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属综合医院康复转型的全盘思路

2022-02-18 02:04李菱孔建
中国医院院长 2022年24期
关键词:医学中心西城区康复

文/李菱 孔建

北京市西城区构建起以展览路医院(北京市第一康复医院)为核心,驻区三级医院、区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康复医学体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优化布局和结构、分层分级、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要求,强化西城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统筹西城区康复医疗资源,北京市西城区构建起以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北京市第一康复医院)为核心,驻区三级医院、区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发挥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在质量控制、人才培养、技术转化和管理示范等方面的作用,提供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逐步推动西城区康复资源合理布局和均衡发展,提高康复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提升康复人才素质,提高康复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

中心按照“优化布局、分级诊疗、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原则,力促在区域内形成住院康复、日间康复、居家康复紧密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康复服务。

三级康复体系建设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明确康复体系中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三级医院开展急性期临床医疗和早期康复;二级医院开展针对不同疾病亚急性期康复,最大程度恢复功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居家门诊康复,最大限度改善和维持机体功能。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分工,畅通康复病人转诊途径,中心将通过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和能力建设等举措,建立“防、治、康、教、研”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实现分层级、分阶段康复,逐步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康复医学科建设,实现康复分级诊疗。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在医体结合的层面上做到社区预防,减少急慢性疾病发生发展,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北京市西城区构建起以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北京市第一康复医院)为核心,驻区三级医院、区属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参与的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

中心挂牌 区内全面“唱响”康复

在西城区卫生健康委统一领导下,推进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建设的组织实施,强化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卫生健康委职能部门作为主导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搭建三级医疗机构和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平台;西城区展览路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合理利用康复资源,完善配套措施,确保工作统筹平稳推进。

由区领导担任组长的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与康复医学中心管理委员会相继成立。委员会职责明确为:引导加强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康复内涵式建设,督促落实各机构内康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切实发挥医学中心引领和核心引领作用。

统筹推进落实。领导小组和委员会建立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的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进行评价、授牌和业务指导,建立康复人才培养机制,加强技术同质化管理。

做好康复医疗资源整合。以三级康复体系建设为构架,承上启下,与康复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医联体建设、分级诊疗等工作相衔接、相协调,同步推进,达到对辖区内康复医疗资源合理整合,统筹安排,提升辖区康复服务能力。

北京市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挂牌

2022年9月3日,北京市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在展览路医院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自2017年以康复为明确的转型方向后,展览路医院转型发展的成果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高度认可,医院在区域康复医疗体系建设中将切实发挥牵头医院的作用,积极推动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的建设。西城区委卫生健康工委书记、区卫生健康委主任陈新就指出,展览路医院作为北京市第一批成功转型康复的医院,发展定位明确,康复技术优势明显、底蕴深厚。展览路医院在康复医学中心建设中若能切实发挥牵头作用,利用医院康复技术优势,辐射和带动西城区整体康复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将会推动西城区建立三级康复服务体系。

当前,展览路医院与辖区内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了下转以及康复一体化运行机制,月均下转患者约250名。承接急性期治疗后患者的康复需求,医院与地理位置邻近的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包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积水潭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建立了成熟的对接机制,据介绍,在病床可调配的情况下,医院骨病康复科一天最多承接了9位术后有康复需求患者。在神经康复、心血管病康复、产后康复、儿童自闭症、脊柱侧弯早期介入等领域,医院近年来业务量长期维持高位,且形成了品牌效应。医院近期还将加快探索智能康复,研究融合脑机接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人工智能、5G等技术,结合多模态康复轮椅、助行系统、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的慢性病智能康复方向。

疫情防控背景中明确工作重点

领导小组与委员会明确康复医学中心的工作内容为:推进西城区康复医学发展,开展康复评估、治疗和示范,编制康复技术指南、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实施同质化康复管理,推广康复适宜技术;组织开展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学术、技术交流和协作;加强对康复科研项目政策支持,提高康复研究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临床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整合现有资源,构建西城区康复服务网络,建立西城区康复资源数据库,定期开展数据分析,引导区域康复医学发展和康复服务能力提升。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康复医学中心抗风险建设,也是中心的重要职责。对此,委员会明确了三大具体的工作目标。

一是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围绕西城区卫生应急指挥体系,对突发事件的承受、吸收、反应和恢复的能力进行日常评估和提升。

二是强化防控措施。加强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及时发现、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

三是维持并扩大西城区康复医疗中心的医疗服务能力,以响应突然急剧增长的病人需求。

让康复质量管理先行引领

加强西城区康复服务规范化管理,领导小组和委员会明确要改善和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行和管理水平,确保康复服务质量。

对此,展览路医院作为牵头医院组织成立了区域内康复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依托康复医联体,康复专家下沉机制,聘请辖区内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和区属医疗机构的康复相关专业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开展质量管理和技术指导。成立骨科康复、运动康复、神经康复、心肺康复、儿童康复、肾脏康复、老年康复、妇科康复等康复各亚专科质量中心,开展同质化质量控制和技术支撑。

1 作为与多家知名三甲医院位置邻近的区属医院,展览路医院于2017年正式开始转型发展。

2 远程诊疗平台的搭建,为医院康复资源向社区的延伸开辟出更加高效的渠道。

康复医学中心专家委员会制定康复治疗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参照国内外康复医学发展和治疗最新指南,制定完善多个学科康复病种的康复指南、规范化康复技术标准和临床路径,定期对各医疗机构康复服务进行质量检查、考核评估和技术指导,向西城区卫生健康委报告区域质量管理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构建西城区康复服务网络,建立西城区康复资源数据库,定期开展数据分析,最终建立区域内康复医疗服务同质化和质量控制体系。

开拓平台推广康复适宜技术

建立康复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和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和委员会明确要搭建推广平台,分享康复治疗典型案例,形成“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康复适宜技术服务体系,提升区域康复疾病的初筛和康复能力。

利用三级医院康复优质医疗资源,以科研、教学、远程培训工作为载体,加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联系,开展康复适宜技术安全性、有效性、适用性的研究和推广。建立康复适宜技术筛选评价制度,筛选各医疗机构成熟的技术进行推广。依托展览路医院建立康复医学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和培训中心,开展适宜技术推广远程培训、交流及疑难病例会诊。定期召开学术活动,加强康复医学领域的横向联系,在宽度和广度上加强区域内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提高西城区康复医疗技术水平。

开展医体融合,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实现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结合体育锻炼元素,开展青少年、成人运动损伤的康复训练,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筛查、干预,针对肥胖、慢性病人群制定科学和精准的运动处方,促进身体机能的改善。与各大专院校合作,探究医体融合科研课题,开展医体融合康复服务,顺应新时代大健康理念,减少区域内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缓解医疗资源的压力,促进全民健康和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特色和优势,积极开发和推广中医康复适宜技术,包括针法、灸法、传统手法、传统功法,以及中药浸浴、熏蒸(洗)、低频治疗、电针治疗、微波治疗等理疗手段,提高中医康复疗效水平,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强化教学和再教育 做好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康复医联体,推进西城区康复人才培训、进修和实习基地建设。西城区卫生健康委和展览路医院长期重视建立康复住院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进修、学习、专科护士培训、在职继续教育等康复学科联动、学术交流和病例讨论等机制。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到三级医院进修,康复专业医生持续开展康复教学和培训工作,康复医学中心具备高水平的康复教学师资团队,参与组织教学、督导和教学评估。着力培养高水平的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科研能力的培养,参与三级医院业务查房,开展术后病人的早期康复工作。三级医院专家定期到二级医院开展业务查房和带教。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队伍的建设,二级医院定期进行巡诊工作、接收社区康复人员再培训,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技术和康复治疗、康复护理技术,为社区病、伤、残者提供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服务。将继续教育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职务聘任、执业再注册等的必备条件之一。

康复医学中心在区卫生健康委领导下,开展与区域内市级、国家级知名医学院校的合作,组织开展康复专科医生、治疗师、康复护理等教学工作,为区域康复专业发展提供有效高水平的康复人才队伍。

康复医学中心应具备康复咨询服务功能,搭建康复咨询服务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健康西城等资源开展线上咨询和居家康复指导、康复知识宣传,结合线下服务宣传,多途径普及康复知识、提供康复咨询,提高西城区居民康复意识,真正实行疾病的防治救康一体化医疗服务,降低伤残率、致死率和发病率。

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的成立,对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促进辖区医疗健康服务发展,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有机结合,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面建成健康西城具有重要意义!

发挥资源优势 提升康复科研

加强国内外的康复医学和新技术学术交流,跟踪学科前沿知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研项目水平和申报力度,提升科研转换技术的能力,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政策支持和奖励力度,领导小组和委员会力求通过上述途径,不遗余力提高西城区整体康复服务能力。中心还将更加重视与三甲医院、科研院所打造合作平台,开展新技术引进,科学探索、联合申报课题,举办国内、国际高水平学术论坛和康复治疗技术培训班,推进康复技术水平。

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采取“内优外联、内外互动”的策略,形成开展GCP认证单位的临床实验资源、推进科研结果互认的机制,与大专院校及企业深度合作,开展康复多中心医学研究、深化西城区康复创新技术转化,更大范围、更加规范、更高质量地提升区域内区属医疗机构科研能力。发展智能康复,研究融合脑机接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元宇宙、人工智能、5G等技术,结合多模态康复轮椅、助行系统、外骨骼机器人、康复辅助器具等产品的慢性病智能康复方向。

信息化构筑康复体系建设的大平台

加强西城区康复诊疗库建设,结合社区家医签约工作,实施居民健康信息化共享,逐步将居民康复医疗服务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西城区康复资源数据库,记录不同病种患者住院情况、功能改善情况、社区和居家康复效果等,统一数据标准,完善数据采集能力,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统一康复服务标准,质控组应定期远程开展指导社区康复,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持续提升康复治疗效果。

依托“互联网+技术”和智慧医院平台,加强康复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实施居民健康的信息化共享,机构间康复信息互联互通,针对康复业务提供不同形式的远程协同服务,明确双向转诊规则,结合视讯设备提供各级机构线上会诊、多学科联合门诊手段,通过远程教学共享优质康复技术服务,开展线上康复指导,实现网络平台上下转诊、健康指导、远程随访、就诊答疑,促进区域康复资源合理布局,惠及更多百姓。

正如西城区政府领导所言,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的成立,对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促进辖区医疗健康服务发展,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有机结合,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全面建成健康西城具有重要意义!展览路医院要切实发挥牵头医院的作用,按照西城区卫生健康委的工作部署,发挥康复技术优势,夯实西城区康复医学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猜你喜欢
医学中心西城区康复
西城区总工会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守护居民平安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踔厉奋发新时代 笃行不怠向未来 西城区召开庆“五一”表彰座谈会
浙北医学中心建筑照明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中心介绍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2014至2015年西城区老楼通热方式实现无煤化工程项目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遭遇人才荒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