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 珍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65)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界限已经不复存在,而是呈现出交互融合,共通发展的态势,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所谓的媒体融合,是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发展,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采集和分发平台,再造新闻采编流程,实现立体化传播的过程。
媒体融合的传播环境,让传播方式和受众接收信息的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大众媒体不再是话语权的唯一掌控者,其话语权不断被分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也在不断下滑。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广播媒体作为老牌传统媒体,虽然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使之迎来了发展得“第二春”,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移动人群作为广播听众的重要构成,他们是广播听众的同时,更是网民和新媒体用户,他们接收信息的习惯与传统广播听众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办广播节目方式,必然无法适应当下听众的收听需求。纵观目前全国各地的广播媒体,无一不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奋进,只有高举互联网旗帜,树立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融媒发展得转型之路,才能让传统的广播节目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传统广播节目依靠声音符号来传递信息,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素养高低直接决定了一档节目质量的优劣,而在媒体融合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广播节目的主持人又被赋予了新的角色,他们必须要从单一的“声音播报者”的身份定位中跳脱出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各种职责,比如,“新媒体内容提供者”或“视频化节目主持人”等等,这也就意味着广播节目主持人必须向“全媒体主持人”和“全能型主持人”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助力广播的媒体融合转型,为受众生产更多的优质融媒产品。
在媒体融合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广播媒体的融合已经进入深水区,从以往的“互联网+”变成了“互联网融”,从媒体运营理念到频率策划设计,从节目编辑、采访到节目传播,都需考虑融入互联网元素,借助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力量,为传统广播媒体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播节目主持人作为重要的广播从业人员之一,他们在媒体融合语境下,早已经不是只要在直播间里念念稿子,和听众互动一下,就可以胜任本职工作,而是要代入“融媒”角色中,切实地肩负起各种各样新的工作,助力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总体来说,新时期广播主持人的角色转换已经是大势所趋,主要由内、外因共同决定。
为了适应广播媒体行业的转型需求。随着各种各样新媒体技术和新媒体平台的不断涌现,传统广播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被不断弱化和边缘化,虽然移动人群使得广播媒体有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移动受众与互联网用户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他们更多时候是互联网的忠实粉丝,其信息消费习惯和信息需求与传统广播听众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有效地吸引广播听众的关注,广播节目和广播媒体的转型已是势在必行。
其中与新媒体相比,广播媒体的部分传播劣势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单纯依靠声音传播,远远没有图文并茂来的生动直观,这对于已经习惯于在网络时代“读图”的受众来说,只“听”的吸引力大大降低,而且与听众的互动交流存在诸多限制,比如,主持人必须在广播节目直播过程中才能和听众进行互动交流,这种固定时间的互动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受众的互动需求。此外,广播“转瞬即逝”的特性,让部分听众还来不及跟主持人交流,还处在意犹未尽的状态中,这一时段的直播节目就结束了,而一旦听众离开主持人营造的“直播场”,主持人想通过新媒体平台连接听众,进行引流,实现广播直播节目受众向新媒体平台受众的全面转化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新形势下,广播媒体行业需要主动转型升级,与时俱进,树立“精品化”节目意识,打造精品的广播垂直类系列节目:直播节目、录播节目、有声书、可视化节目等等,这样才能给受众带来更多的全面诉诸于视听感官的融媒体精品内容。
广播节目主持人要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必须要积极地转型。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之下,广播主持人要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必须转变理念,牢牢树立互联网思维,加快角色转型的步伐,在做好日播广播节目播音主持工作的前提上,积极进行角色转型,不断培养互联网传播的思维,以责任为准绳、以节目为基础、以听众为中心,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完成自身转型,成为新时期“全能型”广播主持人,争取制作更多满足听众多元化信息需求的优质节目,提升广播媒体的公信力。
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的工作较为简单,只需要负责自身主持节目的稿件编辑,然后在直播间里完成主持工作即可。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广播主持人工作的外延已经拓展,他们必须要承担起整个节目的生产制作,不但要承担广播节目的采访、视频化现场直播主持,而且要肩负起栏目策划、活动统筹、项目统筹、现场执行、视频编导等工作,当好一位“全能型”选手。
首先,新时期广播主持人要具备较高的新闻采写技能,还要会广播新闻的采访写作。2018年9月,笔者和同事前往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采访获得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的91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叶连平,原来的采访提纲主要围绕:“了解叶连平为何会给孩子们上免费英语课、叶连平奖学金如何设立”等进行,实际采访过程中并没有按照原来的采访提纲进行,而是根据和叶连平老师当面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深入挖掘,丰富采访提纲的内容,丰富后的采访提纲添加了具体的细节问题:“叶连平老师的成长经历、如何成为一名老师、自创的教学方法、为什么会几度哽咽”等,采访地点从叶连平老师的家调整到叶老师为孩子们办的“留守儿童之家”进行。带回采访素材后,笔者和同事们用短短两天的时间进行了整理、编辑、播音、制作。这是频率推出的“庆祝教师节特别节目”系列报道中的一篇,我们将这篇报道选择在叶连平老师新学期第一次给留守儿童上课的时候播出,具有纪念意义。广播一线主持人通过一线采访不仅锻炼了自身的采访能力,还通过节目向受众真实展现了社会正能量,传递榜样的力量,使受众和创作团队从节目中汲取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这篇访谈获得了2018年第三季度安徽省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作品一等奖和安徽广播电视奖广播播音与主持类一等奖;其次,新时期广播主持人要有“镜头感”,需多向央视的主持人和出镜记者学习,要具备完成视频化直播主持的能力;最后,新时期广播主持人要有基本的活动统筹、项目统筹、现场执行能力、视频编导能力。广播节目的直播只是广播一线主持人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广播媒体举办大型活动或者和相关单位进行项目合作时,主持活动的只有一位或者两位主持人,其他主持人要具备和相关人员共同协作完成活动统筹、项目统筹、现场执行、视频编导等相关工作能力。
如今,广播的音、视频节目的优质播出或一个项目的顺利完成都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系统性工作推进中,广播主持人不仅仅要能主持,还要具备节目策划、活动或项目统筹、现场执行、视频编导等能力。总之,“全能型”广播主持人是集采访、编辑、播音主持、视频化现场直播主持、节目策划、活动或项目统筹、视频编导等为一体的多面手。
众所周知,新时期的“全能型”广播一线主持人不是广播记者与主持人岗位的简单叠加,而是要能够策划,能够运营,能够出镜,是“离开直播间,也能出好活”的新型复合人才,不但要学会、学好,而且要在日常工作中会灵活运用。在和安徽省总工会联合推出的大型融媒体采访《2020劳模故事江淮行》中,笔者和两位同事负责完成对合肥公交集团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夏力和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草莓达人”田峰的现场采访,采访任务包括:广播录音采访、稿件写作、稿件播音、视频直播主持、宣传片导演和拍摄。笔者在此次采访任务中负责广播录音采访、稿件播音、视频直播主持、宣传片导演四项工作,两次采访历时五天,笔者在不同的角色中进行转换,在与同事之间高效率配合下,顺利完成采访任务,隔天发稿、三天出视频,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成绩得到安徽省总工会的认可和好评。新时期“全能型”广播主持人必须能够根据具体新闻工作的需要,懂得从整体出发,在各种角色之间游刃有余地切换角色,不论承担何种工作任务,都能干得出色,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为广大广播听众和所在频率服务。
在新媒体时代,由于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的高度发展,使得网络信息异常丰富,且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不乏一些虚假信息和导向错误的信息。广播一线主持人作为主流媒体从业者,在从事各项新闻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切实地肩负起社会职责,时刻牢记广播一线主持人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肩负重要的宣传任务,切记不能“越位”或“错位”,千万不能把自己与一些草根主持人和网络主持人混淆,而是要站在全局的视角,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成为新时期主流媒体人的楷模。
在新媒体语境下,广播主持人一定要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全能型”的广播主持人,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样样都有所涉猎,并非意味着要求广播主持人样样精通,所以大部分广播主持人还是要做好播音主持的本职工作,在特定的环境下,在工作需要的情况下,高效率地进行充分学习和准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角色转换,通过和同事的共同协作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千万不要用全部的工作精力去追求“全而精”,而忽视勤练播音主持业务,这样反而是本末倒置了。
媒介发展新时代,也是泥沙俱下的信息爆炸时代,广播一线主持人是离受众最近的一群人,广播一线主持人在每天的直播节目前需要根据自身节目定位,全面分析从各个渠道搜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甄别、梳理、编辑、送审、播出,严格遵守“初审二审终审”的三审制度,把好播出最后一道关,保证在节目中为受众提供真实、有效、有趣的丰富信息,在日播节目的锤炼中,不断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性,在做好宣传工作,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同时,也切实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为自身角色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期的广播一线主持人,首先一定要对新媒体时代媒介发展规律有全面客观的认识,要正视新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要客观公正地认清和承认新媒体的巨大优势,积极转变传统媒体观念,不能固步自封,要有“开放、开明”的态度,2018年底,笔者对自制广播线性系列节目《十万个为什么》进行修改和调整,使其适合新媒体传播规律,通过141集的编辑、播音、制作,广播和喜马拉雅平台同步播出,短短三个月,获得了1万+的点击量,并有网友私信催更,之后的四年时间,笔者陆续推出适合网络传播的《声音记录》《说给孩子听的经典故事》两个系列节目,也获得不俗的点击量。在广播一线主持人进行角色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学习各种新媒体平台操作模式、信息分析模式,巧妙利用新媒体的各种资源,取长补短,为自身的角色转换提供不竭动力。广播一线主持人只有通过认真思考,深耕细作,以可听可看的优质节目为主要抓手,不断尝试将广播媒体的长处和新媒体的优势相结合,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转变传统媒体观念,让广播一线主持人不再像以往一样受限于直播时间段,而是以多样化的精品内容和传播方式,在更多的平台形成传播力和影响力,拓宽受众面,使之成为广播一线主持人工作的核心。在传统受众的收听习惯从收音机转到手机客户端时,全媒体覆盖成为广播一线主持人必须开拓的阵地。
新媒体时代,用户已经成为所有传播活动的绝对中心,他们牢牢掌握着媒体渠道的选择权,如果媒体无视他们的信息需求,结果就是受众会直接无视这一媒体。广播媒体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牢牢树立用户思维,以听众为核心,以他们的信息需求为出发点,发挥传播信息的功能,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
综上,现如今广播主持人在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为了增强广播媒体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规律,一线的广播主持人一定要充满信心,积极思变,敢于去尝试广播主持人的角色转型,不断通过刻苦学习、专业培训、多次实践,大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准确、灵活地进行角色转换,从而彻底打破传统广播主持人的岗位界限,由此,增强广播媒体的行业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实现自身职业追求的同时,促进广播媒体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