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西,梁珊珊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065)
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是借助信息技术在线上和线下同时开展教学活动,使各教学要素在最恰当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出现,构建出闭环学习体验环境,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不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简单结合,而是将二者的有机融合。
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动将知识传授给学习者,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中,学生具有更强的选择权和自主性,在学习中以主体参与的形式进行,可以主动接触到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延伸出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自由的学习时间。教师需要充分信任学生,充当引导监督的角色,关注学习规律和学生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围绕知识进行吸收消化、交流分享、实践运用、价值创新,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师价值。
以问题导向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发挥机会和展示空间,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通过多种方式分析解决问题。根据有效教学理论,好的问题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层次应该渐进提升,最终达到一个更高的认知领域,跨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认知鸿沟,有效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和奇思妙想。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中,应多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设置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前后贯通,层层递进,便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回顾与内化。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个体意义构建的心理过程,更是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参与过程,即学习的本质就是对话。等效交互理论认为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内容这三种主要交互形式中,只要其中一种交互处于高水平,就足以支持学生产生有意义且深入的学习行为,获得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中,需要重视交流协作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交互碰撞,如采取分组教学,加强同伴思维碰撞;制订师生合作协议,保证学习氛围,落实学习责任;资源共享,师生相互尊重、信任与理解。
情境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把抽象、去情境化的知识简单地从一个人传递给另外一个人,学习者只有在真实情境中协作互动,围绕识学用相融和思考实践才会产生高水平的知识迁移。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驱动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深度学习,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可以结合生活实践或企业经营情况布置真实任务或进行案例分析。其次,设置目标或制定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自主分析、自主思考的兴趣。再次,模拟现实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条件允许,应让学生直面真实情境进行实践检验。最后,学生结合所学经常回顾记忆。
一个好的教学模式离不开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不仅能够综合评价教与学的效果,还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教学评价应贯彻“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原则,同时考核教学过程(课程评价、作业任务及中期评价等内容)及教学结果(期末考试或大作业、活动竞赛结果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坚持多对象、多维度评价,即师评、自评、他评和小组评相结合。
布鲁姆将人类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方面,逐步引导学习者对知识完成从浅显认知到简单利用,再到以此为基础进行延伸和创新。这六个认知教学目标的设置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为了保障教学效果,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应分别设计认知教学目标:课前,线上教学为主,达成记忆、理解的教学目标;课中,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达成应用、分析的教学目标;课后,线上教学为主,学生对知识经过课前接触和课中巩固与内化后,可以尝试将各种知识加以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或规则对某一对象进行价值判断。
课前导学以线上教学为主。(1)精心备课。备课是教师在课前导学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及教学资源。教案是教学的依据,教师需要对课程重难点进行梳理,设计每次课的具体教学目的,安排每次课的时间与活动。教学目的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准则,是教学效果的预期表达,除了要满足布鲁姆最低要求外,还要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动态化的设置。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制作分享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电子课件、预设问题、补充文本、测验题目等材料。高质量、多形式、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构建;(2)温故知新。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需求引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同时将准备好的具有回顾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通过平台或班级群聊提前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连接旧知,启发新识。对于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随时可以通过平台讨论区或班级群聊和教师、助教、同学进行互动,获得解答。教师可通过线上指导进行答疑,为学生营造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3)分组合作。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最好以3~5人为一组,尽量考虑由不同思维风格、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别的个体组成。这样小组在面对问题及情境的时候就能发挥个体优势,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的交互碰撞,调动自身积极性,充分参与教学活动;(4)学情分析。在课前导学结束后,助教或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学习数据进行学情分析,结合旧知新识为后续教学做补充准备。
课中研学主要是在线下课堂进行,是配合线上教学的手段。该环节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强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重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流与反馈,是整个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1)回顾理论知识,处理课前导学时的疑问。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导学的疑问引导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并尝试回答,然后再结合重难点问题进行知识再讲解,加深学生记忆,使学生进行深入领会;(2)进行交流讨论,对知识进行总结拓展。教师要提出比课前导学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挑战性和情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情境式代入深度探究问题,交流分享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3)线上测试反馈。通过线上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吸收程度,收集数据反馈教学目的的完成情况,针对学情及时调整或增加教学措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布置作业任务。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造提供机会,为课后促学做铺垫。
课后促学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线上或线下教学活动。(1)作业任务反馈。它主要是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对教师在课中研学结束时根据学情布置的作业任务进行展示,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直接进行答案提交,也可以利用信息手段进行PPT展示和演讲。作业任务的布置是为了督促学生在课后巩固或钻研相关课堂知识,形成反思回顾的习惯,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语言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2)课程评价。它是指过程性评价,由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构成,可以全方面衡量学生在学习各个阶段的过程表现和学习结果的进步程度,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课程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行为情况,教师通过课程评价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依据;(3)强化拓展。学校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后实践探索和训练的机会,如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参与科研项目等,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进行知识价值的再创新。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使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发展趋势。但本文提出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的设计理念和运行流程仅仅是一个思路和框架。每门课程都有其特定的内容体系和认知规律,在应用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特定课程的特点进行调整、补充和细化,做到因课施教。另外,学校还应从师资力量培训、课程教学团队的分工协作和激励机制的构建等方面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