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琰
(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 甘肃 会宁 730700)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教学中应纳入史料实证,把史料实证的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一项关键内容。教师应该全方位给学生准备需要学习的资料,学生围绕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不间断的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组织学生挖掘史料实证的内涵,全面提升学生与充实学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运用史料实证阶段,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调动教师拥有的教学经验和先进思想观念,强化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为此笔者进行具体研究。
现阶段,核心素养的培育已经是全球范围内的重点内容,我国已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代表的是学生具备能够满足终身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1]。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涉及时空思想、历史分析、历史价值观等多个层面,史料实证素养是典型代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时,要围绕史料实证内容进行具体研究,可以说史料作为史料实证的前提。研究史料实证,也就是依托一定的检验流程得到可信史料,以此为基础对历史的真实情况进行呈现,关注史料在历史研究中起到的作用。具体分析历史内容时,应全方位采集信息资料,判断真伪,最终整理与总结背后的规律。换言之史料实证是重现历史的一种模式,更是一种能力,教师重视学生采集质量、筛选史料和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史由证来”、“论从史出”,发展学生与时俱进的历史观念,促进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利用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发展[2]。每一个学生都要形成采集历史资料的良好习惯,能够对获取的资料进行优化与总结,全方位研究历史资料,在多次筛选和总结中明确历史知识以及现实规律。可以说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是产生重要影响的。史料实证资料的运用给学生打造良好情境,情境法的运用让学生深入感受到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历史探索过程的感悟,学生分析与历史知识的产生,树立学生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可得到提升,由于史料实证主张学生通过现有的资料挖掘历史事件,延伸学生学习视野,从而渲染良好的教学气氛,基于此史料实证的素养培养,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表现自己才能和表达心中思想的机会。
只有培养高中学生具备史料实证素养,才可以确保史料实证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效率达到最大化。分析史料实证运用的基本条件,首先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是课改的深入发展,使得素质教育思想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观念,新课程标准代表着学生要接受素质教育引导,形成良好的素质教育观念[3]。宣传和推广素质教育,让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发展得到条件支持,现有的历史教学,围绕新课改条件进行更新,加强学生研究史料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4]。其次是运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往的历史课程教学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总是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的对历史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要求教师对所有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引导学生自主探寻和采集历史资料,接下来在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分析学习成果,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和教师交流,师生共同创造活跃的教学氛围,突破以往课程教学的枯燥性和乏味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畅游就好。最后是及时运用网络平台,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创新,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乘史料素养,应该及时融入信息技术,让学生输入关键字获得诸多学习的资料,网络范围内包含大量的史料资源,采集的信息按照文字和视频的形式只滚体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丰富学习内容,更为全面的掌握历史知识,继而为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3.1 拓展史料阅读的范围。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应该在教学阶段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现有的结论,针对学生来讲,相关的历史结论是比较固化的,在学生遇到与之相对应的一些现象时,总是不能理性的判断。此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和新课改标准之间存在偏差,所以历史教师带领学生研究历史结论要贯彻“论从史出”的原则,教师拥有比较精湛的知识,学生深层次进行史学阅读,接下来以广泛阅读为前提给学生渗透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历史资料,拓展学生史料阅读的范围。随后针对性的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能够客观认识历史,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5]。对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一些就是可能会让学生直接分析什么是人文主义,觉得人文主义便是社会范围内与资产阶级利益息息相关的思潮,更是与神学观念存在对立关系的思想结构,矛头直接指向教皇以及教会,势必会被疯狂镇压。可是具体的历史发展中,人文主义基本上以教皇的座上宾为主的,包含拉斐尔等一系列人物,都为了服务教皇而感到骄傲。若教师将应化的要求学生分析历史结论,在学生遇到文艺复兴的历史现象时会感到茫然,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大量收集历史资料,进一步分析文艺复兴阶段人文主义的精准概念[6]。教学活动中,教师拓展学生史料阅读的范围,融入人文主义是14世纪以来快乐人类之间对于存在典型性问题进行探索的一种思想,由此再次呈现上述历史现象,降低高中学生学习的难度。
3.2 科学筛选历史材料。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能够给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发展提供更多资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筛选大量的历史材料,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进行针对性筛选,让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具备代表性的史料,挖掘史料的内在价值,丰富学生历史学习知识面。组织学生学习上半世纪前半叶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筛选史料,把《茶馆》这一个话剧为研究的入手点,让学生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这个话剧表面上是文学作品,实则是反映出历史事件,以描写茶馆老板的行为举止为基础,体现出当时北京的实际情况。在历史教学中及时融入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发展背景,对社会背景和实际生活进行对比和补充,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深刻印象[7]。北宋时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以加深学生对社会习俗的了解为前提,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清明上河图》这一个史料,学生了解到这是作者终其一生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是罕见的精品,更是国家保护文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史料的创作背景,研究北宋阶段的繁荣与昌盛,让学生能够和史料互相对话,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历史教师精心筛选史料,适应了高中学生身心成长的需求,还可以发展学生文学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3.3 归纳总结历史知识内容。在历史教师带领学生采集历史资料、筛选历史资料、运用历史资料之后,需要及时纳入归纳总结的环节[8]。在史料教学的指导上,教师与学生要客观评价史料,健全学生知识结构体系,让学生在头脑中可以自主建立历史理解思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再次给学生呈现历史资料,比如“中国封建时代的经济结构”相关知识点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贯穿于历史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自觉走进当时的环境,了解奴隶制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这一个内涵,学生客观的评价和总结,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历史思维,培养了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让高中学生能够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需要灵活的运用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让学生全方位感知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历史思维可以迈入新的台阶。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渲染教学气氛,通过拓展史料阅读的范围、科学筛选历史材料、科学布设问题情境、确切辨识史料、掌握解读史料的技巧、归纳总结历史知识内容等措施,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历史知识,另一方面领悟到史料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