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畅
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在英语文化与知识的学习中,端正人生观、价值观。义务教育阶段,要发挥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工具性优势,在促进学生英语素养获得中,兼顾学生良好德育品行的养成。在思想上,要爱家、爱国,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在心理上,要诚实、正直、自立、自强;在品行上,要热爱劳动、尊重他人,遵守公共道德。初中英语教师要主动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适时、有效地拓展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渠道,抓住语言知识点,激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德育寓情于教,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促进良好品行和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英语课标强调“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增强初中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德育素养”。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德育一直被忽视。英语教师要坚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从英语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意识和克服困难的挑战意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素质,适应国际交流的人才发展需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养成的关键期,要坚持“四有公民”育人任务,提升广大中学生的整体德育水平;同时,思想品德教育涵盖学生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品格教育等,要摆正道德教育在英语学科知识讲授中的地位,转变教学方式,拓展德育渗透途径,让初中生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优秀的德育素养。另外,在初中英语课程中,要主动挖掘德育资源,从英语知识与德育素材的衔接、融合中,促进学生优秀品德、人格、操守的获得。英语课程教学中,要通过德育话题的引入,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道德操守获得协调发展,实现学科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熏陶。
要想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德育是关键。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中,德在首位。要想推进课程改革,转变英语教学模式,教师要树立大课程观,摒弃传统学科教学的狭隘观念,构建包容、开放的英语课堂。初中英语课程中融入德育,教师要平衡好英语学科知识与英语情境交流的关系,为学生营造获得精神洗礼、品德熏陶的人文情境,让学生从英语学习中端正态度,将学生塑造成具备良好学科素养,兼具优秀道德品行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在英语课程中渗透德育,需要把握两点:第一,处理好英语与德育的关系,恰当把握德育渗透的时机和方式。道德素质的培养要置于重要地位,但英语教师并非要集中精力、时间讲道德教育内容,而是要基于英语学科语言特点,灵活地融入德育知识。教师要在英语教育中渗透德育,找准时机,让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化育学生的心灵。第二,德育与英语学科的融合要结合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道德的培养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停留于说教,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让德育走进学生生活,让德育触动学生情感,让英语课程中的德育渗透更具人文性。
想要择善,必先知善。与道德教育相关的内容很多,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找准德育渗透的契合点。如对于同情、尊重、关爱、助人、集体主义等品格的培养,要衔接英语学科历史人文知识,从中找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让学生能够直观、真实地体认。如在学习“This is me”时,本单元主要强调“自我介绍”,人与人之间见面要打招呼,需要学生懂得与人沟通的方法。在课堂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以“初次见面”为例,鼓励学生展开对话交流,介绍自己的姓名、职业、籍贯信息,介绍自己的外貌、兴趣、特长等内容。学生在介绍时,可以运用所学英语会话,如“I'm...(name);I'm...years old;My hair is...(long/short);I'm...(tall/slim);I'm from...(place)”。人际沟通是增进彼此了解、获得同学友情的重要途径,在发展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再如,在学习“Friends”时,让学生学习人物外貌特征的描述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渗透正确的交友观,让学生体会“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的道理,在英语语言知识点学习中渗透德育内容,促进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英语课程中渗透德育,要能够从语言素材挖掘中,找准与公民素质相统一的关键点。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Outdoor fun”教学中,通过对语篇内容的分析,渗透帮助老人过马路、帮助迷路的孩子找到自己的父母、主动清理草坪上的垃圾、在公交车上要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在生活中要学会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通过对尊老爱幼、关爱弱势群体等社会关爱话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教材中涉及校园生活、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的话题,教师在比较中西文化时,也要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不同的文化,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在七年级上册阅读板块“School life”教学中,教师引入疫情后不同国家学校复课时的校园情景,让学生对比不同国家的复课现状,感受祖国对青少年学生的关爱。在学习西方的万圣节时,教师对比中国的春节文化,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东西方传统节日展开辩论,说一说各国文化的异同。在学习“An earthquake”时,教师引入汶川特大地震实例,通过灾难发生后全国同胞的救灾、赈灾活动,让学生感受身在中国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心理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会观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进取的创新精神。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德育融入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受到家庭和父母的偏爱,缺乏主动意识,缺乏耐心,性格孤僻,不爱动手,不爱交流,社会适应力较差。教师需要围绕英语教材,提炼心理教育内容,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行和人格修养。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引入句型“What would you do if...”请同学们从话题讨论中学习自救知识。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渗透德育时,要积极探索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内容。如教材中保护环境的话题、参加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爱护小动物等内容,都可以延伸德育实践。在学习完本节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服务社会的活动。如为贫困地区学生筹集课外书籍活动,教师在本节语言知识点复习基础上,布置如下任务:一是让学生用英语设计“课外书籍募集海报”;二是通过网络查询需要课外书籍的学校,记下详细地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三是组织募集活动,明确人员分工,确定募集地点;四是对募集书籍进行打包、整理,联系快递并进行邮寄。学生亲历实践,能够在共同合作中,增进人际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促进德育的知行统一。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明确主题,选择“直接式”融入。如在练习句型“What can I do for you”时,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设置“寻找丢失的钱包”情境,某个学生的钱包丢了,热心人士捡到钱包,并展开情境对话交流。丢钱包的人很心急,拾到钱包的好心人表现出了拾金不昧的优良品行。学生在情境扮演和体验中,既增强了对本节语言点的学习和训练,又体会到了乐于助人的快乐。在倡导“节约”的话题探讨中,教师在课堂上模拟做饭情境,挑选学生参与到做饭活动中,让学生观察做饭时不合理的行为,反对浪费粮食。在演练中,让学生体会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重要性,进而将之融入自己的生活习惯中,提高学生厉行节约的优秀品质。再如,围绕“保护地球”这一主题,教师导出破坏环境的具体画面,让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展开讨论:What are the common environmental damage phenomena in life?How to realiz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face of these phenomena?关注英语知识的学习和操练,渗透环保意识,促进知识教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在德育渗透中,有时不需要明确的主题,可以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呈现和解读,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关于“规则”的课堂讨论,教师先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规则。校园里有校园规则,交通领域有交通规则,家庭生活中有家庭规则,社会有社会规则,等等。从这些规则解读中,让学生思考,如果不遵守规则,将会怎样?由此让学生明辨是非,提升规则意识,培养学生遵守不同领域规则的习惯。再如,针对生活中每天睡几个小时问题,教师引出问题: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every night?让学生借此展开反思,思考自己应该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在生活习惯养成上,教师对比不同学生的生活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It's healthy for the mind and the body”,鼓励学生平时要多加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间接式”渗透法重视德育知识的隐性教育。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爱吃东西,教师可播放《Don't eat in class》短片,让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在课堂上吃东西不仅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还对课堂秩序带来了恶劣影响。学生由此认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风、学风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英语学科的德育渗透,教师要重视“综合式”渗透法。教师要重视德育,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提升德育渗透效能。如通过引入榜样,为学生呈现学习的典范,激励学生向善、进取。从英语故事、名言警句等资源中,提炼德育的榜样,如了解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爱迪生等名人的事迹,让学生从名人的身上,学习坚强的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念,促进学生拥有健康、高尚、优秀的人格品质。“Sweat is the lubricant of success”,让学生从中认识到“不劳而获”是不对的,要努力拼搏,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让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引入情境创设活动,将英语会话、德育情境衔接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角色体验中,领悟德育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在练习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与“Would you like...”时,教师在班级搭建“家庭招待客人”的场景,让学生扮演家长、客人,既练习了句型,又从中学会了合作与交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的渗透与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要体现化育的渐进性,以话题为主线,以情境为依托,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人格魅力、道德品质的塑造,为学生做好表率。重视师生情感的融通,搭建和谐、互信、理解、轻松的德育氛围。教师要重视言传身教,注意规范自我言行,保持得体的仪容仪表。尊重学生,宽容学生,理解学生,保持谦和的心态,积极挖掘德育要素,灵活变换不同的德育渗透方式,巧妙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的人生体验更加丰富。开启学生的心智,拓宽学生的德育视野,实现德育与英语学科育人的深度融合。德育渗透,要坚持长期性、人文性、实践性目标,全面解读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让学生的品格得以完善,争做勤奋、上进、友善、合作、积极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