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芝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初级中学,江苏徐州 221600)
学困生之所以发展成不遵守课堂纪律、学习效果差、学习质量低等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困生的自制能力差、个性差异体现较为强烈,以及学习习惯不够规范等。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地为学困生提供有利条件,进而引导学困生对学习重新树立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热情,让学困生在转化的过程中良性发展。
初中时期的学生在学习时,都会考虑主科和副科的问题。学生认为语文、数学、英语是主要科目,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些是次要的科目。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会选择性学习,这就让某些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的现象,认为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成绩,获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这就使学生无法对历史学习形成正确的认知,所以在学习中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将历史学习变为一门兴趣学习,这无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也使学困生在学习时,不能正确看待历史学习。
教师和学生之间虽然能通过交流拉近关系。但是在课堂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较为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将知识硬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吸收形成记忆,为接下来的历史学习做好铺垫。但是这也对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造成了打击,让学生进行机械化学习。同时,学生也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课堂地位,在课堂外也很少对历史知识进行自主探究,这无法让学生形成历史学习的体系,同时也使学生在面对历史学习时,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困生更无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探究历史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作为学生所学的重要科目之一,不仅要求为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要求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思维,锻炼其自身的基础能力,促进综合全面的发展。在大数据的统计下,学困生基本可以分成三类,一种是学习成绩差,这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学习上的困难,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保持足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造成这类学生缺乏上进心以及学习态度不端正;一种是纪律差,往往会因自身自控能力薄弱,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降低,进而促进学生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成果;最后一种是性格内向的,这类学生往往会因为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呵斥在内心形成自卑心理,进而导致这类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造成学习成绩差的问题。由此可见学困生的缘由是因为实际生活中的种种原因造成的,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缺乏上进心,为此教师应积极地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心,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成果。不仅如此,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对于学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味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枯燥乏味感,因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造成学生向学困生转变。所以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的产生,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书本知识的魅力,进而对学习重新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综合全面的发展。
随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开展,之所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学困生这类学生群体,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同时也会因为历史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覆盖面广、知识点多的特点而产生历史很难学的心理,进而导致学生会出现放弃学历史知识的现象。所以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鼓励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优势,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知识的魅力,进而对历史文化重拾学习信心。由此可见,学困生也是有思想、有主见、有自尊的学生,所以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于这类学生群体的鼓励和帮助,为学困生打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激发自身的上进心以及规范自身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困生进行自主预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于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进度,积极地帮助学困生解决课本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然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鼓励学困生进行积极发言,让学困生对本节课的历史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和阐述,让学困生在这个平台上通过积极发言,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然后教师通过学困生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进行放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重拾学习自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然后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予学困生发言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表扬,让学困生获得学习的荣誉感,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帮助学困生改变对学习的观点,促使学困生在未来的学习发展中,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1]。
历史学科有着覆盖面广、知识点多的特点,进而造就了历史课本中存在着许多的历史事件。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历史学科的知识特点,灵活运用历史事件以及历史课外知识,充分地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困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为了更好地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历史教师要注重于学生的学习爱好以及学习兴趣,积极地帮助学生抵消消极态度,也以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帮助学困生在历史理论知识中获得乐趣。然后历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积极地融入核心素养,来为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享受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关于本节课的课文知识,以李学坤生江苏这一时期出现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比如1840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促使中国社会发展出现重大危机。通过鸦片战争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困生将情绪融入这一历史事件当中,让学困生充分地感受到鸦片战争爆发对当时的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以及影响,进而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爱国情怀,通过这个过程不仅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促进学生形成爱国意识,进而有效地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这一维度。
在后续的教育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来帮助学困生学习这一课的课本知识,同时也可以为学困生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让学困生通过这一历史事件明白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核心素养以及家国情怀,因此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进而促进学困生规范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态度,促使学生历史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上得到有效地提升[2]。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学困生,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尊重以及理解,进而导致学困生群体的出现和形成。所以历史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地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困生充分得到学习上的尊重,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观念,从而有利于学困生得到良好的改变,以及良性的发展。因此,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突出学困生的主体地位,让学困生以自身的学习爱好以及学习兴趣出发,进行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促进学困生在历史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优异的学习成果。
例如,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现有的教材和基础设施来为学生构建翻转课堂,让学困生在翻转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如在为学生讲解某一课中的历史事件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为什么?”通过这一问题,教师还可以在后续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掘自身的学习优势以及学习特点和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进行思考和探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形成基本的历史思维,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把握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理解”这一维度,从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通过对这一事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究,学生会在其中体会到历史知识所呈现的魅力,同时也会进行反思进而促进自身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应积极地注重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进程,积极地为学困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历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学困生表现出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方向,进而帮助学困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地体会到教师的尊重,从而形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思想观念。不仅如此,在翻转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学习的主导权交到学生的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让学困生从中获得优异的学习成果以及把握历史核心素养,促进自身综合水平的提升[3]。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困生摘掉“学困”头衔,历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采用新形势的教学方式,利用合作学习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进而可以帮助学困生规范日常的行为、习惯以及学习态度,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历史教师灵活地运用合作学习将学困生分散到各个小组中,有学习好的学生为学困生树立学习榜样,让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学习好的学生的影响,进而规范自身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得到良性的发展,获得优异的学习成果。例如,在学习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这一课时,教师在讲述课文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合作学习让学困生与学习好的学生进行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探讨交流,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积极地帮助学困生规范学习习惯以及树立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给予学困生展现自身知识基础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自身的优点和特长,进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为学困生构建一个向“好”发展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是帮助了学困生战胜自身“懒惰、自信心匮乏以及学习压力大”等不良心理状态,以此促进学困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保持一个积极的状态去面对同学、老师以及学习任务。不仅如此,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好的学生也可以为学困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整理,让学困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历史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困生积极地向学习好的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促进学困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进而改变自身的学习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
综上所述,在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困生转化的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积极地发现学困生群体,以学困生产生的缘由为基础,进而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促进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优异的学习成果以及规范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