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德育贯穿语文教学的实践

2022-02-18 22:40
关键词:品德德育作业

韩 雪

德育一直是各年龄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经常谈及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真正实现五育并举,而“五育”中占据首要位置的就是“品德教育”。陶行知先生曾经在对教育的思考理论中提到:“学生的职责在于学做真人。”这就意味着“学做人”“好品德”对于学生的重要性远超过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和卷面上的成绩。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语文教师将德育元素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与课后引导的概率并不高,甚至很多语文课堂几乎不涉及德育。故而这种情况需要语文教师及时关注且要制定对策实现扭转,让语文教学不仅成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塑造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过程,也成为学生自身良好道德品质塑造的关键。而要想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渗透,教师就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根据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学生的德育塑造情况、预定的德育开展目标进行综合探索,制定多样化、合理化对策,努力实现将德育贯穿语文教学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一、借助小学语文教学开展德育的优势

(一)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的熟悉度更高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相较于英语教学,学生对语文的熟悉度和亲切感更加明显。而这层“熟悉度”就成为学生感受德育的优势。如果将语文教学与英语教学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在德育方面,借助语文教学开展德育渗透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对英语知识存在陌生感,因此当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英语知识时,教师若进入德育引导,学生接受度不高,反而会更关注自己尚未掌握的基础知识;而语文教学则大不相同,即使学生尚未完全掌握当堂知识,但由于学生对母语存在熟悉度,因此学生会在潜意识中存有“我一定可以学会语文知识”的自信心,在这种自信心的帮助下,学生就更容易在语文课堂上放松自我,当教师借助语文教学开展德育引导时,学生也可以更加自然地融入德育氛围中。

(二)语文教学内容与德育存在重叠性

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不难发现编者所选取的大部分课文及练习题材,其内容与含义都与德育内容存在重叠性。在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关于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等良好精神品德的文章,这些品德正是学生要具备的,也是学生后续成长的立身之本。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内容,与学生一起深挖课文内涵,让学生借助课文的引导实现自身品德素养的塑造。在这种重叠优势的引导下,教师通过合理化引导,学生可以很好地实现德育过渡,从中汲取真实的德育养分,逐步塑造自身良好的品德。

(三)语文学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德育引导

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主要接触的学科根据特性可以分为理论类学科与人文社科类学科。其中理论类学科主要有数学、科学等,语文则属于后者。二者相互搭配,为学生思维的塑造提供了助力。但是站在德育引导的角度,后者更具优势。教师可以思考:当学生进行一道数学题的探索时,无论方法如何多样,答案只有一个;而当学生就一个语文开放性问题进行探索时,站在不同思考角度就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而这个答案并非固定。因此对于德育,学生要塑造良好品德,途径是多样的,殊途同归才是教育者的目的。借助语文学科,站在不同的思考角度,客观看待事物就可以获得不同的思考结果,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德育引导机会,让学生品德素养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师对德育的认知存在偏差

小学语文教师的观念往往对后续教学有重要影响,因此,转变教师对德育的观念是首先要达到的目标。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德育的渗透情况而言,教师存在的观念问题大致有两类:其一,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重视学生的品德塑造。提到德育,教师都会认为德育是学生成长发展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环,但真正涉及自己的教学任务时,教师仍然会以教学任务为主,时常忽略了德育的渗透,关键问题还是认识上对德育不重视,没有将德育当作是教学职责中不可推卸的一部分。其二,部分教师对德育的渗透开展存在一定误解。虽然教师明确了德育的重要性,但是教师认为德育应单独开展,不能将其与语文日常教学混为一谈。相比之下,教师认为将德育作为班级管理专题进行渗透更加合适。这种偏差理解导致语文教学中鲜少涉及德育。

(二)部分教师采用的德育引导方法不合理

要想让德育实现有效开展,仅凭教师正确的教学认知还远远不够。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已有认知基础上,结合所要达到的学生德育塑造目标与目前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思考,制定并实施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对策,才能使德育的开展体现出价值。但是这一目标仍然需要教师努力追求,就目前情况看,部分教师所采用的德育引导方法并不合理。虽然教师已经具备了充足的德育认知,但是由于教师受固定教学思维影响,导致采用的德育方法存在固定化、单一化现象,这种方法只存在于课堂中,并未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实现有效连接。有的教师喜欢在课堂接近尾声时,刻意提到与课文相关的德育内容,如课文中体现的良好品德等,这种“说教式”引导方法不仅内容干瘪、形式单一,还会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无法理解,因而看上去德育存在于课堂中,但是却并未起到真实有效的作用。

(三)学生参与德育引导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无论何种教育都不是一个单向输出的过程,良好、有效的教育是师生之间的配合、弥补、搭档。因此,即使小学语文教师在德育中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若是学生不予配合、参与,那么无论多么丰富的德育引导都无法起到预期的良好渗透效果。因此,调动学生参与到德育中,是教师需要关注的一点。很多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精神状态是紧绷的,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只会对知识点有较为敏感的反应,对其他任何内容都会“拒之门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不会有效地融入教师所渲染的德育氛围中。一旦教师采用的德育引导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兴趣趋向,或是让学生感到缺少参与热情,那么学生就不会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德育环节,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自身德育素质的培养也就会落空。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提升参与积极性,让德育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良好体现。

三、将德育贯穿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化对策

(一)借助教材,采用情境化教学融合德育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与德育引导有较多的重叠部分,因此,从教材入手开展德育引导是教师首选的教学对策。上文中也提到过,若是教师使用的引导对策形式单一,且形式无趣、内容干瘪,那么即使教材能够提供丰富的德育引导素材,也起不到真实的引导效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摒弃效果不大的方法,而要将德育引导自然而然地融入教材讲解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与品德塑造间的融合,从而适时地过渡到德育引导氛围中。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情境化、氛围化引导手段开展教材解析,同步推进德育的渗透引导。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在《金色的鱼钩》课堂上使用“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根据教材角色分配饰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融入角色,站在相对应的角色角度上思考感悟,感受到战友之间的关爱、奉献精神,在了解写作历史背景下感受浓厚的爱国精神。情境再现可以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边学习课文,边感受课文蕴含的良好品德精神。相同的效果还可以借助“渲染氛围下的有感情朗读”等方法实现。

(二)开展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汲取德育养分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的开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亟待提升。因此,如何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教师需要关注的方向。关于学生参与德育引导的兴趣不浓厚,关键在于学生在课堂上,被固有的环境所影响,精神紧绷,因此无法放松身心,真实展现出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尝试借助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扭转课堂氛围,让学生从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到课堂活泼的一面,从而较好地展示自我。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有效改变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印象,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德素养,实现“一箭双雕”。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就《周总理借书》一课为学生设置辩论赛题,设置正反两方,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思考理解自行选择立场。课堂上,教师以“周总理可不可以把书借走”展开辩论。正方学生代表认为:不可以借走。因为图书馆有规定,这两本书不可以外借。作为总理,应该遵守制度。而周总理也没有外借,自觉遵守制度。反方学生代表认为:可以借走。总理身份特殊,平日工作繁忙,只是把书借走,并在规定时间内还书,既不影响日常工作,又没有破坏图书馆的规定。在辩论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地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实现大脑急速运转,双方思维碰撞,有效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互相配合、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到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且辩论赛的开展还可以让双方辩手在结束答辩后认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争精神,学生关于竞争的正确观念就在多样的课堂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三)巧妙设计作业,借助语文作业融入德育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形式,不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课后的引导也可以成为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语文作业设计进行思考。作业在学生内心一直都是负担,因此,让学生完成作业往往会引起学生反感,若是学生带着反感的情绪完成作业,作业实现德育体现出的价值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书面作业转化为实践作业,这种作业形式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作业的反感情绪,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感受,借助感受开展思考从而有效塑造优秀品德。如教师可以就“父母之爱”这一单元进行“我为父母做些什么”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尝试分担父母的压力、陪伴父母等,促使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与亲身实践塑造尊敬父母、爱护父母的良好品质。

(四)设置线上平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德育

疫情期间,学生都居家上网课。信息化工具的有效使用是教学正常开展的保障,也可以成为学生塑造自身品德素养的保障。教师借用信息化工具,在无法进行面对面授课交流的情况下为学生的德育提供渠道。如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为学生设置“线上语文交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教师将一些学生需要巩固的语文知识、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有效的学习小技巧等分享到平台上,而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疑问及时反馈,获得教师与其他同学的帮助。就德育开展而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语文课内学习、课外阅读中获得的与德育相关的感悟及实践成果以照片、文字、视频等多样形式发表在平台上,教师通过实时点评与引导,让学生借助平台获得德育的机会。

德育对于小学生所起到的影响力是不可小觑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夯实德育基础、塑造美好品德的关键时期,教师只有将学生的德育发展作为自身教学的关键职责,才能让学生的德育获得保障。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应结合教授内容,为学生制定合适的德育渗透方式,让学生一边学习语文,一边学会做人。

猜你喜欢
品德德育作业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作业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