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珊
内容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自问世以来它就一直被尝试应用于不同的专业领域。本文主要通过对前人关于思维导图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的梳理,论述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中时存在形式大于内容和结构化多余两方面的缺陷,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思维导图 写作教学 提纲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的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在开发初期,思维导图只是一个记忆工具,后来才拓展应用于创造性思维等各方面,被称为“终极思维工具”。随着思维导图不断地被推广,教学中也开始大量尝试使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成为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的热点。
在东尼·博赞所撰写的《思维导图》中提到可以把思维导图看作一个框架,借助它来写文章,这样可以使思路顺畅。这可以看作是思维导图在写作中的最早应用。我国早期关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多集中于数学、物理等理科教学或英语教学,据笔者在知网上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我国第一次研究思维导图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的是赵国庆,他在2005年发表了一篇论文《“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案例研究》,从实验背景、目的、过程、分析和结论五个方面介绍了一个新加坡三所中学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议论文写作教学的案例,并认为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研究和推广价值。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抛开思维导图应用效果不谈”,才得出该案例是成功的。这很可能说明了思维导图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大部分学者都围绕着思维导图应用于中学写作教学中具有发散思维、理清思路、培养思辨能力等优势展开研究。此外,还有少部分学者研究了思维导图如何应用于写作教学、教师学生的思维导图素养如何完善等。但对于思维导图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缺陷的研究较少,且还存在尚不完善之处与盲点,本文将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旨在提高高中写作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的方法,给教师的写作教学提供新思路。
一.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思维导图的概念被提出后,大量学者将其与各学科的教学相结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并记忆知识点。正如潘新和教授所言,“国人喜欢赶时髦,教育界亦如是。一旦某种观念、教法被炒作起来,便不辨是非,趋之若鹜。”i近年来思维导图颇为流行,各领域都广泛地采用思维导图,什么都想跟思维导图搭上关系,以此来凸显自身的专业化和现代化。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MindMap,inspiration等思维导图绘制软件日渐风行,电子版思维导图的绘制也愈加便捷,并且在英语、生物等教学领域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然而高中写作教学并不强调提高学生记忆的能力,而是更加强调谋篇布局的能力,窃以为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缺陷。
(一)形式大于内容
思维导图中特别重视图画和色彩的使用,中心词以及各种关键词不仅要加上各种形状不规则的边框,运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进行连接,还要配上与此相关的图画表示,并且最后完成的思维导图整体看上去最好也能够构成一个与中心相关的形状,比如以“树”为中心时就绘制成类似一棵树的形状。这样绘制出的一幅思维导图虽然看上去特别的美观,但能真正对我们写作有帮助的其实只有中心词和关键词而已,所以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中可称得上是形式大于内容。
思维导图的主要特征有两个,一是用中央图案和关键词来反映主要内容,并围绕它们逐层展开发散;二是要用到各种不同的图案和色彩。这两个特征决定了绘制一幅较完善的思维导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写作本身也是一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构思和创作的工作,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消耗在绘制写作前的思维导图。窃以为,思维导图过于注重外在的形式,即图案的绘制和各种色彩的使用。在高中写作教学中,不仅课堂写作的时间有限,绘制思维导图的用具也是有限制的。思维导图的绘制花费时间与实际达到的效果不成正比,导致教学效率较低。彩色不规则线条构成的类似大脑的思维导图,虽然看起来新奇且趣味性强,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内容无非就是若干相关的词语而已,所以没有必要用如此华丽的外壳去包装,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可谓是形式大于内容。
借助思维导图的一大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们理清自己写作的思路,建立起一个大致的框架,使学生们不会无从落笔。但其实仅仅用文字已经可以很好地搭建起这个框架了,至于色彩和图案只是浮于文字之外的外在形式,重视思维导图无异于注重华丽的形式大过于注重内容的详备。
(二)结构化多余
除了形式大于内容,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中还存在着另一缺陷,即结构化多余。在已经存在提纲法的基础上,再引入思维导图法可以称得上是结构化多余。笔者通过在原有的写作教学方法中搜寻,并查阅了大量有关写作教学中提纲法和思维导图法的文献,发现提纲法其实与思维导图有着大量的共通之处,并且达到的效果几乎完全相同。
思维导图和提纲法在写作教学中应用的步骤都是先列出一个框架,然后再根据框架來写作。相比之下,虽然思维导图的色彩与图案的丰富性更引人注目,但提纲法的简洁明了则更有助于高中生高效地完成限时的写作训练。在内容上,思维导图和提纲都是列出自己根据题目或中心联想到的词汇或语句,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来排列,形成一篇文章的结构图。在功能上,提纲法与思维导图法同样具有发散思维、理清作者思路和培养逻辑思辨能力的作用。由此可知,思维导图能够达到的理清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等教学效果提纲法同样可以达到。并且提纲法较之于思维导图更加简便,无需丰富的色彩与图画,只需一支普通的黑色签字笔就已足够。
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功能上,提纲法都能起到与思维导图法同样的效果,因此,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实属与结构化多余。
综上,笔者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两方面的缺陷展开了分析和论述,接下来对其产生缺陷的原因进行探讨。
二.导致缺陷的主要成因
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有形式大于内容和结构化多余两大缺陷,窃以为导致这两个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尚未关注到思维导图与提纲的共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给出过一条教学建议:“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ii随着越来越多的思维导图绘制软件被研发出来,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使得教育工作者们偏爱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但是很多学者都忽略了高中写作教学中还存在着大纲法,它与思维导图其实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
思维导图与提纲乍看上去丝毫不搭边,思维导图是图,而提纲是纲要。但若对二者的进行详细地比较可以发现,其实它们都是为文章搭建的一个框架,这个框架的功能就是能够让作者对自己的文章有一个总体结构的宏观上的把握,防止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主题的偏差。当国外的思维导图引入我国时,理所当然地把其当作新生事物来看待,认为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没有注意到它与传统提纲法有相似之处。当然不可否认其确实存在创新的元素,但将其应用到写作教学中会发现不如提纲法简洁明了高效。
早在1994年,彭世珍就提出了提纲法的优点,“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拟制结构提纲,能帮助学生明确和完善文章的具体内容,避免模糊朦胧之感,同时能使文章的具体内容条理化、系统化。”iii杨拓也指出了“应用提纲式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做到结构清晰、有条不紊”iv。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法与提纲法所起到的作用几乎是一致的,而当今许多研究思维导图的学者忽略了它们二者的共性,一味地去研究思维导图而没有考虑到提纲法的存在。
(二)忽略高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因为小学生心智发育还尚未成熟,对色彩和图案的敏感度远比文字要高,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们的写作兴趣。然而在高中写作教学中继续使用思维导图或许就达不到那么好的教学效果了。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不需要借助可感知的事物图案就能理清自己的思路,摆脱了对图案的依赖。
有学者认为在高中写作教学中试用思维导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薛迎锋在《巧借思维导图打通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路径》中指出,“引导学生了解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v,这种看法其实忽略了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的特点。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要经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11-16周岁是形式运算阶段,高中生的年龄约在16-18周岁,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此阶段个体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抽象逻辑思维,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无论是否使用艳丽的色彩和图案都不会对他们的理解有太大的影响。
三.解决意见与措施
纵观以上对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原因分析,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优化对策探讨,以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简化思维导图的形式
英国的东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思维导图最初是一个记忆工具,为了方便人们记忆,它有一些必须具备的特征。严格意义上的思维导图都会有一个中心,从中心往四周发散,并用不同的色彩、不规则的线条写下、画出自己大脑中想出的东西,字体、线条和图案的大小尽量多一些变化,并且它是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的。不可否认,正是这些特征使思维导图在帮助记忆方面有了更加强大的功能,但是若要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中写作教学中,就没有必要过于注重思维导图的这些外在的形式特征了。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写作的需要适当地简化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思维导图的形式向提纲靠拢,减去图案、字体大小和色彩等,只留下中心的骨架。例如,思维导图的关键词通常会使用形式多样的不规则的彩色的边框框起来,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可以省去这些边框,只保留关键词。因为其实想要理清思路、把握结构只需要这些关键词就已经足够了,通过对这些关键词位置的排布,我们可以大致整理出一个写作的简易框架。这样简化后的思维导图不仅比原来帮助记忆的工具——严格意义上的思维导图更加直观,还比传统意义上的提纲更加简洁明了。
(二)使用关键词拟定提纲
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中虽说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它同时也具有值得借鉴之处。思维导图采用关键词构图的这一方法,可以用在提纲法中,借此来提高提纲法的效率。
真正意义上的提纲往往会将较完整的关键句进行工整地排布,类似于整篇文章的每一段都用一句话概括,再将这些句子按顺序排列好,形成每段只有一句话的小文章,视觉效果上会略显机械,学生们写起来可能也会觉得有些微的厌烦。所以,我们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关键词法,列提纲时用关键词去代替語句,使拟定出来的提纲更加直观和凝练。
传统的提纲大体本分横式和竖式两种,但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发散思维,让拟定的提纲更细化,还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布局策略,即可以尝试将提纲的标题写在中心,剩下的关键词按照一定的顺序向四周发散,这样能够消减传统横式或竖式提纲一板一眼的机械感,让列出的提纲看起来更加灵动,并且也更符合大脑思维的特性。与此同时,还避免了使用思维导图时形式大过内容的缺陷,可谓是一举两得。
综上所述,窃以为由于在使用思维导图时忽略了高中生心理认知特点、没有关注到思维导图法与大纲法的共性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写作教学中存在着两方面缺陷,即形式大于内容以及结构化多余,对此,笔者提出简化思维导图的形式和使用关键词拟定提纲这两个解决方法,望能借此提高高中写作教学的效率,让学生们能够发现写作的乐趣,更愿意学习写作。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巴利·博赞.思维导图[M].卜煜婷,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赖瑞云.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
[3]潘新和.潘新和谈语文教育[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趙国庆.“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案例研究[J].信息技术教育,2005,(10).
[6]王玲,孙磊.思维导图,“导”出精彩作文课堂[J].写作(下旬刊),2017,(02).
[7]钟万春.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哲理思辨——谈高考时评类作文的有效策略[J].语文建设,2018,(05).
[8]薛迎锋.巧借思维导图打通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
[9]彭世珍.浅谈作文结构提纲教学[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03).
[10]杨拓.初中语文提纲式作文教学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5).
[11]李建省.思维导图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写作(下旬刊),2016,(07).
[12]张震雷.谈作文指导中发散思维的运用[J].中学语文教学,2009,(06).
注 释
i潘新和著:《潘新和谈语文教育》,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118页。
ii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43页。
iii彭世珍:《浅谈作文结构提纲教学》,载《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2卷第3期,第89页。
iv杨拓:《初中语文提纲式作文教学初探》,载《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31卷第5期,第101页。
v薛迎锋:《巧借思维导图打通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路径》,载《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20期,第82页。
基金项目: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基地本科生课外研究计划资助,编号:JD2018017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