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天娥
(靖远县高湾镇三场中心小学 甘肃 靖远 730619)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其并不能够在短暂的时间里,获取有效性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之前,要提前性地掌握班级学生的基础性学习状况,针对性地挑选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以方法的转换和理念的变革,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里,由着教学革新的推行,在综合时期的语文教育中,都在持续性地开展着“素养性”的培育,而语文学科中的其中一个核心素养,就是提高学生学科的本质技能,强化学生对汉字言语的应用能力。为此,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实则就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展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背景,教师在开展语文写作活动的时候,就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技能延展的角度出发,改善问题,优化课堂,并依靠“寓教于乐,乐在其中”的教育理念,应用多元化的、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学生的写作素养。
受以往功利性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践行写作活动的时候,常常会用单一性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但整体性的素养培养,是未达到理想状态的。为此,教师就要基于问题的产生,改变现状,并通过各式写作活动的开展,转变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方式,以多元性的、趣味性的方式展开活动教育,透过学生写作技能的延展,深化学生的写作素养[1]。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里,教师常常更偏向于阅读层面的教育。当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教师也更强调“语句的通顺性”和“文字的正确应用”。基于这样的发展,教学就会出现一定的混乱。写作教学也会因为教师的忽视,而成为“辅助类”的课程。简单地说,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往往会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分割开来,这种分割,会让写作教学的效率变得低下,学生会受教师教育理念的影响,认定“写作”并不重要,而对作文练习产生“偷懒”心理,其会为了应付老师,而抄写他人或是作文素材中的内容。从核心素养的培育基础出发,教师在进行写作教育的时候,不单单要重视学生技能的提升,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表达。因为写作素养是认知和情感的共同展现,基于此,教师就要完善写作教学混乱性的问题,将阅读和写作教学融合起来,通过趣味性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品质。
如同前人所说,艺术一般和现实生活相连,既起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现实生活中的部分内容,有时比艺术还要夸张。所以,就小学语文写作教育来说,教师要持续推动学生从本身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写作材料,以填充在写作进程里,由于素材匮乏,而导致的兴趣缺失。依托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学生如若可以在自身的生活里,提炼出相应的素材,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而这种能力的加强,就会让学生累积到对应的写作素材。除此外,观察生活的过程,也会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其会在素材的灵感迸发下,感知到写作的“快乐”。针对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写作活动的过程里,就要持续性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依靠课程写作教学的完善,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以学生思维的延展,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2]。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美丽的鹿角》为例,教师在讲述这类寓言故事的时候,就可以将阅读课程和写作课程整合起来。透过“文章阅读”和“习作课”的融合,激励学生感知生活,提高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累积。学生可以基于生活经验,提高理解能力,继而懂得“看图写作”的重点,明确寓言故事的前后语言逻辑。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技能。除去读写间的融合策略,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两个层面的技能培育,进行说写间的并行。这两个层面都是学生语言的传递,说是口述语言的表现,写是书面语言的表现。两者有一定的差异。即学生在进行口头阐述的时候,会尽量清晰地表达自身的语言,会仔细的观察自己需要描述的食物,为的是让他人可以理解自身的言语。但在书面表达的过程里,小学生往往会带进自己“口语阐述”的逻辑,所以,写作思维就会出现一定的漏洞,语言也有断联的地方[3]。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育的时候,就要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表达自身意见的空间与机遇,使学生在写作前进行逻辑的梳理,完成写作表述层面的顺畅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写作锻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为例,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情感认知的过程里,可以围绕这节课中“我”的心理路程,了解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描写。学生可以借靠标注的形式,划分文章的结构与段落,通过段落结构的划分和心理变化的语言标注,了解如何基于一件事情的产生,叙述一个人的心理变化。由此,学生在进行实例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沿着自身的心理变化,顺通写作的逻辑和语言。比如“害怕上台演讲”的情绪,“不喜欢举手回答”的心理等等,学生可以围绕这些真实性的写作心理,描述微小的一件事情。把自身心理的变化叙述出来,进而形成完整性的作文内容。
在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过程里,仿写环节十分重要。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位于初级阶段,所以,小学生对写作所产生的热情,大都来自于他所存留的兴趣。所以,在开展课程活动的过程里,教师就要掌握学生的兴趣,以对“寓教于乐”的理念践行,启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写作,这样才可以有效加强课程整体性的学习成效。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四课《刷子李》为例,教师在进行习作课讲述,即让学生将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时候,就可以开展仿写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对“刷子李”或是人物性的习作例文进行分析,依托结构与逻辑的划分以及情感内容的渗透,仿写一篇写人的文章。仿照的过程,实则是另一种知识汲取的过程,学生会在仿写之前,精心地了解文章内容、结构与情感。其会把握整体性的故事内容和系统性的故事逻辑。而在逻辑把握,故事汲取的基础上,学生就能够借靠自身的生活经验,描述一个人,展现一件事,彰显深厚的情感。这种经验性的仿写,就能够推进学生写作能力的进展。
沿着对部编版教材的分析,低年级时期的写作训练一般是“看图写作”,中年级时期的写作训练则要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和续写能力。高年级时期的写作训练则是在加强学生仿写能力和续写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基于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就要结合教材内容,践行“续写”性的实践活动,透过故事的延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续写,进行大幅度的创新。以此发挥自身的联想能力,提高自身的写作素养[4]。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盼》为例,教师在讲述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联合习作课的要求,即“围绕中心意思写”,开展续写性的写作教学活动。续写不仅考查的是学生的联想能力,还考查的是学生对原有文章内容的理解。他的文章故事一波三折,文章作者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描写人物内心、外在表现、心理状态的形式,学生在续写的时候,可以结合这样的技巧进行“主人公”的心理续写。当然,学生在续写之前,要了解《盼》的中心意思,只有这样,其才能够抓住“主人公”的“盼”心理,从而结合心理上的演变,进行中心向的故事续写。学生可以在续写活动的开展下,对原本的文章结构与内涵进行分析,这种读写间的巧妙融合,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改革写作课程中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基于自身兴趣的提升得到逐步性地加强。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里,教师要依托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实践性的改善,像是对读写融合、讲写并行的重视,这些既能够激发学生产生一定的生活感悟,还会帮助学生夯实一定的知识基础。最为重要的是,学生所体验的生活,会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阅读所获取到的技能,则可以成为学生写作能力的转化。除读写融合、讲写并行的策略实践,教师还要立足于语文课程的标准化要求,开展“仿写”、“续写”活动,借此有效融合阅读课程,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如若整合了上述教学策略,其就可以落实“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促使学生乐在其中,并从能力的提升当中,深化一定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