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有益经验,推动课程向上生长

2022-02-19 20:53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预设蚂蚁儿童

本刊编辑部

面对教师遭遇“是否生成,如何生成”的挑战,我们邀请幼儿园代表给出科学分析。教师细致观察,及时捕捉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多层面开展课程探究,锤炼对生活的敏锐感知力与生成力,才能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

◎辩证看待,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曾经有位教师在开展“摘桂花”活动时发现幼儿对花瓣上的蚂蚁产生了兴趣。这让教师感到困惑:是继续当前的活动、还是转向幼儿喜欢的新事物?一时间,教师不知如何抉择。其实,这是如何面对预设和生成课程关系的问题。首先,教师要认识两种课程的内涵以及其背后的价值导向。预设课程是由教师预先设计活动方案或计划,有明确的目标、内容和具体的过程,是一种有准备的活动。教师是课程的发起者、主导者,不仅关注目标的达成,还关注课程实施的效果。但往往容易忽视幼儿的兴趣需求,导致幼儿主体地位不凸显。生成课程是教师基于观察、发现并追随幼儿兴趣需要展开的课程。幼儿虽是课程的发起者,但多半是由教师搭建框架,师幼合作共同建构和推动课程发展。由此看出,预设和生成是课程实施的两种不同方式,其背后的价值导向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学会辩证看待,在充分认识两种课程理念、内涵与方法后,做到灵活运用、动态调整、有机融合、自然生成。

其次,教师在遇到两难问题时要学会对当前活动作出价值判断,冷静思考,从容面对。比如,幼儿对蚂蚁的兴趣,是个别幼儿的行为,还是全班幼儿共同的行为?开展当前活动的价值大,还是研究蚂蚁的价值大?如果與幼儿共同研究蚂蚁,需要采用哪些方式支持幼儿的探索?教师应鼓励幼儿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幼儿根据问题去查询资料、分享交流。也可以组织幼儿将蚂蚁带回教室,细致观察,用多种方式记录表征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只有思考成熟,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和材料,才不会使生成课程流于形式。

不论实施何种课程,教师都要立足幼儿视角,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学习起点,以问题研究为导向,支持幼儿通过调查、研究、假设、验证等方式解决问题。只有在感知中学、探究中学、操作中学、体验中学,幼儿才能成为积极主动的、有能力的学习者,才能建构有益的经验,推动课程不断向上生长。(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吕燕)

◎分层分类,梳理“KWH表”

目前,我园在课程实践过程中,较多以生成性的项目活动为主。如何抓住和判断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使之成为生成课程的内容,并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探究兴趣和发展需求开展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需要教师秉持正确的儿童观和敏锐的课程意识。

生成课程中,教师和幼儿应该是课程的“共同探究体”,应以“问题驱动式”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开展。为帮助教师更好地确定生成性项目活动中的驱动性问题,真正体现课程、以“儿童为中心”,我们尝试在组织开展生成性课程前,基于幼儿已有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将下一步课程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与整合,梳理出“KWH表”(Know——我已经知道的,What——我想知道的,How——我们可以怎么探究),并构建体现儿童视角的主题项目探究计划。我们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和体悟生活,例如,在大班项目活动“我的小花园”中,教师开展了“我想要的小花园”“我们的春游”“会说话的小种子”等小活动,活动以教师预设的内容为主,独立且分散,相互无关联。活动中,幼儿们对“为什么自己种植的花儿不发芽”的问题非常关注,正是这些生活中的观察发现、随机事件、成长经历成为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生成性课程内容来源,而恰恰这些课程内容才能激发幼儿探究、引发情感共鸣、积累有益经验,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浙江大学幼儿园实验园 鲍玲玲)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预设蚂蚁儿童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蚂蚁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蚂蚁找吃的等
浅析预设的应用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