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践行“四力”

2022-02-17 22:14李洪飞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四力新闻记者电视新闻

◎李洪飞

(铜陵市广播电视台,安徽 铜陵 244000)

一、引言

“四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针对宣传思想战线的工作作风和业务能力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这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固本强基、强化本领指明了方向。2019年2月中宣部在全国宣传思想战线开展了“增强‘四力’、打造‘四力’”的教育实践活动,高效促进了宣传工作者政治站位、业务水平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培养[1]。

近年来,伴随着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影等传统媒体与新型数字媒体的不断深度融合,助推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同时也使得传统“单一媒体”的竞争力变成了“多媒体”的综合竞争力。融媒体并非是传统媒体的挽歌,而是新旧媒体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协同作战、齐头并进。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龙头老大”,也面临着改革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局面。在这一形势下,为了在传媒格局之中依然保持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升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说,媒体竞争的关键就是人才的竞争,而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电视新闻记者的综合能力。我国正处于“十四五”征程全面开启和融媒体快速发展阶段,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只有正视自身与媒体融合提出新要求之间的距离,在工作实践中积极践行“四力”,综合提升个人整体素质和能力,是当务之急。

二、新闻“四力”思想提出的背景意义及内涵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增强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2]以上要求被简称为新闻“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思想,这也是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方向和路径。

(一)“脚力”是前提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电视新闻的核心要义是具有真实性、及时性、记实性,只有走出办公室,走入社会、走入生活、走入基层、走入群众,通过亲自走访从实践中才能获取好新闻、好素材,这也是新闻工作的开始和基础。可以说,“脚力”是电视新闻记者的首要本领和根基。

(二)“眼力”是关键

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这一属性特征,要求新闻记者具有一双辨认是非、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这样才能挖掘新闻信息的实用价值,建立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所以要在“眼力”上下功夫,提升对新闻信息的辨认能力。

(三)“脑力”是核心

电视新闻的深度、广度和高度都源于新闻记者的“脑力”,源于他们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策划能力。当前各类碎片化的新闻报道充斥着行业,新闻记者作为电视新闻的中枢神经,在新闻采访和策划过程中,必须多思善谋,善于挖掘新闻价值,这样才能写出更多具有深度且能引导舆论方向的新闻作品。

(四)“笔力”是根基

“笔力”主要指的是电视新闻记者的表现力和写作力,为了让新闻信息变得通俗化、生活化,符合广大电视新闻受众的口味,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还要能够写出鲜活生动、冒着热气、粘着泥巴、情感动人、激人奋进、内容充实的新闻作品。

三、融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要求

相比于传统媒体,融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媒体受众群体更加多样化、分发渠道更加多元化、呈现终端更加智能化,这也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

(一)专业素质更强

在融媒体时代,作为电视新闻,最基本的专业要求就是及时性、技术性和全面性,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掌握网络空间下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及技术,使得采编素材符合各个呈现终端的基本要求,还要参与到新闻编辑、传媒运营、新闻报道等各个环节中,以做好电视新闻从采访到出品的衔接工作。因此,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专业素质的要求更高。

(二)思想境界更高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坚持电视新闻的正确舆论导向,是每个新闻记者的重要职责,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而具有思想、有品质、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以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武装头脑,涵养自己的政治思维,提升思想觉悟。

(三)工作理念更新

融媒体时代是一个敢于创新与发展的时代,尤其是伴随着各种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只有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主动学习新技术和新理念,不断更新和优化自己的工作理念,勇于尝试、敢于创新,让新闻作品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符合广大电视新闻受众群体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媒体环境。

四、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践行“四力”的有效途径

(一)强“脚力”,坚持线上线下结合

俗话说:“脚板子底下出新闻。”对于电视新闻记者而言,“脚力”是获取第一手新闻素材的重要前提。只有走得开、走得快、走得多、走得远,同时还要不怕危险、敢于担当,用镜头真实地记录,才能挖掘出更多体现新时代精神特质的新闻故事。

1.深入基层一线,密切联系群众

习近平指出:“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3]基层一线最贴近民生,最能反映民意,也是电视新闻的重要源泉。融媒体时代,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既要俯下身、沉下心,迈开双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融入群众的火热生活中,用镜头真实地记录时代的变化风云,用真情关注百姓的民生意向,抓拍最具有艺术表现力、视觉冲击的画面,才能采集到珍贵的新闻素材,才能以鲜活的场景、感人的故事打动广大观众的心灵。

2.线上线下结合,丰富新闻内容

融媒体时代,技术赋能成为支撑,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主要阵地,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要践行“脚力”,不仅要沉到基层的最深处、沉到最前沿,练就线下实地调查的基本功,还要善于利用快手、抖音、B 站等网络媒体平台,深入互联网舆论场,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和网络传播规律,做好线上社会调查工作,主动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不断创新电视新闻采访方式、丰富新闻内容,实现线上线下新闻采访的有机融合,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二)强“眼力”,依托新技术拓展视角

对于电视新闻记者而言,“眼力”主要表现为发现力、观察力、判断力和分析力,在融媒体时代的宣传思想工作中,除了需要敏锐的眼光之外,还要能“看得深”“看得广”“看得透”和“看得高”,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1.善于观察世界,找准新闻线索

在行业竞争不断激化的背景下,为保障电视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实时性,新闻记者要必须提升自己的“眼力”,一方面,要具备一双“慧眼”,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从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发现最有报道价值、最有正向引导作用、最能体现民生民意、最能反映社会进步的事物,并作出准确的新闻价值判断,才能提升电视新闻报道的实用价值;另一方面,眼光要高、要细、要宽、要活,不要仅仅局限于具体的新闻采访对象上,而应该将其放置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去思量,将孤立的新闻事件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挖掘新闻背后的本质和社会意义,同时要做到细心观察、善于捕捉、正确判断,用外在的细节展现国情、党情、社情和民情,切实做到“眼有全局、胸有情怀、笔有细节”[4]。

2.善用媒介技术,拓展新闻视角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锤炼“眼力”,除了练好个人“内功”之外,还要善用媒介技术,拓展观察社会视角。“媒介是人的延伸。”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主要通过摄影、文字、图片等媒介手段来反映世界与社会。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技术、无人机技术等新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不仅突破了传统媒介时空的限制,呈现出更加全面、宽广的新闻视角,而且让电视新闻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因此,电视新闻记者一边要留心观察身边的现实生活,一边还要借助新媒体技术,拓展新闻视角,带给广大群众更为广阔、更沉浸式的新闻体验。掌握这些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的观察能力、发现与分析问题能力,也有助于增强新闻记者的“眼力”。

(三)强“脑力”,占据政治思想高地

脑力就是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发声者”、“代言人”,这就导致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被严重削弱,一旦有错误的声音或不恰当的言论出现,极为容易被自媒体加工炒作,造成民心动荡、社会不稳。因此,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强“脑力”,能够对新闻事实作出识别、选择与判断,精准把握新闻工作的是非标准和政治方向[5]。

1.立足思想高地,增强政治意识

电视新闻记者的“脑力”,直接决定了新闻作品的“深度”与“高度”,也关乎着新闻作品的质量和报道价值。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其“脑力”?首先,要增强政治意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涵养自己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思维,提高政治判断能力和政治洞察能力,并善于从政治上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深入思考社会生活中的新变化、新契机、新挑战,做到不转向、不跟风、不迷途,这不仅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传统要求,也是电视新闻的立足之本;其次,树立大局观念。电视新闻并不是单纯地求快,而是要从全局、整体和宏观上思考问题,把握时势,找准某一现象、某一事物、某一问题在全体和整体中所占分量以及所能发挥作用,从而将每个新闻素材放到全局中进行统筹考虑、辩证思考,准确判断其报道价值、报道规模、报道时长和报道篇章等内容;最后,善用辩证思维。作为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尤其是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和历史观去全面地、联系地看待问题,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既要看到新闻素材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这样新闻作品才能有“深度”和“广度”。

2.守住个人底线,讲求实事求是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正因为如此,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更需要心中有道义、心中有底线。底线是每个人思想转变的灵界点,是做人的“根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确保报道真实,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基本职业道德与操守,一旦突破底线,将会导致新闻失真,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电视新闻记者,一定要做社会道德底线的“守望者”,不能搞虚假新闻、不能搞有偿新闻、不能违法违规,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守住新闻真实的底线。

(四)“强笔力”,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电视新闻的“笔力”主要体现为下笔成文的表达能力和引人入胜的感染能力,“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一代又一代电视新闻记者共同的职业追求和理想抱负。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应适应互联网语态和全息传播形态的表达形式,综合运用解说、画面、字幕、音效、特技、同期声等电视声画语言,让电视新闻变得平民化、趣味化、感人化,让受众愿意听、听得懂、喜欢听。

1.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真情实感

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重要场合讲话中提及“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把广大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在人民的立场,去自觉表达人民的诉求,呈现人民的生活,体察人民的疾苦,反映人民的呼声,维护人民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与认可。电视新闻亦如此,只有将电视新闻工作与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真正为人民而创作,才能写出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好作品。

2.增强作品网感,做到与时俱进

电视新闻报道讲究语言平实、言之有物、准确客观,但与此同时,在融媒体时代,为了赢得更多受众,尤其是当今时代年轻一辈,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还应积极引入互联网理念和手法,比如,语言幽默诙谐、表达鲜活、语调夸张、生活味足、悬念感强、动画特效、弹幕、动感背景音乐、表情包等,增强新闻作品的“网感”,从而改变传统电视新闻给人过于庄重、刻板、书面化的印象,这样更加契合年轻受众的接受心理,从而赋予电视新闻以更年轻的语态。

五、结语

在电视新闻采编实践中,“四力”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在融媒体时代,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践行“四力”,综合提升整体素质能力,切实做到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一个业务精湛、政治坚定、作风良好、诚信务实,真正让党和人民放心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为巩固壮大主流舆论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四力新闻记者电视新闻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医改警惕“四力较劲”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