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考和对策研究

2022-02-18 14:59杨荣荣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4期
关键词:道德法治传统

杨荣荣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北屯镇寄宿制中学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初中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如何有效地向他们传授传统文化,是现阶段教师应当关注的内容。合理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个良好的阵地,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现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还存在众多问题,需要教师积极地去思考并研究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传承至今的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璀璨,随着历史的不断沉淀,留存下来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塑造、感染以及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其中的封建落后思想被摒弃。在现阶段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强调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其内涵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其一,传承和弘扬其中的家国情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全国上下斗志昂扬,而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人民共同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要具备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国家富强为目标,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其二,立己达人以及仁爱共济的社会情怀。这种思想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中庸思想,乐于奉献以及共建美好和谐家园的精神,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其三,正心笃志和崇德弘毅的人格修养。这部分内容是从个人角度出发,促进个人形成遵纪守法、明辨是非以及奋发向上的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三个方面的阐述,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体现于“和”“善”“德”三方面,其中蕴含着重要的核心价值。首先是崇“和”的世界观,“和”主要体现在包容,通常为尊重个人的个体差异,尊重多元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必须掌握和遵循的规律,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多元开放、兼容并包的思想观念,尊重我国各阶层以及各民族的文化,从而形成“和谐”的世界观念。其次是向“善”的人生观,“崇德向善”一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自我追求的重要内容,强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道德的践行,从而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为个人发展提供重要方向。最后是重“德”的价值观,道德是现阶段青少年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国也将道德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努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道德意识,帮助他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青少年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在当代社会日益功利化的趋势下,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存问题

目前,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于学校、教师和家庭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校方面。现阶段众多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开展方面的认识存在不足,而且开展的实践活动通常流于形式,这使得学生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了解仅仅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地了解其精神内涵。另外,众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要集中于优秀作文、满分试卷以及近几年的中考成绩榜单,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关联,无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生难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其次是家庭方面。家长对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普遍不够重视,而且现阶段学生放学后大多需要上补习班或者兴趣班,初中阶段的学生受中考的影响,学习压力较大,初三的学生更甚。同时很多家长工作比较繁忙,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来与学生一同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不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他们也就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情感。此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所教授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和空洞,若家长能够与学生一同参与相关活动,就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

最后是教师方面。目前众多初中思想和道德授课教师的年龄集中于30 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日常工作普遍比较繁忙,还需要照顾家庭,个人时间相对较少,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学习相关的传统文化,而且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缺少互动与交流,难以激发其思考能力。同时,部分教师传统文化知识储备较少,难以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教育。另外,当前的初中学习仍以成绩为主要的评判标准,教师往往会根据考试需求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只注重学生是否理解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缺乏有效的知识拓展。更有甚者,部分教师认为课本上所涉及的传统文化不在考试范围之内,所以可以忽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接受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人格修养得不到明显的提升。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埋头苦背相关知识,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大多没有有效利用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教师的个人能力与教学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而能否正确运用教材中的相关传统文化知识,与教师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有着密切关系,若道德与法治教师的能力存在一定问题,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教材上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若教师只是简单地传授教材上的相关内容,不重视拓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首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巨大作用,同时进行“教书”和“育人”,注重对学生道德素养、价值观念的培养,而且要认同优秀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开展相关教育。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地参加相关的培训,也可通过互联网和纸质书籍去了解相关知识,而且还应积极地参与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实践工作,这样有助于加深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其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目前,我国非常关注传统文化的教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相关知识,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和应用这些教育资源,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讲解。例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的证明”一课,教材中涉及“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其中“行己有耻”是指在做事情时,一个人认为可耻的便会产生不去做的想法。教师应该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深入挖掘,可以联系《论语·子路》来讲解我国古代“士”的概念,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知廉耻、懂荣辱的思想观念,培养其形成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道德意识。这样一来,既能够引导学生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最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及其需求,深入挖掘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普遍喜欢参与实践活动,而统编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提供了一些案例供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在实践活动中让其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二)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习惯。学生要学习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脱离课程以及教材的束缚,以自己的兴趣为切入点,去了解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例如,观看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影视剧,或观看与我国的历史人物和传统习俗有关的纪录片等,来培养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学生要正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在课堂上积极学习教师所讲解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去挖掘传统文化的相关内涵,同时还要积极将所学到的相关内容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尊重别人、以礼待人,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还要通过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来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和道德素养。此外,初中生应善于规划自己的时间,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合理规划和利用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早上可以适当收听广播或者观看新闻,睡前则可以阅读一些历史故事,这样既能缓解自己的学习压力,还能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其次,学生要积极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实践活动,积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改正。例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中“建设美好祖国”一课,学习本章内容之时,学生可以联系国庆节,在节日中以自己的方式去祝贺祖国母亲生日快乐,然后在活动中提高认识,去了解我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事业,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最后,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的行为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为此学校和教师应该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形成良好的家风,并督促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其感受父母的不容易,在一些传统节日来临之时与孩子一同举行庆祝活动,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使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认知以及能力等方面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同时家长还要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可以与学生一起参加文化活动,如一起参观名人故里、书画院和历史博物馆等[4]。

(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时政热点的联系非常密切,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的社会热点内容,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而且充分联系时政热点,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国际资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维护祖国统一”一课,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联系当前的台湾局势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知道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识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应适当地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可以组织一些诵读经典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诵读来体会克己奉公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勇担社会责任”一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名言警句,然后与他们一同进行分析和学习,增强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将其渗透于课程教学中,而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重要平台,如何将二者进行有效的融合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本文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项策略,分别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以及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希望能够帮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改革教学形式,提高二者融合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道德法治传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老传统当传承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