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生活之源,润泽道德与法治课堂

2022-02-19 00:22顾燕江苏省启东市善成小学2262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道德法治

顾燕(江苏省启东市善成小学 226200)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能够映射学生真实生活的课程,该课程力求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从生活中感悟知识并积极应用到实践中。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该理论指出了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而不可分割的,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与生活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引入生活化教学,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掌握知识,最终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导入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真正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传递知识,而是激励、鼓舞,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课堂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开端,其导入效果往往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教师不妨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生活情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着手,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给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的教学中,教师不妨采用生活情境导入方式。第一步,看视频,找公物。教师利用视频给学生呈现“医院”场景,让学生找出视频中哪些东西是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找到了包括像椅子、凳子等物品。此时,教师便可引入“公共物”这个概念,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更多的公用物,教师便可以带着学生一同去寻找,通过不断寻找,学生发现了“茶水间里的饮水机”“导医台的机器”等都是公用物。第二步,看视频,评行为。教师要让学生从视频里找出一些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通过细致的观察,有学生讲道:“视频中,有部分人会随手将一些垃圾扔在椅子上或者地上,这样将严重影响到他人。”有学生说道:“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教育我们要养成在公共场合排队的习惯,但在视频中,却有很多人都在插队,这种行为对其他人是非常不公平的。”有学生说道:“有人在等待就诊的时候会大声说话,这种行为也是不可取的。”第三步,共同交流,总结经验。教师可以将所有学生安排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的组员需要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举出更多在公共场合不好的行为表现。

创设生活情境使课堂的导入更富有生命力和活力,学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结合生活案例,助力知识掌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里的很多知识点具备很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教师不妨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辅以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利用生活素材讲解相关知识点,从而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四通八达的交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如下教学活动情境。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亲身体会过的交通工具,并且要说出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有学生说道:“我坐过小汽车、公交车、动车以及大巴车,小汽车具有速度快以及便捷的优势,但缺点在于载客量不足,公交车行动路线相对固定且路线长度也比较短,大巴车可以搭载大量的乘客,同时其行驶路线相对较长,但大巴车的行驶速度较慢,动车的速度非常快,同时能搭承比大巴车更多的乘客。”有学生说道:“我坐过船和飞机,船的行驶速度较慢,但能同时搭承车辆和乘客,飞机的速度非常快,同时它的运动路线是在天空中。”有学生补充道:“地铁也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它的速度非常快,行驶距离也要比公交车长得多。”在此基础上,教师便可查漏补缺,让学生认识到更多交通工具,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每种交通工具的特点。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每种交通工具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个出行计划,并在设计中考虑其中的注意事项。在设计方案的环节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规划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逐步学会合理运用所学知识。

这种贴近生活的案例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发现知识。经过教师的补充和完善,学生便能更好地吃透教材中的知识点,对现实生活也会有更多的感悟。

三、参加生活实践,内化行为习惯

学生需要积极地加入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应对现实生活,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做出合理而又正确的举动,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依据价值导向和行为指导,遵循学生心理特点设计各式各样的生活实践类主题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感悟,最终将好习惯真正纳入自己的生活中。

例如,在教学完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聪明的消费者》后,为了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教师不妨设计如下实践活动。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各自家中在一周内的消费记录及所购商品的使用情况,然后要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课堂展示环节,有学生说道:“在上周,我家的消费集中在一些食物上,但有些食物的购买量偏多,导致其最后过了保质期而被扔掉了。”有学生说道:“在上周,因为我头脑一时发热,购买了一些多余的商品。”教师此时便可引导道:“上述行为算不算浪费?是不是没有做到合理消费?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我们应该怎么做?”面对教师一系列的问题,学生通过回忆课上所学知识,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可取的。在学生充分意识到错误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纠正错误的机会,安排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超市购买下一周所需的商品,同时再次观察这些商品的消耗情况。通过联系过往的经历,学生在购买前会做足准备工作,在购买时也会显得更加谨慎,在实际使用商品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发现大多数商品都能被合理消耗完。当然,教师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这种过程,帮助学生逐渐体会到合理消费带来的益处。此时,学生便可以把自己的实践感受与书本理论知识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便可以深刻体会到书上的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正确的。

总之,在参加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便能越发察觉到书本上理论知识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同时,学生也能在反复的操练中不断内化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最终促进自身不断健康成长。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知识理解以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等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既是课程自身特点的体现,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作为教师,则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从遵循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学科要求出发,对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不断创新。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