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霞
(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民族小学 内蒙古 凉城 013700)
小学是学生养成各项文化基础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推动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内容中的有效融入,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不同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开阔个人的学习视野,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由此可见,教师在语文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较大的。但是在当前,很多教师更追求学生对理论化语文课程内容的记忆,在这样的课程教学目标下,较多语文教师的个人教学思维被限制在教材内容的开发上,学生接受到的课程知识有限,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认知不足。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融合,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让学生自发地加入弘扬传统文化的队伍中。而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一些外来的文化和观念持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积极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历史,深刻体会我国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有效融入,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首先,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和思想道德内涵,推动学生学习这些文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比如,教师在课程中为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谦让的美好品质。此外,学生在学习这类文化故事以及其他的文化知识时,个人的文化视野和语文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形成具体的认知,学生在阅读不同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够积累不同的写作素材,这样不仅能够奠定学生的文学气质,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
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融合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不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学会分辨是非,正确理解对错,为他们奠定良好的品质基础和素质基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融入,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良好精神品质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引导者,教师向学生传递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从当前的教学状况来看,依然有一部分教师没有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更没有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在讲课时大多是讲述课本中的基本知识,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深入。教师要想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应有的教育作用,应当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在讲解课文时引入优秀传统文化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传统文化不仅容纳着广博的人文知识,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优质的思想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艰苦卓绝奋斗的根与魂,理应在小学生手中代代传承。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改革根本任务,新课标倡导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初衷,不单单是人文知识的输出,更重要的是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职能,从而同步完善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德育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升小学语文的育人水平。基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传统文化教育时,应该树立明确的德育导向,这样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格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心灵、拓展学生的精神视域,另一方面也能实现固本铸魂、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优化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发展。首先,教师应该加强凝练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德育元素,整合教学目标,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学习模式,以传统文化中高瞻的德育思想引领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建设,使学生成长为知荣辱、明是非、扬正气、树新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让学生勇于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梦的神圣使命,从而彰显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实现对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全方位重塑。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应该大力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带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优质道德思想的奥义,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学生的精气神,也能以书香润泽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实现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质量渗透。
语文教师可以进行一些主题阅读活动,如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来带领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沟通交流。教师在开展主题阅读活动之前,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传统节日,如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以及相关的文化名人,如屈原、介子推、杜甫、伍子胥等,在此基础上寻找有针对性的人物传记和节日内容描写文章。可以是课本内的,也可以是课外阅读。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传统节日主题阅读活动,通过阅读的方式,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节日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本着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来开展主题阅读活动,相信可以提高传统文化的渗透效率和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教师还可以将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决定传统文化阅读活动的主题,挑选相应的素材,这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发现更多的阅读问题,在同学们和教师的帮助下来解决问题,提高主题阅读的效率和水平。与此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主题阅读活动开展更加多样化的评价,让学生的表现得到教师的肯定。
作为践行传统文化渗透的主导力量,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与责任,并根据学生认知特性与具体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近距离去接触传统文化、深层次去感知传统文化,进而慢慢体悟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充分融入语文学习领域,获得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切实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根据学生认知现状与发展需要,科学设定各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近距离了解当地的地域风俗、文化资源、传统节日等。并根据活动主题,让学生自主了解这些传统习俗背后所包含的故事,并将其记载下来,在课堂内和同学、教师分享,还可将其编写成通俗易懂的绘本、故事书等,切实丰富校本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而对学生所了解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各类信息,教师可将其加工成更受学生喜爱的图画、微课等信息化素材,定期与学生共享,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除此之外,教师则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调研与探究,使所开发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内容、项目、活动、素材等与学生发展相得益彰、互相促进。必要时还可以让一些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领域,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与意见,以切实丰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使传统文化真正渗透至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并通过教师的指导与带动,促进学生的人文涵养提升。
课堂组织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能力之一,高效的课堂组织能力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开展高效语文课程的必要能力。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中的有效应用,教师需要明白学生喜欢“玩”的特点,通过组织趣味性课堂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环境中加深知识理解,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诗歌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结合诗歌意蕴创新小学诗词教学活动,结合诗歌意境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有效渗透给予高度重视,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确保能够将多元且内容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小学语文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得到进一步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能够在提高教学课堂质量的同时,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