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2022-02-18 22:04任民军
今天 2022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活动生活化

任民军

(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强调教师需保障育人活动贴近现实生活,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符,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及技能,可以在生活实践中发现、解决物理问题,在具备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物理计算能力等学科素养的基础上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因为生活与物理紧密相关,所以教师需在课上展开物理生活化教学活动。然而,有些初中物理教师存在生活化教学方式僵化、课程开发滞后、评价欠佳、体系不全等问题,无法基于新课标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基于此,为使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更优,探析新课程标准下的生活化教学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1.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要点

1.1 在教材中探寻生活化教学实践的着力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教学需贴近学生生活,这说明生活化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强化学科素养的端口之一,只有教学活动生活性、知识性兼备,才能说明生活化教学发挥了作用。例如,教师在进行“运动的描述”教学时,可指引学生举例分析物体静止与运动的判断方法,而后教师提出问题——小明坐火车,在他目光所及之处还有一列火车,他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在缓缓行驶,待“驶过”旁边火车车尾后他才发现自己所乘列车还停留在原地,请问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什么。待结合本课知识点提问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历回答问题,在感性认知助力下理解参照物的定义,继而基于生活化教学有效讲解物理知识[1]。

1.2 在生活化教学中引入趣味元素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了解学生认知特点的前提下需激发其学习兴趣,参与学习活动,减轻学习压力,基于此教师需在生活化教学中引入趣味元素,使学生能主动思考、探索发现、学习进步。例如,教师在进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时,可先抛出探究性话题——孤独的鲸鱼,1989年人们发现了Alice,在追踪她的这些年里并未发现她有任何的朋友或亲属,主要源于她在同伴眼里是哑巴,因为正常的鲸鱼声音频率为15-25赫兹,而她的频率为52赫兹,这个与众不同的频率让她变得孤独,你能想办法帮助她融入群体吗。学生在被鲸鱼Alice的故事吸引后教师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在了解声音产生与传播内涵的前提下大胆设想,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既可助学生在探究中相互启发、激活思维、解析物理理论知识,又能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等综合素养,继而指引学生在趣味情境中高效学习、全面发展。

1.3 突出学生物理生活化教学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师助学生了解自然、积极实践、勇于创新,这说明在生活化教学中需教师坚持学生本位。例如,教师在进行“融化和凝固”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看“天宫课堂 第二课”中与太空“冰雪”实验相关的视频,为的是吸引学生专注思考,增强物理课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分析结晶现象,还可在介绍无容器实验柜的过程中指引学生探析融化相关知识,进而保障观、思、探一体,学生在有趣的物理实验吸引下参与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尝试说明实验结果,想一想太空实验对现实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使学生能在天宫课堂启发下积极创想,在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等综合素养。

2.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2.1 真实性原则

生活中物理现象无处不在,教师若想基于新课标提高生活化教学质量需推行真实性原则,不可随意夸大、更改、捏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在物理生活化教学趣味性与科学性之间把握好尺度,以免学生产生质疑且不认可教师的说法,这就使师生无法携手打造充满活力的物理课堂,并不利于教师基于新课标高效育人。例如,教师在进行“弹力”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是否见过或感受过弹力并举例说明,部分学生说背带有一定的弹性,还有一部分学生说在玩蹦床时感受过弹力,教师在肯定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分享的学习行为后,从弹力类型的角度出发给学生所举例子分类,以水杯放在有一定厚度的杯垫上杯垫先是凹陷而后缓慢回弹为例,教师指出杯垫对水杯施加了支持力,支持力亦属于弹力的一种,继而助学生进一步解析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在教师启发下回归生活给弹力分类,在真实的生活实例驱动下助学生学习并掌握物理知识[2]。

2.2 渗透性原则

生活化教学活动能在物理课上随时展开。例如,教师在进行“摩擦力”的教学时,可率先拿出几只鞋,指引学生猜想哪只鞋更适合老人穿,有些学生联想到平时陪妈妈逛商场给家里长辈买鞋的情形,于是提出要看一看这几只鞋的鞋底,并认为鞋底花纹最多、最突出的鞋适合老人穿,主要源于这种鞋底防滑性较强,适合腿脚不便的老人,教师在此基础上追问——为何这种鞋底防滑,部分学生将陷入沉思,这为教师讲解摩擦力定义、决定摩擦力的因素等理论知识提供有利条件,使学生能在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有效掌握新知识,同时树立科学意识,明白“知其所以然”对深度学习的重要性,达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除在新课导入、重点知识讲解环节能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外,教师还可在物理随堂小测环节运用生活情境设计能力检测问题。如题:在骑自行车时,为何手捏闸越紧车停的越快;车辆在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车所受牵引力为1500牛顿,则它的摩擦力是多少、方向是什么、施力物体是什么。其中,学生解答生活化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保障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并有效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过程。

3.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阻力

3.1 教学方式僵化

通过分析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方法可知,部分教师习惯用例题分析的教学方法育人,这虽能将生活、物理知识联系起来,但存在育人举措僵化的问题,学生长期在雷同度高、可变率低的生活化教学活动中将失去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良性发展。在教改主旋律下育人方法持续增多,从表面上看拓宽了物理生活化教学渠道,从本质上讲许多教法并未摆脱“先讲后学”育人思路的束缚,教学方式僵化,降低物理生活化教学有效性。

3.2 课程开发滞后

教材篇幅有限,与生活相关的实例、问题等内容较少,这就使初中物理教材降低了生活化教学质量,只有积极开发课程,才能弥补教材生活化教育资源不足这一缺陷。当前物理课程开发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微课利用率低;二是课程前沿性较差,未能将物理科学技术改变生活的鲜活例子引入课堂,这就降低了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说理性;三是课程综合教育效果欠佳,德育、生涯等教育内容占比较小,这就无法基于新课程标准指引学生全面发展。

3.3 教育评价欠佳

新课程标准针对教学评价提出客观要求,其目的是指引教师评价促学,当前围绕生活化物理教学实践的评价存在未能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问题,侧重指引学生背定义、做实验、计算,鲜少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物理思维等学科素养的发展情况,教育评价欠佳,评价功能弱化,影响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成效[3]。

3.4 育人体系不全

新课程标准鞭策教师改进教学对策,育人体系健全利于教育资源整合与调配,为教学对策优化升级提供有利条件。当前有些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出现作业总量过多、课后服务低效、社会力量未能涌进课堂等消极现象,学生在生活化物理教学活动中倍感压力,降低基于新课标的物理教学质量。

4.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路径

4.1 在课后服务环节开展主题式趣味性教学活动

主题式趣味性教学活动指的是将学情、课标、教材视为主题规设的抓手,在此基础上整合教育资源,保障生活化教学活动有趣且有知识含量,在多种主题活动中助学生开阔眼界、创新实践、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学科素养。例如,物理教师可把握课后服务时机开展“火箭模型自制”物理主题式趣味性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重温牛顿第三定律及其他的物理知识,给学生充足时间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自制火箭模型,在此基础上比一比哪组火箭飞得高、结构优。因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基础、能力等方面存在区别,所以教师需基于支架教育理论划分学习小组,确保各组成员能灵活使用物理知识互助共进,并在教师帮助下解决火箭模型自制难题,期间增强创新能力、科学精神、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再如,物理教师可在课后服务环节组织学生开展“飞天梦,中国梦”物理主题式趣味性教学活动,指引学生以组为单位阅读教师事先准备的材料,助学生纵观历史了解先辈探索太空的足迹,学习先辈敢于创新的精神,而后以“飞的最远的纸飞机”为导向调动各组创新实践的积极性,期间引领学生探析升力、重力交互作用关系,思考投掷者施加的动力对纸飞机飞行距离带来的影响,使学生能在趣味活动中高效学习物理知识。为使课后服务环节主题式趣味性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讲更有吸引力且可助学生“六大解放”,教师需确保主题规设与生活相关,能做到德育为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创新与追求美好生活的联系,使主题式趣味实践活动能进一步升华,继而引领学生强化社会责任感,将科技改变生活的种子栽在学生心中,落实基于新课标的物理生活化立德树人目标。

4.2 利用微课填充课程并为生活化教学助力

微课是指教师用数字技术开发的课程,该类课程具有形式多样、重点明确、生动有趣、生本性强等特点,在物理课上有效应用能提升生活化教学水平。例如,教师在进行“电流和电路”的教学时,可采用“大单元+微课+合作实验”的教学活动,将一些生活中与电流、电路相关的小视频借助微课进行播放,引导各组成员围绕“为什么小红家的节日彩灯只是坏了一个就都灭了”、“请帮助小明一家设计最安全的电路图”等问题积极探究,期间用到电流的形成、电路的构成等理论知识,助学生健全物理知识体系,能在解题中系统性的运用所学内容,基于大单元教学解决知识模块割裂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利用微课播放小视频引导学生解题的基础上,鼓励各组用教师分发的电池、刀闸、电线、小灯泡、电流表等实验用具动手实践,用实验论证假设,通过实验解决问题,在实验中大胆创新,使学生物理思维能更加活跃,这为学生高效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提供了有利条件。微课是教师将生活场景、现实问题引入“大单元+合作实验”教学范畴的重要载体,教师需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保障微课内容贴近生活,与学生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理解能力关系紧密,还可点燃学生合作实验、趣探乐创的热情,在实验中进一步拓宽解决生活问题的渠道,培育学生创造力、科学精神、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等综合素养。为使微课可满足学生合作学习需求,除内容贴近生活外,教师还需基于学情设计实验探究类、演说类、随堂小测等类型的微课,使微课可补充物理课程并成为学生合作实验的得力工具,达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目的。

4.3 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切入加强教育评价

为使基于新课程标准的物理生活化教学质量能有效提高教师需增强教评的多元性:第一,评价主体多元,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大单元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可鼓励各组成员在实验、探究、解题的同时互评,为的是及时指出彼此的不足,发现合作学习缺陷,如实验方案不合理、问题分析不到位等,通过组内互评调整合作学习方向,确保学生能充分利用生活化教育资源,加之教师针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加强评价促学,提升生活化教评水平;第二,评价方式多元,例如教师在课后服务环节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式趣味性活动的过程中,可将学生的精彩表现用电子设备记录下来,而后剪辑成相册或视频在电子白板上予以播放,在指引学生反思自评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励性评价,肯定学生在活动中敢于尝试、乐于分享、勇于创新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对物理学习充满信心,优化学习体验,今后能积极参与生活化物理教学活动,实现评价促学的目标;第三,评价要点多元,除关注学生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外,教师还要通过评价引领学生关注个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物理思维等综合素养的发展情况,将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摆在与物理学科性教评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通过评价加强立德树人,继而在教师多元评价的助力下指引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物理[4]。

4.4 在“双减”背景下基于新课标完善育人体系

“双减”的重点之一是教师接受作业管理,丰富作业形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类、预习类、讨论等类型的作业助力下学习成长。例如,教师在进行“家庭电路”的教学前,可安排生活化预习类作业,指引学生看一看家庭电路图,并根据家里的空间布局与电视、洗衣机等电器摆放的位置画出电路简图,这不仅利于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家庭电路组成、火线与零线、漏电保护器使用方法等物理知识,还能助学生增强家庭责任感,在观察家庭电路的过程中发现潜藏安全隐患,如线路混接、私接线路等,在此基础上协助家长改善家庭电路,继而提高生活化预习类作业育人的有效性[5]。再如,教师可基于“双减”通过读物管理引领家长为孩子提供阅读物理相关课外书的机会,如《外星人学物理》、《趣味物理学》、《宇宙的琴弦》等,为的是让学生看到物理知识的不同侧面,基于家校共育拓宽学习眼界,感受探究乐趣,同时可提升阅读能力、物理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这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物理教学实践目标相符,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课后服务环节积极提问,将平时读不懂的内容转化为打造活力课堂及教师重申物理基础知识的抓手,继而使物理教学体系更为完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开展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益,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服务环节设计展开主题式趣味性教学活动,利用微课填充生活化物理教学内容,从学生全面发展视角切入立足生活化物理教学实况进行多元评价,还需在“双减”背景下完善物理教学体系,继而提高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学活动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