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在初中生历史解释素养培养中的应用

2022-02-18 23:29张志华
今天 2022年9期
关键词:史料纪录片历史

张志华

(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 广东 深圳 518107)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的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历史解释素养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由此可以看出历史解释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近两年的深圳中考来看,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察呈现的越来越多,问题是我们发现现在大多数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水平并不高,这从侧面显示出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对历史解释素养的渗透不够,如何让教师提高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1.初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现状

1.1 教师的认识和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目前,大多属于教师都理解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但是部分老师对历史解释素养并没有深入了解,只是简单的认为上课时多堆砌史料,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实则不然,虽然教师会在课堂上展示丰富的史料,但是初中学生受限于认知水平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历史知识的储备也比较欠缺,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相关的史料,更谈不上解释了。

另外,课程改革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很多历史教师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更有甚者,为了节省上课时间,教师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只需要抄笔记、抄答案,靠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来学习历史。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知道历史事件的皮毛,无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换一种问法学生就无法回答相关问题。在大型考试后通常会充盈着这样的言辞“老师讲的都没考,考的都没讲过”,这就暴露出了很大的问题,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而没有真正的理解历史,更没有培养良好的历史解释素养。

1.2 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比较欠缺

学生的发展根本上需要学生的主动学习,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首先初中学生处在历史学习的初步阶段,对历史学科缺乏认识,简单粗暴的以为历史学科就是死记硬背。由于历史知识储备较少,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较差。加上一些史料比较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对深度理解史料有畏难和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去阅读史料,看到材料题便一律放弃。其他阅读史料的同学,也因为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理解能力不足,对一些历史信息不能够正确解读,对于一些史实处于一种完全不知道或者是混淆的状态;更有些同学对历史解释有着单一的认识,无法根据历史信息得出正确的历史结论;有的同学明明心里很清楚,却因为表达能力较弱,从而不能正确的将内心所想的表达出来。

1.3 学生对历史解释素养认识不清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历史知识储备也比较欠缺,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解释素养这一抽象的概念的理解都比较困难。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局限于表面。比如在学习宋代时,学生只看到了宋代在民族战争中的不断失败,所以断定宋代是一个糟糕的时期,忽略了宋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历史解释素养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这就需要学生主动搜集史料,整理和辨析史料,客观描述历史,揭示历史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才能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2.运用纪录片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

2.1 纪录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纪录片又可以称为纪录影片或记录电影。纪录片的核心含义是要求以真实的记录人类的生活,以现实的原始内容为基本素材结构,加之以艺术化的手法进行表达。它客观地反映了历史史实。有相关研究也表明,纪录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有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图像、音频、视频等有助于教学的资源,依据教学需要,结合学情,增强线上与线下资源的融合利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显而易见,传统的将历史课本当作仅有的知识载体的课堂己经不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也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这就要求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必须深入挖掘与历史课程有关的其他资源,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而作为影视资源的历史纪录片以其直观、生动、真实等特点完全可以成为课程资源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2.2 纪录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纪录片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相契合,尤其是对于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纪录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应用到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历史是过去发生的真实的事情,是一个鲜活的世界,初中学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并不能通过课本上和材料中比较枯燥的史料还原真实的历史,这就需要教师去主动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世界。而历史纪录片以其生动、形象、客观的特点,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纪录片应用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

2.2.1 导入新课,设疑激趣

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利用纪录片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讲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时,可以在课前播放纪录片《故宫100—军机处》,让学生对军机处有基本了解,然后提问学生军机处是一个什么机构呢?它的职能是什么呢?从而导入新课。并且通过观看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2.2.2 新课探究,突破重点

在新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相关纪录片在解决重难点。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提供多则史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来解决重难点。这是一个常规的方法,但是问题是初中学生并不是都具备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往往这种方法流于形式,起不到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作用。而纪录片的特点是生动、形象、易于理解。通过播放精心准备的纪录片,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来对历史事件作出解释,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学情。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时,教师可播放《中国通史》第78集《郑和下西洋》,学生通过观看纪录片,很容易理解郑和下西洋一方面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另一方面郑和下西洋给明朝政府带来了财政负担,没有带领中国走向富强。可以看出,通过播放纪录片,不仅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也大有裨益。

2.3 纪录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2.3.1 针对性原则

针对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教师需要针对性的在众多历史纪录片中选取最合适、最典型、最能为教学服务、最真实的纪录片,切勿随意使用未经教师考证的纪录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般纪录片的时间又比较长,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取和剪辑,尽量在5分钟以内,纪录片要切合教学目标,在观看纪录片之前要提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纪录片,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2.3.2 适度性原则

纪录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尤其要注意适度性原则,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纪录片的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质量也参差不齐。而课堂的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一方面要注意纪录片的应用要适度,不能滥用。为了保证每节课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控制纪录片播放的数量和时间,一节课最多使用1-2个5分钟以内的纪录片,不能盲目的选取纪录片在课堂上随意播放,否则会影响课堂效果,本末倒置。纪录片是课本之外教学资源的补充,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尤其是能够对枯燥无味的史料教学起到补充作用,从而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但是纪录片不能替代课本和老师的作用,只有在老师的正确、适度的使用下,纪录片才能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效果。

2.3.3 目的性原则

纪录片的使用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补充课程资源,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所以在使用纪录片教学时,要注意目的性原则。教师要提前备课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好纪录片的使用场景,比如纪录片在哪个环节使用、使用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播放纪录片要达到怎样的效果等。教师都要提前进行设计,从而有目的性的选取合适的纪录片使用,才能更好的进行历史教学,才能发挥纪录片对提升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作用。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充分将作为影视资源的纪录片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历史纪录片以其独有的特点对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尤其是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素养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正确有效的运用纪录片,发挥纪录片的教育价值。总之,历史纪录片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何有效的应用纪录片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共同研究,希望本文能够为教学实践提供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指导,为核心素养的落地与实施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猜你喜欢
史料纪录片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