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湛江市坡头区爱周中学 戴秀清
学习动机有外在和内部之分。外在的学习动机内化是指个人在学习中,借助于对学习意义的深刻理解和较高的自主决定感,把外界所提出的学习理由或条件转变为个人对学习活动意义的内心理解与要求,良好的自我调节的状态。外在学习动机内化后形成的就是内化学习动机,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有很大的推动力,且效果保持的时间也相当长久,对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中阶段学习科目多,竞争激烈,仅凭一时的兴趣难以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了解高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影响因素,探析其内化的策略,对提高其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学习兴趣影响学习动机。兴趣爱好是学生最好的动机,它也是推动学生的“催化剂”。当学生在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任务时,其会产生一种积极情绪,释放“多巴胺”,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心流”,使其沉浸于这种状态,能集中精力积极地思考。
2.学习情绪影响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情感能够使学习者快乐,而消极的学习态度也会使得学生变得懒散、消极。有调查显示,学习动机的缺失与负面情绪相关,而期末学习动机的减弱主要是由于情感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
3.学习目标影响学习动机。个别学生只追求学习,而不注重学术情感、学术精神、社会责任心的提升,使其学习动机表层上占了上风,但却没有深入动机。在学业上,如果遇到挫折,就会轻易地放弃,意志十分薄弱。动机是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没有强有力的“目标意识”,往往徒劳无获,并且在没有明确的方向情况下,学习精力会被耗尽。
1.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动机的内化是一种社会性过程,从外部调节到认同性调节,动机的内化程度受到了社会尤其是家长、老师和同伴等重要他人的深刻影响。现实中有些学生的成绩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只要他能感受到家人与老师的关心与关注,他仍然会继续努力学习,而那些在情感上受到他人忽视的学生却怎么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营造积极和谐的人际氛围,让学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能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提升其积极情感体验,从而促使他们产生积极有效的内在学习动机。
2.有效运用外部激励。有关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因之间是一个相互共存的关系,非必然的外在奖赏比那些必然伴随的奖赏更多地产生促进作用,未预料到的奖赏也比预料到的奖赏对内在动因产生了更大的积极效应。为此,教师需要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个体差异,运用最适合的激励方式。
教师对优秀生和学困生的评价标准不能“一刀切”。每位学生在学习上只要取得相对的进步,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给予积极肯定。对于优秀生可通过提高学习任务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学困生则需多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作为勉励。同时,教师可以适当采取意外的、非期望的奖励措施,让学生从读书中得到更满意的感受,并以此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调动其读书的内在积极性。
3.增强学生学习效能感。有研究成果指出,学业自我效能感可正向预测学生学业成绩,对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对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挥,有着很大的提升效果。
因此,在高中生求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集体心理指导活动,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积极感,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建立合理的学业目标,通过提高学生学业效率提高学习动机的内化。
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内化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实现。为此,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时,要加强学生学习动机内化策略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运用外部激励、提升学业自我效能等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在求学路上获得积极、持久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