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欣雨,刘霖芳
(长春师范大学,长春 130032)
自然主义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具有极高历史地位的重要教育流派,在当今国际教育改革中仍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在教育与人的发展中自然要素不断式微的实践背景下,教育向自然的回归便成了学校教育实践的必然诉求。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作为实践自然教育的开端。幼儿园实践的自然教育作为一种存在状态及发展理念是在尽可能减少控制和干预的基础上,遵从幼儿的天性,追求幼儿自我发展,以有吸引力的自然教育方式建立幼儿与自然的联结,是尊重和理解个体差异、注重幼儿情感的启迪与提升的重要教育模式。
自然主义是学前教育初创期的重要特性,幼儿园在实践自然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引领幼儿回归自然、拥抱自然、探索自然,具有依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注重幼儿身体关怀的重要价值。自然主义教育流派主张关注儿童的天然属性及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儿童的兴趣、需要及学习经验,抨击和反对压抑儿童天性的超前的学习内容和机械的教学方法。幼儿是自然的一部分,有其特定的天赋自然属性,在自然教育中能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及充分释放孩子固有的自然天性。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期的儿童大部分时间处于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阶段,感官是其获取经验的主要途径。幼儿园实践的自然教育正是以建构直观、形象及可感知的自由环境为目的,以此为依据由简到繁地合理安排游戏与教学活动,增强幼儿与自然的对话,真实体验事物的形状、特点、变化、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注重站在幼儿的立场上思考,了解每一个幼儿,教授其真正需要及理解的内容。提倡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索、游戏和学习,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自然主义教育对遵循幼儿本性的发展规律,激发幼儿主动发现、探索及感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幼儿园的规定及设置应具有巨大的弹性和活力,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幼儿园需要通过增加教育时间的弹性、改造园所空间布局,践行自然教育、呼应幼儿的自然节律,尽量保证幼儿本身需要的自然时间、空间和社会要求的和谐一致,从而解放幼儿的自然天性。第一,制订弹性的活动设计和灵活的计划执行。适当延长一日生活中不同活动之间的间隔时间,弹性地转换过度。每个单位时间段只安排一个种类低结构、开放性的活动,给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活动空间、游戏与学习时间,尊重幼儿自身的时间认知和体验上的特点,让幼儿进入一种无目的、轻松且自在的状态。园所应制订相应的策略与制度,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尽量保证由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自行安排,教师也能在时间共享的前提下通过持续的对话与相互的理解从容地观察幼儿的行为。第二,幼儿园需要关注空间布景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幼儿在空间中的生存样态。在空间布局上,应为幼儿的自主探索创设条件,不断将室内教育环境扩展至室外自然环境,打通室内室外的环境壁垒。在教室布景上,教室空间的布景应是情感的折射,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自主性。教室尽可能体现家庭式氛围感,拥有安全舒适的布景,尽可能消除边界感、敬畏感和规则感,教室不应设置固定的黑板,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配备视频展示台与电子白板,淡化传递知识的意图。在布置墙面装饰时弱化能够表现幼儿奖惩结果的具象饰物,尽量减少张贴规范性表格或制度,尽可能多创设发挥幼儿天性及自主性的空间区域。
幼儿园游戏活动兼具教育性及自然性,是幼儿自然天性及本能所推动的活动需求。在园内,可以策划以游戏为主题的活动日,多维延展游戏时空,打通班级与班级的界限,在其中设置如主题餐厅、超市、服装店、博物馆等贯穿角色扮演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等不同种类的游戏活动,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及空间进入沉浸式体验的游戏。教育者不能把游戏当作实现教育目标、获得知识的手段。在游戏活动进行时参与、引导幼儿的游戏,对游戏施加教育性影响,但不加以控制及评价,保留游戏的内在精神及品格,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享受、体验及表达。在园外,为幼儿建构自然环境下的游戏活动。在自然环境下,通过体验自然的乐趣与挑战,幼儿会更容易进行创造游戏、体育游戏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创设自然游戏环境,在适宜的场地上建设沙池、铺设草坡植物等,投放铲子、小水桶、小水壶、管道等低结构自然材料,辅助幼儿自己建构游戏、设计游戏规则、选择游戏伙伴等,激发幼儿想象力及体验性。也可以设置安全的攀爬器械与活动设施,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游戏,锻炼幼儿身体,增强幼儿体质。
幼儿园课程应让幼儿以获得直接经验为主,建构更具生命成长意义的动态性课程样态。回归自然、回归身体的自然教育注重的是活动过程而非结果,即按照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在情境中自然“生成”课程,使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去描述、表达、交流多种多样的学习体验。生成性课程应该包括教师设计层级性活动,进行活动探究与调整,根据幼儿的需要与问题制订应变性策略,活动的回顾与评价至少包含四个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需要以幼儿的学习体验为主导,以幼儿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为目标,由师幼双方共同自然完成幼儿的经验建构。创生型课程需要幼儿的直接经验及幼儿与主题活动内容的亲密接触才会发生和实现。因此,在课程来源上,应注重利用幼儿的生活体验与幼儿的直接经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践自然教育应注重幼儿的真实感知,即将教师与幼儿都置身于具体、真实的情境中,促使幼儿产生情绪情感的共鸣,按照幼儿需要和问题情境去生成课程,促进幼儿主动交流,加强幼儿对事物、教学情境的深层理解。随着幼儿自主性逐步增强,幼儿会在生成性课程中随时产生认知冲突并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应根据这些问题创建新的教育活动主题,对幼儿的生成性经验及时给予建构与引导。另外,园所应重视园外自然劳作活动。园外自然活动是最符合生成课程建构原则的经验提升型主题活动。可以利用园所空余场地,开辟解放幼儿的嬉戏田园,建立幼儿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连接点,提升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
自然教育具有内在性、无意识性,是激发个体创造性潜能、适合儿童本质的教育模式。现代幼儿园教育应从制订弹性时空标准、转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创生型课程增强幼儿学习体验三方面,提升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水平,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