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芳 李 哲
新冠疫情并未打算“悄悄离去”, 自2020年新年伊始至今,持续不断的疫情是一次重大的考验,各部门一直在积极应对,常态化的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敏锐把握疫情中的思政教育鲜活元素,将疫情防控融入学生价值导向、学生心理健康、学生日常管理中去,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精神力量来构筑疫情防控的思政城墙,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冠疫情对全球的冲击使得整个世界面临着不确定性的挑战,不确定性并非疫情或是后疫情时代才出现的问题,自古代瘟疫事件初始就一直成为笼罩在全人类上空的一朵乌云,疫情暴发的不确定性宏观上改变着国家间的经济落差,微观上改变着我们所熟悉的日常,但是事物总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前进的,不确定性也将成为绝望和希望的来源。透过疫情,我们发现病毒也是不断发展进化的,在此过程中人类也会研制出攻克病毒的疫苗技术,从而共生共进。作为高校的辅导员,我们承担着日常的思政教育工作,不确定学生会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会面临何种程度的危机,但是我们要在化解学生各类困难中成长,在处理学生多类实际问题中得以进步。
思政课堂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如思政课程教学已然不能满足日益适用现代教学方式的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这就亟须辅导员寻辟一条新的路径来满足思政教育网络化的趋势,为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可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新颖有趣的方式来开展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政教育,疫情的到来促使我们从线下课程转变为线上课程,辅导员也应敏锐把握开展思政教育的时机,把握住思政教育的多元化趋势,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适时开展学生工作。
辅导员工作是高校连接学生与学校之间重要的一环,作为高校从事学生辅导工作的专职教师,工作事务涵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党团建设、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资助管理、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学生日常管理问题更加尖锐突出,为辅导员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辅导员应及时、准确掌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利用疫情等时代信息元素为思政教育注入鲜活生命,把握疫情防控特点,以疫情防控为切入点,结合疫情防控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开展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疫情防控主题班会、心理疏导。
辅导员可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展开学习讨论,围绕疫情下的中国开展思政教育,突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抗疫先锋、抗疫事迹、抗疫精神为主题使其发挥榜样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和责任意识与国家同呼吸、与党共命运,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坚持“以学生为本” 的管理理念,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要从严出发,抓好学风建设,不断完善学生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从根本上杜绝麻痹大意,加强疫情防控意识,牢牢守住校园安全防线。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强有力支持。疫情常态化下的学生心理关爱与管理更加急迫、重要,准确排查、掌握学生疫情常态化下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提高应对疫情带来的种种心理波动,帮助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增强抗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学生辅导员应积极协同学校、上级相关部门进行疫情心理危机疏导,建立重点关注对象资料档案,全程跟踪关注学生,随时掌握动态并做好积极应对,做到每日一汇报,每周一汇总,勤学善用心理学知识更好地疏导日常疫情常态化带来的心理变化,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扎实做好疫情常态化下的学生心理疏导和调适工作,保证学生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作为立德树人的最前沿工作者,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思想教育工作,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高校辅导员需要政治意识进一步强化,思想站位进一步提高,主动向实践学习,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工作,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加强党中央关于疫情重要指示精神的学习,应做好党和国家防疫理论政策的宣讲者、传播者,常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积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守初心,担使命”,把疫情常态化下的学生现实诉求、实际问题及最纠结的思想困惑及时疏导解决,以个性化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诉求和期待,成为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第一,体悟抗疫精神,强化价值引领。疫情防控期间,冲往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默默无闻的志愿者,他们用奉献、斗争精神书写抗疫诗篇。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要敏锐把握开展思政教育的时机,利用抗疫英雄的事迹来激发同学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过疫情的点滴小事来培养学生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岸抗疫斗争精神,可通过召开线上线下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的形式来宣传抗疫精神,适时开展思政教育,强化正确价值引领。
第二,鼓励大学生投身于抗“疫”志愿服务活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是一个特殊的课堂,可以让大学生亲身体悟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同呼吸共命运的家国情怀,在经受疫情考验的同时增强社会主义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能够借助这样的“鲜活课堂”锤炼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无私奉献精神。高校辅导员作为接触学生最紧密的一类教师群体,应做好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引领工作。
1.准确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
做好学生的数据统计工作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学生,数据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有力助手。疫情防控期间仅仅掌握学生的静态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等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动态出行信息的掌握,及时了解学生所处地理位置,做好学生出行的日统计上报工作,掌握学生是否处于中高风险地区,精准到学生所处的小区是否处于封闭或隔离状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每日上报体温的工作。
2.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业生活
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即使大学生也要以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为主。疫情打破了集聚式形态的校园生活圈,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课程考验着学生的自律性,线上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需要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配合,还需要辅导员发挥协调枢纽的作用。疫情常态化的趋势下,辅导员需要帮助学生规划好学业与生活,甚至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需要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3.精准帮扶困难学生群体
辅导员会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多的是要关注一些特殊群体,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尤其要重点关注因疫情导致贫困的学生,及时了解并传达给学生国家针对“因疫致困”的相关政策,保证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并享受到政策上的帮扶。
疫情发生后,给各行各业带来不同程度上的冲击,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心理困扰,辅导员要利用相关的心理知识帮助他们疏导情绪,缓解压力,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信息,进一步切实加强对毕业生的实际指导与关怀。
1.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增强理性认知
针对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做好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的举措,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预先进行分类,做好心理危机应对预案和心理问题学生备案的“双案”工作。重点关注平日里的潜在学生心理问题名单,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及时关注班级每位同学的动向和心理状态,评估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危机的风险,将可能出现的问题遏制在萌芽之中,把各项工作做在出现问题的前头。
2.加强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来讲,是一次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打破了原来的大学生活规划,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学生也面临着恐慌和焦虑,辅导员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微信和电话沟通的方式来缓解学生的焦虑,安抚学生的情绪,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引导学生对疫情相关虚假信息进行合理的辨别,防止其参与到不当网络舆论中去。
1.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大学校园是一方“净土”,辅导员要发挥保护学生在校正常学习与安全的职责。辅导员作为接触学生最紧密的一类群体,要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处理解决相关突发事件。疫情暴发得突然,也是在考验辅导员疫情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力,辅导员要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在疫情事件中确保学生的安全,关爱学生的心理,发挥辅导员的协调管理作用,组织好班委,开展好相关工作,保证“化危为安”,确保危机事件处理机制正常运转,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及时地做好总结与反思,积累相关危机事件的工作经验,搭建起辅导员校园危机应对与处理的长效机制。
2.提升辅导员网络思政的能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享受线上学习的红利,网络逐渐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提升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辅导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多元化地完成工作。第一,做好网络疫情相关工作。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视频会议召开班委会、班会,督促学生每日完成校园健康打卡,通过网络各类APP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与位置动态等信息,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心中有数。第二,开展内容丰富的线上活动。辅导员指导各班级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如开展线上主题团日活动、线上学习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网络文化节,评选出主题丰富与形式多样的纪录片、动漫作品、摄影作品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线上活动的积极性。让疫情防控期间的单一生活也变得多彩丰富。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切实做好党的青年大学生培养工作,常态化的疫情防控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水平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疫情常态化形式下,数据统计工作如何高效有序,疫情防控政策如何落地落实,舆情引导如何准确无误,心理疏导如何个性细致,对疫情常态化下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