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妍
近年来,在学前教育改革中,幼儿园课程中的预设和生成经过理性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仍面临着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关系的困惑。教师在幼儿园课程預设与生成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处理的堵点在哪里?希望园所给予哪些帮助和支持?我们深入幼儿园一线,倾听他们的心声。
◎无法生成高质量的班本课程
作为一名有着26年教龄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预设和生成对我来说并不难,但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认知以及发展目标,选择更有意义的内容进行预设,生成系统、有价值的高质量课程,还存在一定困难。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看到有意思、可操作的内容,或者幼儿们对某个活动感兴趣,就会预设内容。可是在预设好内容、开展一系列活动之后,我发现幼儿们逐渐失去了兴趣,不像一开始那样热衷于观察。我如果继续深入挖掘,就变成了生硬地“牵着走”、幼儿被动地“跟着走”。课程变得牵强,师幼互动失去了活力,最终没有生成高质量的班本课程。在预设完内容后,如何持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不断地拓展和深入,从而生成有价值的课程,还需要我继续学习。(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园博幼儿园 侯文婕)
◎不知如何平衡与突破二者关系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挑战。例如,在大班主题课程“好朋友”中,我们设计了“特别的客人”语言教学活动,教师把重点放在了让幼儿感受老狼与小羊之间的友情及老狼矛盾的心态上面。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幼儿们也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教师提问:“你们喜欢老狼和小羊吗?为什么?”幼儿们纷纷举手,有的说:“老狼那么饿,还是没有吃小羊,老狼很善良!”有的说:“小羊用爱感动了老狼,这才使它们成了好朋友。”当教师让天天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说:“小羊一点也不聪明,知道狼会吃它,为什么还要去老狼家。羊妈妈没有告诉过它吗?不要去陌生人家,不能和坏人做朋友。”乐乐也附和道:“对,应该让老狼吃掉小羊,不然老狼会饿死的。”这下子,班里炸开了锅,幼儿们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围绕“该不该让老狼吃掉小羊”展开了辩论。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例子,是遵照原有的教育目标,否定天天的看法,要求幼儿以友情为重?还是肯定天天的看法,对故事中小羊的做法予以否定,提倡幼儿重视自我保护?此时,需要教师平衡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分析什么是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还不能追随幼儿随机产生的想法调整活动,对幼儿进行积极引导。(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第八幼儿园 陈海英)
◎提升专业素养迫在眉睫
作为园长,在课程预设与生成的实际工作中,我遇到最突出的问题是受幼儿园教科研管理人员及教师的专业素养限制,导致课程预设与生成实效不佳,具体如下——
教科研管理人员层面,一是无法很好地兼顾学期教育计划、园本课程计划和各年龄班级特点,完成课程预设总方案。二是在课程预设与生成中,教科研管理人员发现问题、调整方案、及时指导班级实施课程的能力不足,常常顾此失彼,导致课程预设脱离幼儿生活实际,课程生成与幼儿无关。三是教科研组、年级组及班级在管理机制和课程实施等方面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指导策略。
教师层面,其一,教师观察能力有限,导致课程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性薄弱。其二,教师对课程要素中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掌握的程度,影响课程预设与生成对幼儿的吸引力和效度。特别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环境创设与材料层次性的投放、活动时间的考虑、教师观察与引导等环节的设计,决定着课程预设与生成中幼儿的参与率、学习效度以及经验能力的累积。现实中,如何科学把握各要素的关系,教师们往往顾此失彼。其三,教师知道课程预设与生成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全面发展的好方法,但在知行合一上存在知道却做不到的情况。(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园博幼儿园 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