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2022-02-18 23:29:40
今天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知识点思维

田 蕾

(白银市景泰县红水镇清河小学 甘肃 景泰 730400)

和同阶段的其他课程相比,小学数学的知识容量多、考查维度广且模块之间的衔接方式也非常多元,这也是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倍感压力的一项主要原因。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机械记忆教学法,试图通过对公式和解题模板的硬性输入来使学生记住大量知识应用路径而后套用在后续的解题当中,结果不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在教学效果的取得方面也收效甚微。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务必要对多元课程教学理念进行更深入地解读,将生本教学和“减负增效”等认识积极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项环节,以期实现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理想目标。

1.完善教学方法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1 落实差异化教学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每一个学生也都是个性满满的个体,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的影响下具有不一而足的学习思维、认知习惯和兴趣、性格,这些均会在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率先通过多种手段广泛而准确地了解每个学生的综合学习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将所有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档位,并针对不同档位的学生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案,从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标准上体现出不同的维度。在此之后,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信息的动态调查和档案调整,以确保后续的工作拥有更高的精准度。

例如在进行《加与减》这一课的练习时,面对思维运转速度不是很快或者基础很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侧重于选择10或5的整倍数来设计对应的例题,并将例题中的计算环节控制在1~2个;而对于在这方面能力很强的学生,教师则可有意选择比较难“凑整”的数字做例题元素,同时将计算环节的数量增加到4~5个,还可相机加入一些小“陷阱”;等等。

1.2 践行实践教学

“实践出真知”是教育界的一大共识,而小学生恰巧也是非常富有实践兴趣和行为认知能力的一个群体,这就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条件。据此,小学数学教师不妨以游戏的形式在课堂中融入更多的实践成分,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课程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设计、组织更多富有参与感和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能够“边玩边学”,在游戏中自然地完成对知识的吸收和对技能的运用,在根本上落实“寓教于乐”的理念。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这种实践游戏作为学生之间比拼脑力和合作能力的平台,激发学生取得更为优异的课堂表现。

比如对于《混合运算》一课的练习,教师可以将学生们按照“强弱结合”的原则分成几个小组,让各组依次派出一名代表参赛;教师准备一副扑克牌,随机从中抽出4张牌来,各组代表要根据牌面数字利用加减乘除和括号在最短时间内设计出一道算式,算式结果必须为“24”;用时最短且结果正确的代表为本组积1分,最后积分最高的一组即为获胜方。

1.3 倡导微课教学

微课是凭借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展现技术而存在的一种教育形式,能够借助视频的动态表现优势将重点课程知识灵活地展示给学生。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涉及一些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大量应用微课教学,为学生提供更有观察性、记忆感和可知力的知识展现素材,帮助学生在更短时间内以更轻松的状态取得理想学习成果。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将微课资源上传并保存在网络空间中,为学生课下的复习提供诸多便利。

例如在进行《认识图形》这一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素材制作一段短视频并播放给学生观看,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常见图形转化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卡通人物,借助这些人物的自我介绍以及彼此之间所发生的故事来帮助学生快速、生动地记住它们的名称、外观和一些简单的特点,同时还可根据学生们的意愿来制作视频的“续集”做进一步的知识介绍。

1.4 引入家校合作教学

教师的付出和家长的配合是引导学生取得良好成长结果的两大核心条件,这一点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证明。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进行多维改良,还要将家长吸收为推动课堂效率提升的另一主体,一方面帮助家长意识到自身在“减负增效”数学教学改革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给家长提供关于居家数学辅导的有效建议。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实现数学学习从传统的“课堂一元化”发展为“家校双元化”,得以在轻松的居家环境中得到多元数学学习指导;而教师也可以卸下很多“担子”,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到对其他“双减”落实工作的研究和完善上来。

比如在完成《生活中的负数》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利用双休日等时间,带领自己的孩子来到商场、银行、医院等公共场所,让孩子从这些场合中寻找有关“负数”的信息,如显示牌上的今日气温、通知栏里的当日利率等等,并可为子女解释这些负数在对应信息中的具体含义,还可根据子女的发现来为他们设计一些简单的负数计算题,等等。

2.优化生本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1 塑造逆向思维

有时学生之所以会在处理一道数学问题时感到“头痛”,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需要投入大量的计算精力才能取得正确结果;而有时如果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道题就会发现,其实这个过程可以从相反方向以更简单的办法来解决。根据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以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借助学生们普遍具有的灵活思维和敏锐的观察能力来改变传统的知识资源开发路径,有意识地改造过去传统题目的信息结构和考查顺序,试着先提供给学生某项问题的结果,而后要求学生以结果为起点进行反推出前端的各项条件,让学生对既有学习成果的利用获得更为广泛的角度。

例如对于《观察物体》这一课的课后练习,教师可以先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一些幻灯片,分别为学生展示不同几何体的正视图,而后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画出符合这一正视图形象的几何体;之后,教师可同时提供给学生几何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在脑海中将这个几何体还原出来,从先前自己画出的几何体中挑出符合条件的,并说一说它可以被拆分为多少个同样体积的小正方体;等等。

2.2 塑造发散思维

“脑洞大开”用来形容小学生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他们经常可以就一些成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提出别具一格的想法,这理应成为他们进行高效学习的一项优势条件。出于对这一条件的认知和利用,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发挥出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渐渐塑造起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成果进行“由此及彼”、“由一而多”的拓展联想,让学生能够根据若干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完成顺向性的自主探究和认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能动意识将得到大大增强,可以以更主动、活跃的姿态去学习、思考知识内容,从而真正实现课堂生本化、高维化的改造。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认识钟表》这一课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多计量单位彼此之间都是十进制,为什么只有时、分、秒是六十进制呢?”而后便可组织学生结成几个小组开展讨论、分析;当学生们陷入思维瓶颈时,教师可以从“约数的数量”这个角度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最终引导学生得出“六十进制是为了制造更多的约数,方便人们计算、表达时间”的结论。

2.3 塑造框架思维

一如笔者前文所言,小学数学的课程容量是相对较大的,里面的知识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也称得上“浩如烟海”了,学生在学习时难免感到一头雾水。对于这个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知识复习时应当采取不同于新授讲解的引导模式,重点强调对知识点和知识模块之间内在关系的梳理和综合应用。具体而言,小学数学教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多元整合思维的鲜明意识,在复习教学阶段有意识地打破知识之间的课时壁垒,以知识点的核心方面为线索,将所有关联知识点按照教学顺序、内在联系和应用难度等标准有机串联起来,构成一条完整的知识链条,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这条脉络而对不同方面的知识形成纵向的清晰认知,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整个知识框架的构建与把握,同时从另一个层面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提高成绩的信心。

例如在引导学生回顾关于“乘法”方面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有关内容分别按照“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和“混合乘法”四个模块整合成不同的单元,对每个单元中的具体知识点按照教学次序或者难易程度的顺序串联成一条条知识链,同时在每条知识链之间加入一些具备综合考察性的例题,让学生对乘法的通用运算规则以及具体的运算方法形成系统性的了解,从而起到巩固认知、强化记忆、优化运用的预期效果。

结束语

学习不应当是痛苦的,它理应在带给学生智慧和修养的同时让他们体会到提升的快乐和成长的满足感,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所在。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认识并大力践行这一至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时刻以改革思维指导工作的推进,围绕教学方法结构完善、生本数学思维培养两大主题制定、实施系统性的策略,引导学生以自主、灵活、多元、务实的角度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培养起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意识,从而为学生日后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和综合素质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素质教育的推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知识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48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