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琛 袁 梅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高职要按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具有一定高等教育知识专业技能技术知识的人。思政教学工作不容小觑,教师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能够在多种情境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课程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为实现新时代培养高层次职业人才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改革必须加快推进,通过思想政治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现代社会,许多研究生和本科生知识丰富,但缺乏良好的技术人才。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目标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填补市场空缺,就业前景非常好。因此,有必要加强道德教育,使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立德树人是大学教育的根本。要坚持德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整个课程,实现全面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新时代提出的要求,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关键举措,对贯彻社会主义教育和道德建设的方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高职思政教育体制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培养优秀人才要爱国爱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好技能。由于中小学教育是强化教育,应试教育具有很大的作用。不过,高职院校没有升学的压力,应更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因此,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课程设置以专业课为主,对思想政治过程的重视明显不足,课程设置也有所欠缺。取决于思想政治进程的特点,无论是实践教育还是理论教育所必需的教学资源,或是社会调查和教育基地参观都离不开学校的物质和资金支持。此外,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学教师只把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没有对学科进行深入探索,对学科没有深入的认识,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大型课程,学生人数偏多,而且大部分班级和专业都不一样,在众多专业、众多年级、众多思想不统一的学生面前,教师普遍采用直接教学的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充分反思、学习的积极性。思想政治课教育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理论教育,另一种是实践教育。理论培训的内容枯燥而教条,不足以实现教育目标。实践培训的设置帮助学生了解和接触社会,教师可以带领团队在暑假进行社会实践。但由于学校的重视程度及师资力量、资金等的不足,其效果远远不能达到既定要求,也无法使学生正确运用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解决现实问题。
我国的高职院校一般为三年制课程,前两年主要学习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第三年主要学习专业实践。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政课,教育部规定高职院校思政课每周4小时,但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活动很少,大部分以作业的形式完成,无法促进学生知识和行为的统一,实践活动质量低。思想政治学科是贯彻落实基本任务的核心学科,其主要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但是,现阶段,学生的表现评估是基于学生的作业和理论课的成绩,较少涉及道德方面。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有必要改进学生成绩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道德评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学科主要教授马克思主义思想哲学的一般知识。通过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辩证思维方式,可以打破平时的思维方式,当遇到问题时,可以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与事物发展相适应的逻辑思维是很重要的。换言之,学生不应只局限于基于书本的理论思维,而应提出自己的相关理论,建立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想,形成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
优秀的人才要想适应工作和社会,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自信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时,他们会克服道路上的障碍,越来越顺利。目前,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低,但并没有被社会和学校所重视。思想政治课精神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这门课上讲述的伟大英雄们都表现出坚忍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将着力培养学生强大的心理素质,让学生能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会迷茫,即使前进的道路崎岖不平,学生也会用坚强的心理去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创新不仅是修辞,更是学习实践。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学生不仅要了解书本的理论创新,还要学习如何深化生活。事实上,在许多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思维技能的培养。因此,毕业后很难获得社会认同,导致出现很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基层社会中,鼓励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创新活动,毫无疑问,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传统的思维政治课枯燥乏味,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也要及时改善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条件,积极运用教学所需的电子设备,结合现代大数据和多媒体手段,通过应用和呈现各种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活力。还可以在网络上启动知识测试,激发学生的互动表达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注重课堂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观察思考。同时,通过结合国际事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信心和自尊,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改革的意义在于承认学生的创造能力,思政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他们在教学中的问题,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也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时就需要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获得更深入的思政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这样一种新的评价机制不仅能让学生自由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思政课,特别是部分小组作业,部分学生全程观察、参与少或不参与。教学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评价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过程中,是推动思政课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的实际活动表现与评估无关,一些比较务实的学生不会积极参与。因此,为了凝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必要提高实际教学表现在整体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应该进行整体评价。对提高学生小组协作精神、实践参与程度、成果创新做出贡献。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都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换言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降低,因为教学内容设计侧重于以教师为中心,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思政课没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是“老师在说教”,再加上某些讲课的高度抽象性,学生的兴趣就更缺乏。在学习者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很难吸引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更不用说在学习过程中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树立“每个学生都是创造主体,每堂课都是创造天地”的理念。应努力通过营造促进创造力的民主教育氛围来探索和培养新的创造力方法。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在现有教师讲授、听学生讲授的教学方式中,大胆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采用提问式、发现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淡化自我权威中心意识,体现师生民主平等,倾听和鼓励学生的不同意见。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各种答案,充分展示学生的创造天性。
首先,创新的基本前提是激发和保持高职生对思想政治理论学科的兴趣。为了培养创新精神,勇于挑战,学生需要对创新产生强烈的兴趣,而这种兴趣是在思政课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发展和形成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也不是老师灌输的。那么,思政课本身就必须与社会现实相联系,贴合学生的切身感受,以他们想听、想看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次,培养高职生的提问和批判能力是创新的基本保证。如质疑惯例,批评固执,做出大胆假设,仔细测试,就会有创新和进步。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批判的,创新精神还体现在探究求实的精神上。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历史发展始终体现和蕴含着探究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时代进步、追求真理”,是对创新精神的集中总结。在思政课教育中,教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和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阐释,使学生深刻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批判、探究、求真、创新的勇气和精神。教师通过强调辩证联系的教育内容,可以使高职生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从而开辟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丰富了高职生的创造性想象,开辟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此外,通过加强对涉及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道德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高职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过程在高职课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过程的特殊优势,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育。确定能力和培训需求,并最终实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同时,通过思政课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实践中,教育者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过程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