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辉
(白银市会宁县八里湾乡中心小学 甘肃 会宁 730799)
农村地区的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可充分应用地方性资源,并结合幼儿的思想特点、生活环境与家庭环境等方面制定全面、科学、合理的文明礼仪教育对策,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
随着场合不同、对象不同,文明礼仪的内涵也具有不同的内容与含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文明礼仪作为个人素养与思想价值观念的体现,在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幼儿园应加强该方面的教育引导,使幼儿可以在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上逐渐具备较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以社会学的角度上看,礼仪这一概念特质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行为现象或者准则。现代社会的发展的过程中,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使得礼仪这一要素更加不可或缺,这不仅影响到个人的素养道德成长,也影响到整体的国民素养现状。幼儿园和教师需要在这部分教育中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优化和创新,使幼儿在当前教育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礼仪观念和人际交往习惯。[1]
现代家庭在经济条件上已经能够基于幼儿较好的成长环境,但部分家庭在幼儿文明礼仪等内在素养教育工作中,由于过分溺爱、妥协与放纵,使得幼儿在行为上较为霸道、心理上较为自私,对于基本的文明礼仪内容没有更好理解。从学习素养的角度上看,文明礼仪的素养培育意味着幼儿有更好的自控能力,对于幼儿后续的学习生涯也具有较好的保障作用。因此,文明礼仪作为时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之间应重视该方面的幼儿素养教育,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较好的生活观念、行为习惯与礼仪观念。
教师作为幼儿在幼儿园内接触时间较长的对象,课堂上、课外活动实践中,教师的一举一动、言谈举止都被幼儿所注视,若教师在此时没有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表率作用,则容易影响幼儿在行为上进行模仿,进而忽视文明礼仪的基本内涵。幼儿园在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的工作上,应基于《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使教师可以深入了解自身的职业规范,并引导教师在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探究中重视个人行为、言谈的带头作用。从基本的职业规范上看,教师不仅举止大方、言谈端庄,还需在衣装、外貌上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教师还应避免体罚幼儿,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基于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辅助教育,使幼儿可以在当前的园内环境中以教师为榜样进行文明礼仪学习。[2]
在不同场合、接人待物以及生活环境中,文明礼仪的内容具有明确分类,虽然整体的核心内容具有相似性,但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上,幼儿园应将文明礼仪的内容进一步细化,使幼儿可以在细致的文明礼仪学习中进行深入学习,以此在一定程度上树立较好的礼仪观念。在内容上,文明礼仪可分为仪容仪表、行为举止、言谈衣装与神情等;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上,文明礼仪涉及公共场合礼仪;根据相处、接待对象的不同,文明礼仪涉及与陌生人交谈、同伴礼仪、师生礼仪与长辈礼仪等。
幼儿园在教育模式上较为偏向日常活动创设,幼儿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进行不同的教育专题学习。基于现实生活与习惯养成的角度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氛围引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较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在此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应形成密切联系,通过全面的教育引导模式,使幼儿可以在园内和家庭活动中认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儿童成长阶段属于思想教育、性格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阶段。对于当前的幼儿园教育而言,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综合素养教育。礼仪素质作为儿童素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行为习惯、礼仪观念、人际认知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人作为社会性活动的生物,哪怕是在幼儿阶段也不可避免参与至社会活动中。卫生习惯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礼仪态度。在该环节文明礼仪教育工作上,教师与家长应向幼儿明确自身的卫生习惯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若一个人在与人交谈、与人就餐以及与人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基本的卫生礼仪,不仅影响自身在别人眼中的印象,也影响别人是否愿意和你交往。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家长应使幼儿学习公共卫生规范、就餐礼仪以及个人卫生管理的内容,使其从现实生活中逐渐养成较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自我管理能力体现出一个人的情商高低,在幼儿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应面向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使其可以在睡眠、进餐、寝舍的行为活动中注重个人的行为规范管理。比如,在睡眠、进餐与寝室活动中尽量不影响别人休息,同时对自己的零花钱、衣物等可以养成较好的自我管理习惯,以此通过规范自身行为的方式逐步养成较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其次,在行走、站立与坐姿等方面,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形成密切的合作教育关系,虽然到达“行如风、站如松”的境界还存在一定难度,教师与家长之间可先引导幼儿对自身的行为规范具有一个正确观念,并在日常的行为活动中逐步养成较好的个人行为习惯。
礼仪品格涵盖的内容相对较多,如尊师重道、诚实守信、团结自律、宽容包容等。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礼仪品格中也有具有时代属性的品格内容,如在公共场所遵守礼仪等。虽然不同教育阶段礼仪素质的主体内容有所不同,但在教育的核心部分,主要强调精神观念和行为习惯。通过对礼仪行为规范的正确引导和相关知识的讲解,可以使孩子在当前的礼仪素养学习过程中有更好的礼仪观念和行为习惯。从当代幼儿礼仪素质教育的现状来看,部分幼儿园在这方面不重视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使得幼儿在当前礼仪内容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社。因此,在当前的礼仪素质教育中,幼儿园和教师需要注意引入多元化的教育主题,设计教育模式,使幼儿在当前的教育引导中逐步形成正确的礼仪观念。组织规范在幼儿的园内生活中涉及多项内容,如升旗仪式、早操和集体活动等内容。在不同的组织活动中,幼儿需要具备较好的组织意识和团体观念,如在升旗仪式中注意行注目礼、在户外活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团结同学、注重集体性等。
游戏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中道具的组织、设计和引入,可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以往的自主游戏组织模式大多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的,儿童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空间相对较小。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在小组活动中的礼仪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师在游戏活动的设计、组织和管理中需要注意对儿童与他人沟通礼仪的引导,在保证儿童游戏活动安全的基础上,让儿童在交流活动中充分学习礼仪习惯。比如,老师在制作果酱的过程中为孩子们提供剪刀、橡皮泥等手工制作的游戏道具,让孩子们在互助的过程中创作作品,让孩子们在共同分享、交流的基础上培养正确的礼仪观念。人际交往能力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能力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儿童认识到交友的重要性和合理交往的必要性。在相关游戏的设置中,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游戏模式,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活动进行交流。例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在明确规则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合作和沟通,让孩子避免“被抓”,在惊险刺激的游戏活动中,通过人际沟通,逐步形成平等正确的沟通观念。
环境因素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相对隐蔽。通过环境因素的反应效应,儿童可以根据外部客观因素进行相应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从而在内外互动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能力训练。在不同生活环境的利益建构中,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场所和教育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创造利益,优化生活环境。
例如,在创造有趣的家庭生活环境中,由于环境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和谐的氛围以及家长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的主导作用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道德水平有很大的影响。就三代人左右的家庭环境而言,父母与长辈之间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家庭环境的教育氛围僵化、缺乏兴趣。根据新时期儿童教学评价的重新制定,在行为准则和工作理念上倡导生活环境,引导儿童成长。同时,我们应该确保幼儿对生活环境有良好的兴趣,让孩子们能够愉快地体验生活环境和相关活动。例如,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家长主要采用口头教育的形式来指导孩子的行为准则。生活环境相对薄弱,儿童获得行为指导和概念教育的机会有限。因此,在构建家庭生活环境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亲子游戏等小活动补充生活环境的要素,让孩子在有趣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在当前的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学人员与幼儿园方面都应针对目前的教学环境与幼儿成长特点,制定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对策,一方面确保教育工作的实施具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使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基于当前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提升开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