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2022-02-18 13:49张红霞
今天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新课改语文

张红霞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东关小学 甘肃 白银 730799)

有效教学是为了让老师在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习得最多的知识,并在降低学生压力的同时实现知识的内化。切勿小看“有效”,大多数时候尽管教师用心教,积极创新,还是很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甚至降低了教学有效性。如何运用切实可行的策略,找准语文有效教学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有效性,是小学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问题。

1.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有效的方法,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由于知识较为分散,知识量又大等原因,新课改又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注重能力的培养,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方法,导致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备课时存在较大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抓住重点。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形式,反而忽略了内容。有的教师整堂课中教学重点过多,学生学习常常混乱,难以吸收。有些年轻教师缺乏实战经验,语文教学更加吃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尚处于探索过程中,尽管已经得到深入落实,但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发展时期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哪种教学方法适合,哪种更加有效,急待实践与完善。小学语文要提高水平,应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主动探索,否则难以有本质性的提升。

1.2 师生间缺乏有效沟通

语文课堂上教师教学是否有效,学生有最为直接的体验。如果师生间没有有效沟通,学生不敢讲出自己不懂或疑惑的地方,呈现僵硬状态,而教师觉得学生懂了,产生错误认知,并没有及时认识到教学的不合理,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复进行教学,不仅加重学生的压力与负担,而且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1.3 不够重视思考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给出标准答案,或者留给他们的思考时间有限,来不及过多思考就听到了答案,大大禁锢了他们的思维,缺乏思维能力的锻炼,未有效落实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而语文恰恰需要强度较大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这些都需要学生的思考。

2.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探讨

2.1 巧用“导入”,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2.1.1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有利于推动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景之中,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也能让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在开始讲课前,教师可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好奇,在悬念的带领下,全身心进行语文探究。但是设置悬念需结合所学内容,讲究适度,避免过于玩“花样”。在教授《花钟》这一课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印象中的“钟”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见过的钟,告知学生今天我们讲的“钟”与众不同,有谁见过“花”钟,在学生们纷纷好奇时,抛出一个问题,问学生花钟是花做的吗?它能计时吗?学生脑海中自然充满各种问题,然后主动到课文中去寻求答案。

2.1.2 利用多媒体进行导入,增强学习体验

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蒲公英如何播种的动画,学生能清晰了解到其像雪花一样美,随着风飘落在平原上就在平原上发芽,飘落在山洼中,就在山洼发芽;在太阳底下,豌豆会猛地炸开,发出“啪”的声响,种子散落在地上。通过生动的。色彩鲜艳的画面,学生能很快进入这一课的学习。针对教材中涉及古典名著、地理和历史等方面的文章,里面的知识量较大,涉及的多个层面的知识,学生短时间难以理解和把握。教师也可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为学生降低难度,提升教学效率。这就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结合教学重点搜集、整理相关材料。通过有效导入,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2.1.3 新旧知识有机联合,巩固学习效果

在学习新课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找到新知识和以往学过知识的联结点,以这一联结点作为新课的“导入”,有利于旧知识的复习,促进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探究欲望。在学习《江南春》这一课时,先带领他们温习旧知识,如根据学过的关于“春”的古诗或自己积累的诗词,组织学生开展“诗词接龙”等课堂游戏,然后自然引入本课的学习。再比如:《望庐山瀑布》可以和叶圣陶先生的《瀑布》联结起来,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瀑布”的文章,对比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或者对瀑布的描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然后开展新课的学习。都是描写瀑布,都提到了“烟”,但是李白所描写的是瀑布的声势浩大与壮阔,叶圣陶先生则描写的是雾气缥缈,像“烟”。通过知识的对比,可加深学生对瀑布的印象,对诗中的意境有较清晰的想象,理解文中所呈现的情感。

2.2 积极拓展教学广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2.1 借助课外阅读,确保教学效果

语文学习中阅读占比很大,且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对其作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在新课改下,要求学生具备在短时间之内能通过快速阅读能力、理解分析问题能力等获取信息,用以解决问题。部编版教材也注重阅读教学,并明确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利用课外阅读助攻语文教学。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前,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丰碑》,并鼓励学生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课外阅读活动,如:请同学阅读后讲一讲《丰碑》中丰碑,你如何理解?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文章中的“将军”是否转变了态度,为何会出现转变呢?阅读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教师先设计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分组合作形式研读这篇文章,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能有效“搜集”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小组中成员对组内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根据教师的问题,挖掘文章中的深层含义,能增长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与阅读能力。同时,教师借助微信等现代工具,收集各小组的答案,仔细查看、分析他们的答案,查缺补漏,然后在课堂上花费适当时间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接着再进入新课学习,这样就可以和《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进行对比,尝试让学生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展开课内阅读。借助课外阅读,有利于丰富学生课外知识,能让学生用所习得的阅读技巧在课堂上得到进一步巩固,长此以往,能强化阅读能力。

2.2.2 加强现实联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和学生是关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师生关系的良好能促进教学及时得到改进,学生也能不断迸发出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放下姿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在沟通中找到教学盲点,及时弥足备课过程中的考虑不全面问题等,不断调整与改进,采用更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在互动中教师需多鼓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对学习更主动。另外,教师不仅要加现实中沟通,还要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现实联系,促进教学提高效率。如利用微视频,将理论知识与现实进行关联,提高语文教学内涵。学习《江畔独步寻花》时就可通过制作微视频,画面中通过动画人物、草房、草原、江畔,帮学生建构诗中的画面,并对画面进行配音,学生自然就能理解这首诗词。借助生动画面,学生能在“画”与联想之后,表达自己的感想。或者增设一些实践活动,如在学习《传统节日》时,可针对传统节日中秋节设计一个相关的实践活动——月饼的制作;针对春节,组织写春联活动;针对端午节,组织包粽子活动等等,通过真实的实践体验,感受到语文的丰富性,从新的思考角度理解文本,掌握更多学习方法。

2.3 创设表演情境,拓展学生能力

2.3.1 分角色表演,增强课堂趣味性

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比较枯燥,学生缺乏兴趣,所以,教师需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学生的积极性高了,效率自然上来了。在学习《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教师事先准备好动物的图画,在后面贴上双面胶,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分别扮演壁虎、壁虎妈妈、燕子、老黄牛等,同学们纷纷模仿所扮演动物的动作,如:摆动臀部,展示老黄牛是如何赶走苍蝇的等,在表演过程就可快速掌握动物尾巴各自的作用。学生对这篇课文自然印象深刻,而且有利于理解这篇文章。

2.3.2 利用课本剧,激发潜在能力

课本剧结合的表演、语言、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将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转换为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将文本文字生动演绎出来,难度更大,且需学生花费更多功夫去研究,刻苦练习,才能做的入情入境地表演。教师可借助课本剧形式,创新语文教学课堂,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事先需做好准备工作,筹备课本剧。比如在学习《景阳冈》这篇文章时,主要讲武松的勇敢机智、豪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教师可先进行选角,根据文中涉及的角色选定表演人选,主要人物有武松、猛虎、店家,选定后让学生自行阅读文章,或查阅相关资料与影视作品等,谈谈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尝试进行初表演,其他同学与老师对其提出建议,而教师主要引导、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表演,不对学生进行过多分析。在最终表演过程中,由教师和同学打分,评选出最佳演员,并给予一定奖励。在此次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收获掌声,还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活跃思维,勇于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的讲解质量,学生学习、吸收的质量,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为切实落实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适应性改变,不断创新,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巧用“导入”,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积极拓展教学广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分角色表演,拓展能力,用学生喜欢的方式,用吸引学生的方式,能更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在教学中获得成长,大幅度提高教学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新课改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