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旭峰
(定西市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 甘肃 临洮 730500)
新课程对初中地理有效性教学,提出了全新定位与更好标准。而强调教与学的开展与践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导向,来构建多元化、丰富性、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体验中获得对地理原理、规律、内涵的理解与内化。而有关初中地理有效性教学的构建路径探究,则可将教与学的开展,置于全新领域。不仅切实践行了新课程思想与要求,同时对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与核心素养的塑造,也会带来积极作用与重要影响。
就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一是教学模式老套。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也已经走进了各大课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取代。但是,一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还沿用老套的“师讲生听”式的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无法深入地探究知识的精华,对获得知识仅仅流于表面,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之间也相互脱节,使得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欠缺,这也使得地理学科失去了其教学意义。
二是对地理的教学重视度不够。与高中地理相比,初中地理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使得一些学校在对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上重视度不够,也导致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对学生就地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等的要求并不高。而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未能及时更新补充,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者讲授的内容都较为的单一与浅显,而具体的课堂中因为缺乏针对性的设置,师生互动频率不高,而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也较少。教师灌输式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很难被凸显出来,这也使得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并不高,学习效率也不理想。
三是教学理念滞后。一些初中地理教学中,虽然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但却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一个完整的现代课堂教学,应突出的是“双主体”,既要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而有的教师虽然在高喊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但从思想意识上未能得以转变,因此在实践落实上并没有见到具体的行动。从一些课堂教学中就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发挥超出了“度”,使学生无法充分发挥主体性,彰显个性。教师一味的按照自身的教学设计讲述地理知识,学生被动听讲以及机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其思路完全被教师所牵制。再加之课堂上师生互动不够,而且生生之间的交流也缺乏,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教师观念不更新,导致使得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不仅学生的兴趣缺乏,而且学习效率也不高,这实际上也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产生了极大困扰,也成为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性的根本原因。
以往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教师也缺乏了解学生需求,主体地位处于边缘化,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交流探讨,使得课堂的氛围较为枯燥、呆板。这样的教学氛围,实际上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也无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因此要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基础土壤就是能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不仅师生之间积极互动,生生之间也要积极互动,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开启思维,大胆想象,敢于发出自己个性化的声音。在生生的交流探讨中,不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使得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意识被最大化地激发出来,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也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地理知识,也进一步在这一民主而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使得兴趣以持续,并且学习潜能被充分挖掘,而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升。
新课改一再要求课堂教学要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教学之中学生是三要素中的一要素,而教学的主要对象就是学生,教学活动中没有了学生,显然这一活动就不可能发生。因此,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则要重视学生这一主体的学习状态,采取一定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凸显主体地位。每一名学生由于其家庭环境、生活背景、兴趣爱好以及认知水平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作为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这一差异,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安排,通过分层教学尊重学生差异,就需要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问题、教学任务、课堂练习等都要体现层次性,以此也能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实现“跳一跳、吃果果”,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也能促进整体发展。比如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一些具有教育难度的、挑战性的作业,能促进这部分学生更好的发展,不断进阶;亦或者是为那些学困生布置基础性的作业,让他们夯实基础;同时也鼓励中等水平的学生敢于去尝试完成优秀学生的一些作业,由此,让学生不断从获得成功中体验喜悦感,增强学习信心。根据不同学生的优缺点,进一步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真正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优势,从而也能促进整体的进步与提高。
初中地理中涉及的很多知识与内容,都源自研究者对生活现象的深度剖析与充分论证,这也充分说明了以生活化理念为引领的初中地理教学开展,更具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落实有效性教学构建路径探究时,应切实加强对辅助性生活素材的借助与利用,并将其适度迁移至学生认知领域。促使其在观察、判别、解析中感知生活之魅力,理解地理之内涵,以切实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实效。同时,在生活现象的引领下,地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自然被无限拉近,更利于教学方法的优化,也会对教学有效性提高提供坚实保证。例如,在开展《天气及其影响》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内即时引入当天天气预报,组织学生来了解最近的天气情况,并利用多媒体呈现有关干旱、沙尘暴、暴雨等视频,组织学生站在不同视觉去分析各种天气的形成原因。使学生在探究与判别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逐步获得对教学内容的内化。借此来优化教学指导途径,提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进入新时代,随着新课程思想与理念的深度践行,使得初中地理教学的开展,也应向着更好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塑造领域迁移。因此,教师应以新课改思想、新课程理念为统领,切实做好对各类全新教学方法的借鉴与吸纳,并将其适度迁移至学生地理学习领域,来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策略。而合作活动的设计与构建,则对于学生充分突破自身认知领域的诸多困惑,并在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同时,教师可通过对合作活动设计的方式,来优化教学策略。通过合作情境的创设,合作平台的搭建、合作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合作中开展探究、实践、应用,来实现对教学氛围的活化,学生认知潜能的开掘。例如,在开展《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中,可借助设计合作活动的策略,组织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有关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以通过学生自学、合作、研讨、交流等,得出重要结论,以逐步获得对教学中基本理论的充分理解,为教学有效性增强而提供保证。
由于很多地理现象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较远,若离开了直观化他体验的驱使,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会受到诸多影响。因此,为了帮助其获得对教学内容的充分、深入、全面理解,教师可以媒介资源利用为铺垫,来活化教学指导策略。引领学生在观摩、感知图画、视频、音频、电子地图等过程中,开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内化,以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同时,在各类媒介资源的刺激下,学生的认知体验必然更加丰富,其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势必会得到充分调动,更利于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例如,在开展《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教学中,可在课堂内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剪辑,组织学生近距离了解有关“化石”的诸多信息。而在学生完成视频观摩后,即时设问: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为活化石?为什么澳大利亚的资源如此丰富?使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开展对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学习与梳理。以切实拉近地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来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强化。
学习地理知识,最终目的便是能运用所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地理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练习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知识处理问题的素养,则是从这些练习上开始的,由此也能检验学生吸收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程度,以便于教师更好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或者是及时调整教学,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师通过对传统练习模式的更新与改变,进一步采用多样化的练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程度,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由于初中学生的个性特性更为显著,以致其对有效性、高质量、深层次的教学需求更为迫切。而建立在有效性教学策略构建路径研究基础上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必然更为贴近学生认知实际,且对于教学效能强化与学生素养塑造,也会带来积极作用与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探寻初中地理有效性教学构建路径时,应切实关注学生认知现状,并以具体教学内容为依托,来优化教学模式,延伸课堂路径,借助各类资源,将教与学的开展,与具体活动、项目、任务等有机结合,深度衔接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应用、体验、感知的机会与条件。以通过实践性、多元化、丰富性教学活动的构建,来引领学生开展探究与分析,创新与创造,以切实增强教学效能,更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与素养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