法对课后任务进行有效的分配。这必然会造成学生的课后功课没有依照规范进行,并且字体歪歪扭扭,字体也比较凌厉。同学们更注重的是当日所学的新东西,而对一些需要复习和强化的功课则是完全忽略掉。比如,有些老师不知道课后作业设置,因此不知道老师设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难度。这些实例就是老师不重视练习的编排,重复的练习重点更多,而像是举一反三这种拓展的练习却很少见。另外,在对老师们的课堂作业进行复查和评阅时,仅仅关注于对作业的评分,而忽视了如何纠正和纠正问题。其中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提升作用不大,目前的小学数学,大部分的课后作业设置,要么就是把课后的习题交给学生,要么就是让学生做更多的功课,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相比之下,那些理解力较低的学生就会害怕做功课,甚至会抄别人的答案,从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创新性较低,学生对课后作业有抵触,小学老师们大部分的功课都是以课后习题集为主,很少有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学生的思想和创造力是最旺盛的,思想比较活泼,比较抽象,所以功课会让学生觉得课后作业是一种责任,大大减低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此外,仅靠习题集和理论课的作息并不能充分地激发学生在此期间的创造力和数学思考能力,对以后的数学课程的进一步研究也是不利的[2]。
在教学中,数学老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理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阶段特点来安排课后的作业。首先,老师要对学生的容忍程度进行考量。长期的学习就像是“坐在一张布满钉子的板凳上”,没有足够的耐心处理海量的数学练习。其次,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把课后布置得尽可能生动,并把学生们喜欢的学习方法联系起来。比如,设定了课后作业设置,要求同学们在家里把纸币或者纸币都拿出来,然后随便选几张,用元来计算和计算。利用“活教材”进行实践,使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应用有所了解[3]。
数学教师不应仅限于“照本宣科”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而在数学教育中,还可以伴随着图画、声音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教育。同时,作业的设定方式也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将作业变成图片、表格、对话、情景图等,使同学们更好地记住所学到的东西,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作业,从而达到“在作业中享受”的目的。比如,在学习《三角形》里,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谁是明灯”,在家里找到一个三角形,然后用实际行动来检验稳定性。另外,还印制了一些日常中常用的三角形,以供同学们“抛砖引玉”。通过观察图片、寻找和动手实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三角形的特征,并巩固所学的知识。
老师要为同学们做好功课做好笔记,把观点和常见的错误都记录下来,而最关键的是要做到有目标、有时间。针对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常见问题,老师要面对全体同学,认真回答问题。对一些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一些个人问题,要与犯错的同学私下交谈,找出问题根源,并教会学生正确的答题方式。老师要了解的就是,功课不要太多就行了,要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以及班上同学的具体状况来安排适当的课后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教学的有效性,在对已有的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思考水平,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每个人都会对好玩的事情感兴趣,并且能够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这个活动之中;反之,如果是枯燥乏味的东西,很可能会让人的心中生出一种排斥的情绪。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完成课后作业设置的重要力量。根据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情况,教师认为,在课后作业设置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不高,有些作业耗时很久,而且经常要在父母的陪伴下进行。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小学的数学教育水平较低,且不太情愿地完成课后作业。所以,在安排课后作业设置时,要注意其趣味,并运用其对课后作业设置的兴趣,指导其自主地进行课后作业设置。比如,在圆锥的课堂教学中,要使同学们了解圆锥的特征,并熟悉圆锥的表面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的特征,为学生们提供具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利用纸进行圆锥的切割,保证圆锥底部尺寸一致。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深刻地了解到所学的内容,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这种课后作业设置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的知识息息相关,不管是形式上的,还是内容上的,都要更加的新鲜,更加的有趣,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就越高,根本就不需要老师的催促,就会仔细的去看,并且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很轻易的找到正确的答案,并且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话,就会很轻松的找到正确的答案。
小学生在年龄、成长经历、课后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在不同的情况下,为了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注意到学生的不同。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课后作业设置,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个性化的教学要求,使课后作业设置的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比如,在《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课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到,在小数的乘法除法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并且可以灵活地使用算术法则进行小数乘除。在安排课后作业设置时,老师根据学习水平和知识的理解程度,安排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设置。在安排学生的任务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因素,把学生分成不同的水平,然后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不同的任务,有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在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可以通过有目标地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来安排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每位同学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在做功课的同时,也可以加强自己的知识积累[4]。
课后作业设置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教学活动,许多老师都把课后作业看成是一种表现,只需要安排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有所了解,这样就会忽视了课后的学习,导致了作业的正面作用无法完全发挥出来。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学习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针对不同的教学环境,安排各种类型的课后作业,以解决学生的学业缺陷,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其次,要加强对数学的实际操作,比如利用火柴、木棍等进行绘图教学,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认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
作业是老师对学生和老师的教育结果的反映,而作业的批改则可以让老师得到更多的信息,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许多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只注重对错,对于犯错的,只能进行批判和处罚,这种做法违反了本意,必须要进行修改。老师要严格审查学生的功课,给予学生足够的激励。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5]。
因此,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应充分运用现有的资源,为其提供更多的课后作业设置。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要求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有针对性。因此,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反思、归纳、记录、整理等方式来实现任务的实现,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因此,对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应该充分关注课后活动的安排,并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要培养学生的探索性素质,有效的课后作业设置并不只是这部分,还有很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继续努力,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实践,力求提高小学的课后作业设置水平,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做好作业、做好作业,从而让学生们通过课后作业来复习知识,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