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锐
(陇南市成县大坪学区麒麟小学 甘肃 成县 742513)
很显然,有效、有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不仅仅是教与学质量上的保证,更在于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消化能力和运用能力。学是为了用,用是为了发现学中的不足,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达不到消化、运用,那他们永远是“消化不良”,明明学了那么多,成绩还是上不去。这就是因为问题没有发现,成了堆积,影响到了学生的理解。所以,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很多改革意见,但遗憾的是,笔者发现好多老师在教学中依然没有得到改变,还是老方法,老模式,学生不感兴趣不说,也难听懂。老师辛辛苦苦一堂课下来,本以为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一考试,学生成绩低得吓人。
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目前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有以下几点思考:
细节决定成败,这不但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学习也不例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了。
1.1 要出新。虽然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给学生传授的内容也不会很多,但是在设计上,一定不能太老套,要有新意,有亮点,并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功率,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拐点。
1.2 要出彩。平平稳稳的课堂教学,看似一片祥和、融洽,事实是学生已经陷入了一种死循环,进入了一种固化的模式,那就是被动式的学习。这种课堂模式,老师的灌输引领了课堂,学生倒成了配角。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课堂出采,就要把师生的表现融在一起,在互动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有学头,有听头,并有回味,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1.3 要效果。不管是出新还是出彩,都是为课堂效果服务的。所以,老师在设计内容的时候,既要考虑新颖、多样,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习惯,以学生的教学根本。如果说一堂没有设计的课,不出新也不出采的课堂能达到50%的教学效果的话,那么经过设计和编排的课程,在出新和出彩的加持下,一定要实现90%的教学水平。所以,以教学效果是根本,也是关键。
不管是整本语文教材上的内容,还是一节课的内容,他都有重点的内容。老师在教学中就要理清知识点、重点,不要使内容太繁琐、太冗长,这样学生学习才能一下子达到这一节课的重点,知道目标在哪里,方向在那里。比如,《草原》第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就要通过有趣的导入,让学生认识4个生字、理顺文章结构、划出并解释文中难懂的词语、给课文分段、划出金句、背诵第一段等。然后再结合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内容与重点等。如此,学生既能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习过程会变得流畅,自然,而且还能抓住重点,使学习的质量大大提升。
作文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比较难教的部分,也是大多数学生谈之色变的版块。但是作文在小学语文教与学中的重要性,又是不可替代,不可偏废的。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改变命题作文,单元习作练习的固定模式。
3.1 乐于灵活开展习作练习
在课文教学中随时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在不经意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好句、好段进行仿写;其次,让学生用片段的形式,随时写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写写对课文中人物的看法。比如,《司马光》,就可以让学生写写他们对司马光的看法,表达一下自己的思想。再谈谈如果自己是司马光,面对朋友落水,会怎么做等等;第三,在全文学习完,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仿写或者续写课文。增强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要想通过课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一定要让学生学透课文,学懂课文,让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并知其所以然,才能达到活学活用能力,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目的。
3.2 勤于作文素材积累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需要积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时一定要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地用眼睛看,这是往自己的大脑中不断输入的过程,只有不断的为自己的大脑中输送相关的材料,在看到题目时才会在自己的大脑资源库存中,搜索出所有需要的答案,需要的材料,从而在写作中实现文思如泉涌的效果,实现写作文时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很多话可以写的效果。
3.3 善于观察思考
小学生不但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日常,还要善于思考,思考这些生活中这些人、物、事的特点,通过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不是真实的,观察人时,可以观察她的特点,比如人物的爱好、兴趣、特长、五官特点、口头禅等;观察物品时,可以观察物品的形状、功能、材质、用途等,观察公务时,可以观察动物的外貌、习性、活动特征等,观察一件事情时,可以在观察这件事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观察,可以将自己的观察心得随时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让自己在用到这些材料时,能够随时拿出来使用,构建自己的写作资源库。
另外,观察思考,也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比如教学《可贵的沉默》中“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这两句,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对“沉默”的感受,这问题也就有了:沉默让人难堪,课文为什么还说是“可贵的”?发现问题要有心,提出问题要有情。教会学生全身心地去阅读,他们自然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提问对自己的发展和课堂教学都是有效的。
对于小学生而言,面对写作及其相关丰饶博大的内涵,他们还不会涉及太深,但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要内容,把它们紧密结合起来,水到渠成,相互映衬,共同促进,彼此成就。所以,针对儿童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老师既不能局限于课本阅读,亦不能局限于只读不写。
4.1 重点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儿童诗
除了课本内的儿童诗歌阅读,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为围绕语文教学,为学生介绍一些课外的儿童诗,让学生进行阅读。如,《太阳,雨》,“小草/灰扑扑的/雨把它/洗干净了……”,再比如《露珠》、《谁的耳朵》、《小老鼠、上灯台》、《春的消息》等等。教材中的儿童诗虽然是精品中的精品,但是毕竟由于版面限制,内容有限,因此,给学生介绍、推荐或者整理更多的适合他们的儿童诗,既能拓展、延伸教学内容,也能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开阔他们的眼界。
4.2 老师要把读写结合起来
群文阅读教学中,显而易见,儿童诗短小、精练,学生容易读,亦容易仿写。教完一首儿童诗时,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如,学习了《四季》后,熟读了它,进一步掌握这首诗歌的节奏、结构、语言的运用,断句的意义,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如《妈妈的裙子》、《奶奶的皱纹》、《爷爷的烟斗》等,这些题目虽然与季节无关,但其结构是一样的,让学生结合《四季》的内容,换句、换词、换代词等进行描写。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亦能无形中儿童生爱上诗歌写作,为他们以后语文写作学习打好基础。
4.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小学生是喜欢阅读的,从家长那里了解他们一有时间就会捧着书读,但是似乎阅读的效果不明显,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思想成长是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积累,但是写作语言方面,文章构架方面,也没有看到大的改变。究其原因,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也就是阅读方法不恰当。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要传授给学生一些方法:
首先,一本书不完读不翻第二本。阅读中最忌讳的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朝三暮四,不够专一。这样的阅读看似学生一直在翻书,而且从这本翻到那本,其实学生只看到了热闹,根本没有进入内容,没有沉浸其中,体会其中的情感,触碰人物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与阅读内容之间永远隔着距离,没有相融,也就没有相吸,更没有互相感染,获得什么。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生在阅读中都有这个不好的习惯,所以教师要与家长合力,监督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做到“一本书未读完,不翻第二本”,让学生沉入内容其中,力求在阅读中获得情感、思想、知识、见识等各方面的,全方位的成长,为学生写好作文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次,读一读,记一记,一定要做到。阅读不是目的,从阅读中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才是学生的目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读一读,记一记”的习惯。比如,在阅读《昆虫记》时,这些好词,如无坚不摧、不屈不挠、战无不胜、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意志坚定,艰苦卓绝等,就得让学生勤动手动脑,把它写摘抄在本子上,并时时记忆,使它成为自己的语文素材。当然,对于一些好句、好段,甚至一些特别优美的短文,都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记,去背,要熟练好句的结构,才能在写作时熟练地运用,使它为自己的作文内容服务,从而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总之,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来说,老师的教学一定要围绕核心字眼:质量、能力、素养等,只要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以此为设计基础和方向,再结合老师个人一些凝结着自己教学经验的方法,就一定能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