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022-02-18 18:37
关键词:道德法治情境

张 剑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德育工作的推动作用,通过引入传统文化案例引起学生的情感认同、精神认同和价值认同,促使其产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坚定的道德和法治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健康的人格。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断熏陶和感染学生,提升其个人修养与综合素质。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传统文化是德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已有几千年之久,礼、义、信等人们长期以来秉持的理念大大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平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时代的进步与素质教育的推进让小学德育的目的也随之变化,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在道德与法制课程中通过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传承的同时积极创新,引导学生弘扬优良传统。其次,传统文化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动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始终以德育思想为主流,强调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德行才能事业有成,有所建树,这一点正好符合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传统文化的涵养是人们修身养性的精神动力,同时也能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小学阶段学生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少,思维和认知水平都有限,尚处于启蒙发展阶段,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今网络环境中信息繁杂,学生容易接触不良信息,产生物质、金钱等方面的攀比心理,甚至产生拜金主义思想,而传统文化的熏陶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滴幸福,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在教学情境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创设符合学生需求的情境,在课堂上吸引其注意力,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从而大大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会产生亲切感,也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解“快乐过新年”时,教师在导入环节播放歌曲《新年快乐》,这首歌脍炙人口,是每年春节期间大街小巷都会播放的,学生听着熟悉的音乐很容易进入新年的氛围。这时教师讲解教学内容,并穿插介绍传统文化知识,先问问学生现在是怎么庆祝新年的,有的说妈妈会给自己买新衣服;有的说妈妈会做一桌好菜;还有的说会和爸爸妈妈去拜年,然后收压岁钱。教师询问学生是否想知道古代人是怎么庆祝新年的,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知道!”教师介绍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守岁、贴窗花等习俗。这些活动有的至今还保留,有的却被逐渐淡忘,教师配合图片向学生描述以往过年时的热闹场面,读一读《元日》《除夜雪》等描写新年的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二)借助信息技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了互联网这个资源平台,其中的资源具有共享性,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所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技术促进自己的学习和进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前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传统文化素材,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

比如,讲解“可爱的动物”时,教师先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家或亲戚朋友家养的宠物,描述一下小动物的习性,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动物。有的学生说喜欢狗,因为家里的小狗陪伴自己长大,很听话、忠诚;有的学生说喜欢猫,家里的小猫晒太阳时懒洋洋的很可爱;还有的说喜欢小兔子,因为不会吵闹,很乖,而且三瓣嘴吃蔬菜很好玩。这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我国濒危保护动物的照片和视频,学生很喜欢这些动物。教师告诉学生,社会经济的进步破坏了许多动物的家园,有的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向学生渗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向学生渗透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等传统文化理念,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三)通过课外读物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们获取和巩固知识,不断学习和进步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阅读书籍,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提前研读教材,根据其中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讲解或弘扬传统文化的书籍,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拓宽知识面,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比如,在讲解“我们神圣的国土”时,因为学生年龄尚小,虽然都知道要“热爱祖国”,但是其实对这四个字的认识并不清晰,不明白为什么和到底要怎么做。教师先用投影设备向学生展示我国的地图还有各地的美景,如青藏高原、玉龙雪山、九寨沟五彩池等,让学生了解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激发其民族自豪感。接着向学生推荐一些读物,包括描写祖国风光的、描写抗日战争的、记录万里长征的,组织学生选择喜欢的书目进行阅读,可以摘抄记录印象深刻的句子,或针对某个段落、情节写下读书感想,让学生通过阅读增加文化底蕴,体会爱国情感的真谛。

(四)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生天性活泼、爱玩,在课上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地用口授的方式讲解知识,学生不仅不会产生学习兴趣,还很容易感到厌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接受教师的说教,却无法真正吸收和内化知识,课堂气氛严肃、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丰富个人体验,感悟传统文化教育与德育。

比如,在讲解“中华民族一家亲”时,教师提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其通过查阅图书、网络搜索、询问长辈等方式了解各民族的文化,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民族写一个介绍信息。正式上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汇报收集成果,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民族,有的学生介绍了傣族的开门节、泼水节,有的学生介绍了蒙古族的马奶酒、那达慕大会等。接着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其认识到无论人口多少、地处何方,各个民族都是平等的。身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应该热爱祖国、热爱同胞,并且让这份爱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是一项长期工作,无法一蹴而就。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有用素材,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信息技术、阅读课外读物和开展实践活动等途径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引导其充分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增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情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