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22-02-18 18:37:50
关键词:水资源德育教学方法

董 芳

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发展与适应未来的必备素质与关键品格。德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品格的有效途径与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学生能提高自身品格,以更加积极乐观、吃苦耐劳的态度进行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

一、挖掘教材素材,传承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繁衍兴盛五千年,在数学方面的成就也较为突出,因此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就要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目的,充分挖掘教材素材,辅以我国古代数学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受并传承民族文化。

如“测量”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千米”这一计量单位,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此计量单位的素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这一节时,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1千米=1000米,是国际通用距离计量单位。在学习完课本内容后,教师可以以千米为引,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的距离计量单位——“里”。我国传统的距离计量单位1里=500米,即1千米=2里。教师在向学生解释完“里”的基本含义和概念后,应当向学生讲述“里”这一单位的由来与历史沿革。里主要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土地面积的计量方法,最初为面积单位,后变为长度单位。《榖梁传》中最先有关于“里”的记载:“古者,三百步一里。”而步的计算在我国古代的各个时期都不相同。秦汉以六尺为步,一尺长约23cm,到了隋代、唐代,就以30cm为一尺,一步长五尺。到了近代,1929年民国推行计量改革,确定了一里为500米的换算方式,里的长度这才确定了下来。在一系列关于“里”的讲解后,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民族文化。

这样挖掘教材素材的方式,可以将历史文化素材引入数学课堂,传承了民族优秀文化,使学生沐浴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提高自身的品格。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坚定意志。

二、穿插经典故事,提升思想水平

除民族文化外,讲解课本知识点,穿插经典数学故事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吸收经典数学故事中蕴含的哲理与智慧,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实现综合素质的突破与提升。

如“简易方程”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与方程相关的知识,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完这一节的内容,然后就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搜寻的经典故事,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与方程相关的最经典的数学故事便是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经典数学名题,最早记载于1500年前的《孙子算经》中,翻译为白话文为:“有鸡与兔若干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下面数有94只脚,问各有鸡和兔多少只?”这一问题是方程思想的经典体现。教师可以简化此问题,再带领学生解答此题,可以设笼中共有30只鸡和兔,足数正好为100。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设鸡为x只,则兔为(30-x)只,由此可以得到2x+(30-x)×4=100,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解答此题了。最终教师向学生公布正确答案:鸡有10只,兔有20只。学生此时就完成了对经典故事、经典例题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用方程思想理解、解答生活中的问题,更会感叹古人智慧的高超,体会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穿插经典故事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利用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调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在于让学生体会经典故事中的数学思想,提升自身的思想高度与水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密切联系生活,提升道德素质

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离不开联系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生活情境,能让学生将生活实践的思考逐渐培养成自己的品性,最终实现道德素质的提升,这需要教师以生活情境为例进行细致教学。

如“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节中,学生会学习有关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将面积计算应用到生活情境中,在引导学生运算的同时提升其道德素质。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草坪与花丛是装点环境的重要场所,我们不能踩踏花坛与草坪,但生活中总有人不懂得珍惜、爱护环境。学校里,有这样一块绿地草坪,其为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直角边长15m,另一条直角边长10m,我们要通过测量草坪的面积,给草坪定制防护网罩,以防止人们破坏。学生此时就会计算15×10÷2=75m2得到绿地的面积。教师此时再向学生说明,在绿地中央,有一长方形花丛,花丛长5m,宽3.5m,我们还要给花丛加入围栏,请计算这块花丛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就会计算得出5×2+3.5×2=17m的答案。教师此时再向学生讲述:“如果人人都能自觉遵守规则不践踏花草,我们就无须费力维护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此时就完成了道德教育。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能以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体验理解数学知识,也能在对生活场景的思考中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我们应注意到,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教师要创新德育教学方法,不能采用旧有的古板说教式教学,这样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教师要在德育中创新教学思路,以新思路打破旧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新教学方式的带领下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如“圆”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一般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在计算周长、面积时只是将计算结果写为多少,而在德育视角下,教师要通过这类问题告诫学生养成细心的品格,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念。教师可以运用羊圈的情况举例:一个圆形羊圈,其半径为5m,要用多长的铁丝才能将羊圈围上三圈?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求学生求得结果而不强调结果的重要性,创新教学方法就需要强调化简结果的重要性。教师首先应当强调在计算时如何化简,π的数值为3.1415926535……若在计算时简化为3.1或3,则会对数值产生较大的影响,使计算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因此应当化简为3.14再进行计算,而由于本题的特殊性,羊圈在设立围栏时,差之毫厘结果就无法有效围住羊圈,因此教师须再向学生强调计算结果的化简过程,只可多不可少,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此问题时,应当多留出一段长度,用以弥补铁丝不足的情况,这就让学生养成了细心的品格,培养了学生细致的思想观念。

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教师注意到了从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教学焦点,为培养学生观念树立了典范,而学生也会在教师细致入微的教学中,形成细心的品质,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高。

五、应用信息化手段,达到德育目的

德育随着时代发展在进步,在现阶段应通过信息化方式、信息化手段来完成。运用信息化手段,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大大提高,可以有效教化学生,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如“扇形统计图”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将原本抽象的扇形统计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德育。教师可以利用水资源的百分比进行教学,先询问学生:“大家能想到的取水地有哪些?”学生此时就会回答河流、湖泊、水库、大海等,教师此时再指出通过网络搜集到的水资源信息:世界上所有的水源地中,海水是无法直接被人们用作饮水、灌溉水的,而这一部分无法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占全球所有水资源中的97%,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陆地水资源,如河流湖泊等,仅占不到3%,这说明我们的水资源本身就是十分宝贵的。此时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类型水源占比通过演示文稿展示出来,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陆地淡水资源在水资源占比中的稀少,体会水资源的珍贵。这样通过信息化手段,就可以达到德育的目的。

核心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德育,离不开立德树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德育为基础,实现学生能力素质综合发展。未来,期待有更多学者针对德育、核心素养提升进行积极有益的实践,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水资源德育教学方法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中华环境(2021年8期)2021-10-13 07:28:34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智能城市(2018年7期)2018-07-10 08:30:30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